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飄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
中韓與“眼”有關的慣用語對比研究
李 飄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中韓兩國歷史上文化交流頻繁,因此慣用語中也就蘊含了中韓兩國相似的文化特征。又因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習慣的不盡相同而存在差異。本文以對比語言學角度分析中韓與“眼”有關的慣用語,探究慣用語中韓翻譯的難點和重點。
慣用語“眼”中韓對比
慣用語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與其他熟語不同,它保留了詞匯原來的含義并靈活的運用于句子中,大多數具有比喻等修辭功能及口語化特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慣用語作為日??谡Z中常用的表現形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密不可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緊密相連。中韓兩國歷史上文化交流頻繁,又同屬于漢字文化圈,因此在語義和表現形態(tài)上存在很多共性,因此慣用語中也就蘊含了中韓兩國相似的文化特征。但是每個國家又都有其特殊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這使得中韓兩國慣用語有不同的語義表現和文化特點。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中韓與“眼”有關的慣用語,以中韓辭典中收入的與“眼”有關的慣用語為主要研究范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曾說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是他從繪畫人物的角度談眼睛的重要性。而中國的孟子早在他之前,就在記錄自己生平言談的《孟子》的《離樓章句上》一篇中提出:“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就是觀察一個人,只要觀察他的眼睛即可,眼睛不能掩蓋他的丑惡。胸中正氣浩然,眼睛就會明亮;胸中藏匿不正的想法,眼睛就會躲躲閃閃,正所謂察言更要觀色。眼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由生產生活經驗中得來的慣用語中與“眼”有關的不在少數。對照中國《現代漢語詞典》與韓國的《標準國語大辭典》中對“眼”和“”的定義,可以得出下面的表格。
意義漢語例句韓語例句視覺器官√√視力√√眼光√√圍棋用語√√戲劇的拍子√一板一眼量詞√一眼井事物最關鍵的位置√洞√目光√臺風的中心部位(√)臺風眼√
本文將與“眼”有關的慣用語分為同形同義慣用語,同形異義慣用語,異形同義慣用語,異形異義慣用語等四方面進行慣用語形態(tài)對比分析,并且在形態(tài)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穿插了意義對比分析。
(一)同形同義慣用語
同形同義詞的定義是由相同的語素構成的,且意思領域也完全一致的詞匯。
(二)同形異義慣用語
同形異義詞的定義是由相同的語素構成的,但意思不完全一致的詞匯。
4.【視力,視線,視野】開眼界——【判斷事物能力,洞察力】
(三)異形同義慣用語
異形同義詞的定義是由不同的語素構成的,但意思完全一致的詞匯。
組2和組3都表示看著令人生厭。組4中兩個都表示好像在眼中扎進了什么東西一樣難受,漢語是釘子,韓語是刺,比喻心中憎恨,無法容忍的人或事。組5到7,或是表示用目光示意,形容觀察事物后感到滿意,或是盲目的做某事。
(四)異形異義慣用語
異形異義慣用語,即在一種語言的一個用法在另一種語言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用法的固有慣用語,可以說是翻譯中常常遇到的難點,這種不對應性十分考驗譯者的知識儲備水平和語言提煉能力。
1.漢語固有慣用語
【人】白眼狼 獨眼龍 眼珠子
漢語中善于用“眼”來刻畫一種形象。白眼狼是指給予了其幫助,卻背棄恩德,反過來給自己帶來損失的人。獨眼龍指有一邊眼睛是瞎了的視覺障礙殘疾人。眼珠子,非常珍惜的人或事物。漢語中表達【人】的慣用語除上面提到的還有勢利眼(拜高踩低的人),清眼鬼(抱起雙臂隔岸觀火的人),犟眼子(脾氣倔強不肯輕易屈服的人),死魚眼(眼神呆滯的人),烏眼雞(指有很多不滿的事的人),下眼皮(指比別人低一等的的人)等等,充分體現了慣用語的生活化口語化特點。
【判斷事物能力,洞察力】吃一看二眼觀三 千里眼
吃一看二眼觀三,視野寬闊,看事情看的很遠,想法多。千里眼,視力特別好,能看到很遠的地方的人,形容目光敏銳,看的很遠。
【忍耐】眼里插棒槌
【臥底】做眼線/做眼/做耳目
【喜歡】飽眼福/解眼饞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決】大眼瞪小眼
【無知】有眼不識泰山
【謊言】睜著眼睛說瞎話
【平凡】一個鼻子倆眼
【條理】鼻子是鼻子,眼是眼 有鼻子有眼
眼里插棒槌,形容比起這個更加難以忍受。做眼線/做眼/做耳目,做內線或臥底,起監(jiān)視作用。飽眼福/解眼饞,把想看又不容易看到的事物看個夠。情人眼里出西施,指的是看喜歡的人無論他是什么樣子,都覺得美好。大眼瞪小眼,大眼看著小眼,但是卻想不出一個解決的辦法。有眼不識泰山,雖然有眼睛,但是卻不認識泰山。指見識淺薄,認不出能力出眾或有地位的人。睜著眼睛說瞎話,形容在別人明知事情并非如此,卻仍然非常肆無忌憚地說謊。一個鼻子倆眼,非常平凡的人。鼻子是鼻子,眼是眼/有鼻子有眼,把事實不存在的事說的像真的發(fā)生過一樣。
2.韓語固有慣用語
(一)相同點
漢語和韓語中與“眼”有關的慣用語都來源于生活實踐,凝聚了人們生活中所表露的意義和感情色彩。中韓慣用語共通的意義和感情色彩有意指“視力,視線,視野”、“判斷事物能力,洞察力”、“眼色”、“包庇”、“時空距離”、“嫉妒”、“生命力”、“喜歡”、“報仇”、“反感”、“盲目”等。
(二)不同點
但是表示“野心”、“沉迷”、“驚嚇”、“關心,注意”、“等待”、“理解”、“記憶”、“繁忙”、“肚子餓”、“殘酷”等的僅僅出現在韓語中與“眼”有關的慣用語中。表示“想法”、“人”、“臥底”、“忍耐”、“解決”、“無知”、“謊言”、“平凡”、“條理”等意思的僅僅出現在漢語中與“眼”有關的慣用語中。
綜上所述,中韓兩國的慣用語深受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擁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中韓兩國雖然同屬漢字文化圈,有些詞匯在早期可能意思相同或相似,但是由于社會文化,歷史發(fā)展,生活習慣等存在差異性,所以詞匯在這些多種多樣的因素的影響下,多多少少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有些詞匯可能在一種語言里保持了原意,在另一種語言里就變成了帶隱喻或衍生意義的詞匯,翻譯想要做到完全的一一對應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使這樣,我們依然對某些容易出現翻譯錯誤的句子深表可惜,并且要嘗試去糾正每個錯誤。本文以與“眼”有關的慣用語為例,介紹了與“眼”有關的慣用語的形態(tài)對比和意義對比,望能舉一反三,通過增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積累,多了解中韓慣用語詞匯中的一些基本結構,意義和感情色彩,有助于減少因不了解翻譯對象的引申義而導致的翻譯錯誤,鬧本可以避免的笑話。也有助于推敲翻譯用詞的細微差異,完善翻譯技巧,更加有助于譯文受眾理解原作者或原話者的真實想法,加強中韓兩國文化交流。作為譯者,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歷史使命感去認真對待每一份翻譯稿。
[1]陳光磊.中國慣用語[M].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1996
[3]金真姬.中韓慣用語對比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李飄(1992-),女,漢族,河南,學生,碩研在讀,朝鮮語口譯,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