山東一考生
是一家偶然遇到的書店,安靜內(nèi)斂,又如丁香一般憂愁美麗,錯過就尋不回來;是一份包納,清雋儒雅,書卷氣和醇香一路積淀。
每個人往往尋暖而棲,也許身上衣正單,又或心中貧寒交迫,可一旦捧起一本書,指尖便像多了一抹素彩,漸翻漸寧,踩響一串串掉落的音符,去往水墨清歡的最深處。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欣然,能有一些人,讓這個社會漾起一袖書香,并愈發(fā)濃郁,24小時共享書店的包容,為現(xiàn)世謀了一處安慰和一份閑情,自此,卿心安處是書香。
不分貧富,無論貴賤,24小時共享書店看到的,是襤褸衣衫下澄心如荷的讀書意。在這份融融的包納中,是一個民族的大氣概,失了它,無以致民族大氣象。紙頁窸窣,那是朝圣者虔誠的跫音。處于這樣的玲瓏意中,不禁令人為這樣的文化底蘊(yùn)感動,被這樣的修養(yǎng)熏陶。
說起書香文化,必然要提及《中國詩詞大會》,“以芙蓉為面,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的董卿令我們耳目一新,目光越過那落落的談吐,和那嫻雅的氣質(zhì)中不時的嬌俏,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她了。氤氳詩書氣,滋長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更難得的,是她對熙來攘往的各色人的包納。而這一切,由她自己所言,是已成習(xí)慣的閱讀帶來的。正如她所引用的葉賽寧的《我記得》的一句:“當(dāng)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p>
望向她,《詩經(jīng)》中的美人款款移步,有蒹葭白露的柔和。一皺眉,青山不倒;一展顏,花開傾城。而我確信,24小時共享書店的那名工作人員也一定如她一樣,在漫卷詩書中,不忘以其馝馞養(yǎng)千萬世人。
世界文豪博爾赫斯說:“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笔前?,書香,讓一個社會在外境中更沉靜,而在內(nèi),是遍天光云影,蘋穹葦?shù)亍.?dāng)公眾的素養(yǎng)由此升華,那么國家,那么世界,該是怎樣的氣象?反之,若匱乏了這一信念,昔日苦已盡,甘未至的那杯叫作文化大革命的澀茗,就這樣硬生生地被灌進(jìn)了歷史的咽喉。
只有社會中有源源不斷的文化自我供給時,這才算到了盛世,這一切,都需要一個自由學(xué)習(xí)的社會環(huán)境,就像盛唐,開明的政策滋養(yǎng)出人類歷史上那樣璀璨的繁花,花中開了千里香,瓶中住了清風(fēng)明月。
你好,24小時共享書店,正如,“你好,書中的顏如玉”。
我相信,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點評】1.標(biāo)題耐人尋味。作者借用作家博爾赫斯的名言“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做標(biāo)題,并在文中兩次提及,頗有意味。所給材料是24小時共享書店,作者怎么引用博爾赫斯的這句名言?原來,作者是以此說明建設(shè)書香社會的重要性。
2.語言優(yōu)美典雅。作者肯定也是熱愛讀書的人,正因為這樣,在書香的熏陶下,其語言才優(yōu)美典雅,如“卿心安處是書香”,再如“紙頁窸窣,那是朝圣者虔誠的跫音”,再如“花中開了千里香,瓶中住了清風(fēng)明月”等,真是滿篇皆是。讀來,讓人兩頰生香。
3.站得高看得遠(yuǎn)。建設(shè)書香社會,讓每一個人愛上讀書,接受書香的熏陶,作者將其提到社會、國家、民族,甚至是世界文明大發(fā)展的高度。其中不僅僅有議論,如“當(dāng)公眾的素養(yǎng)由此升華,那么國家,那么世界,該是怎樣的氣象”,更有美好的描繪,如“書香,讓一個社會在外境中更沉靜,而在內(nèi),是遍天光云影,蘋穹葦?shù)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