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蔣達 通訊員 方攀
薪火相傳勇?lián)?br/>——記河南省信陽工程地質勘察院有限公司測繪分院
◎ 本刊記者 蔣達 通訊員 方攀
“有一家測繪單位看到了河南測繪援疆行動的消息后,主動要求加入河南省測繪援疆突擊隊?!焙幽鲜y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毛忠民說,“這家單位就是河南省信陽工程地質勘察院有限公司測繪分院?!?/p>
多年來,該院秉承無私奉獻的精神,斗志昂揚,步伐堅定,勇扛革命先輩的旗幟,在這片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土地上,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出一曲曲催人奮進的測繪贊歌。
1987年,找礦一線的測繪工程技術人員逐步向市場轉移。4年后,公司抽調(diào)人員組建了工程勘測處,開始在市場中摸索前行。“之前我們是地質上的測量組,干著國家的財政項目,現(xiàn)在把你投到市場里面,這么多人等著養(yǎng)家糊口,你說壓力大不大?你不搶不爭、不去拼,那就得餓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時任地質勘測處科長的王春來這樣說。
15個人,幾臺老式的水準儀、經(jīng)緯儀,再加上一臺老式測距儀,這就是當時勘測處的所有“硬件”,就是靠著它們,一群測繪人開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征程。
轉換觀念是首要問題。1992年,公司選派測繪骨干力量前往廣州學習市場運營經(jīng)驗,對于那次學習,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是測繪院院長的王合群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次考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計劃經(jīng)濟時代,我們的作業(yè)方式就是一個班組4~5個人,按時按點工作。壓根就沒想過5個人的工作竟然還能2個人完成,并且質量絲毫不差,這對我們觸動很大。也就是從那時起,‘提質增效’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薄傲硗庖环矫?,這次考察在大家心中埋下了信息化測繪的種子。當時,沿海城市是測繪發(fā)展的前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半站儀’,在考察參觀中就能感受到測繪朝著智能化方向發(fā)展趨勢已經(jīng)無法改變。通過這次考察我們看到了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的光明前景,也更加堅定了要把測繪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念!”
隨后,該公司先后購置了當時最先進的激光測距儀、全站儀,并陸續(xù)承接了各類工程施工測繪項目,以及信陽行政區(qū)域勘測定界等項目,開啟了測繪事業(yè)的新航程。
公司于2003年初正式建立測繪分院,在集中測繪技術力量和裝備的同時,又從各大院校招聘測繪專業(yè)技術人才,充實測繪隊伍,提高市場競爭力。
同年,他們迎來了建院以來的第一次大挑戰(zhàn):內(nèi)蒙古新林—音德爾輸電線路勘測項目。
“對千辛萬苦爭取來這么大的項目,大家歡欣鼓舞。但是,看到具體的工作內(nèi)容,大家都蔫了。工作環(huán)境是零下20度,作業(yè)區(qū)域是200公里,不僅環(huán)境艱苦,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對于像我這樣習慣生活在亞熱帶氣候區(qū)的人來說,零下20度的環(huán)境是什么情景我都無法想象,更別提去干活了?!碑敃r剛參加工作的康亞輝,談起那冰天雪地里的兩個月的工作,還情不自禁地搓搓手。
就這樣,這群生活在南方的小伙子在高寒地區(qū)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兩個月:當時的測繪手簿顯示屏在極度低溫下無法顯示,隊員們專門抱幾個熱水袋,開始用熱水袋焐著手簿,等都沒熱氣了再把手簿揣在懷里蹣跚前行,用的時候去掉厚厚的手套,再在屏幕上操作。時至今日,不少隊員手上的凍傷到了冬天依舊復發(fā)。
兩個月里,隊員們沒有叫過一句苦,沒有道過一句累,憑著這股韌勁兒及百折不撓的精神,歷時50余天,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使得該院在電力線路勘測市場贏得了口碑,打開了局面,為測繪事業(yè)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到現(xiàn)在,我還欠我媽一張照片,再也補不上了。”測繪隊員陳敏說。
2008年,在將軍故里新縣,陳敏正在將軍山上攀爬作業(yè),在懸崖陡峭的大山中,在荊棘茂密的叢林深處,在沒有信號的深山里……而百余公里之外的病榻之上,一個母親正在彌留之際盼著孩子的歸來……在完成任務的歸途中,得知母親病逝的消息,陳敏靜靜說道“走之前我媽想讓我給她拍張照片,我嫌麻煩,沒有拍,現(xiàn)在想想,拍一張照片也用不了幾分鐘。以后我再也沒有機會為她拍照了……”
2012年,李博的兒子剛出生,父母正遠在鄭州照顧年邁的老人,只有年近六旬的岳母照顧著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在這種情況下,他毅然推掉市內(nèi)辦公室的工作,主動提出要奔赴作業(yè)一線,“我的黨員預備期還沒過,哪個地方最需要,哪里最艱苦,就應該把我派到那里去工作!”
80年前的長征隊伍中,戰(zhàn)士們互相照應,互相掩護,匯成了一股無堅不摧的革命洪流,鑄就了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
而今天的這支測繪隊伍,同樣以事業(yè)大局為出發(fā)點,以事業(yè)崢嶸為目標,并肩奮斗,用“舍小家、為大家”的忘我的犧牲精神在新時期的測繪“長征”路上櫛風沐雨、砥礪向前。
“我要命不要錢,你們找別人去!”這是云南項目組請的當?shù)叵驅г诘弥谷贿€要繼續(xù)向上爬這座刀背山后,拋下的一句話,然后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
看著向導遠去的背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時任測繪分院副院長的李光成咬咬牙,狠狠地踩了踩地上的煙頭:“就是沒有向導咱們也得爬上這個刀背山,這是死任務,我先上!”
刀背山,聞其名就可知其形,位于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海拔4500余米,山間沒有道路,部分路段只能沿著山里的采藥人釘在石頭上的木橛子向上攀爬。
2005年,該院的測繪人員來到云南福貢山區(qū),在刀背山上用驚人的毅力和勇敢譜寫出一曲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永不屈服的革命英雄主義贊歌。
“近似80度的陡峭山體,毫無捷徑的高山密林,毒蟲遍地人煙稀少的禁區(qū)?!边@是當?shù)厝藢λ拿枋觯屓送鴧s步的惡劣現(xiàn)狀沒能阻擋測繪隊員的腳步。
“當時在山里作業(yè)時,后面有電力公司的馬隊,馱著高壓塔上的鐵架子向上爬,還沒到地點就累死了4匹馬,我就親眼看見一匹馬累得受不了,直接跳到懸崖下面自殺了。當時,我們幾個測繪隊員手牽著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橫著身子一步一步地向前挪。”李光成心有余悸地說道。
此次任務是刀背山山頂?shù)母叱虦y量,而想登上山頂就要踩著不知道什么時候采藥人釘在石頭上的木橛子向上爬。木橛子存在了多久?到底能不能承受成年人的重量?大家心里都沒底。
“都到這一步了,必須得爬上去,我們就商量著挑一個最輕的先上去,我就成了首要人選。于是,我拿著繩子慢慢爬上去,有驚無險地到了山頂,然后找個穩(wěn)定的地點固定住繩索扔下去,再拉他們上來?!睖y繪隊員陳敏的大腿上被石頭刻下的“勛章”,在訴說著當年的英雄奮斗史。
院長王合群介紹說:“我院有著堅定的信念,始終秉持著滿腔熱血的執(zhí)著追求,始終堅信著永不會衰敗的測繪事業(yè)。測繪征程才剛剛起步,信息化測繪的藍圖等著我們繪就!”
今天,河南省信陽工程地質勘察院有限公司測繪分院的測繪隊員已經(jīng)在新疆哈密開展測繪援疆工作,用行動繼續(xù)踐行著測繪人的愛心和擔當,傳承著“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