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蔻蔻
被嚴管的孩子,除了退縮還會產(chǎn)生報復(fù)心理;而被嬌縱的孩子,常會憤憤不平,認為這個世界是欠他們的。只有在和善、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孩子才會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生存能力。
高壓管理,只是讓孩子被迫服從
有一次,我去看一個國際兒童舞蹈表演活動,有中西方很多不同的國家兒童參加,孩子們的排練也是公開的。我和同去的幾位荷蘭舞蹈老師,剛好趕上一隊10歲左右的中國孩子在彩排民族舞,大部分是女孩,漂亮可人。
老師大聲而嚴厲地指導(dǎo)著。一個女孩因為動作不對,被老師罵了一頓,勒令出隊:“到墻角那兒,重復(fù)100遍再歸隊!”孩子表情木然地走到角落,開始重復(fù)舞蹈動作。老師盯著她,厲聲提醒:“表情呢?微笑!”一個微笑,隨即浮現(xiàn)在孩子的臉上。
看著這個小小的美麗身影,機械地笑著,轉(zhuǎn)圈,抬手,扭肩,我們都不禁心疼。
接著,去看美國代表隊的舞群,全隊都是女孩子,年齡和中國孩子相仿。他們中一些孩子在排練,一些孩子在就動作和老師討論。雖然也有排練的緊張,但笑聲不斷,氣氛放松。
舞蹈表演正式開始,各國代表隊都拿出了最好的狀態(tài):澳洲的孩子們,充滿活力地打著鼓,踩著鼓點,獨特的笑顏伴隨著聲聲吶喊綻放開來;泰國的孩子們,祥和靜美,明眸交錯;美國的女孩們表演的是街舞,逼人的感染力,洋溢著歡樂和不羈。
最后是中國的孩子們壓軸,舞姿大氣而優(yōu)美。我尋找著那個被懲戒的小女孩,她在舞群里,嘴角牽動的笑容,弧度和之前在角落練習(xí)時的一模一樣,看不到她內(nèi)心真實的悲喜。
大包大攬,只會讓孩子覺得“與我無關(guān)”
如果認為一位老師的高壓管理導(dǎo)致了舞蹈表現(xiàn)力和孩子快樂程度的差異,似乎只是皮毛現(xiàn)象。在整個演出結(jié)束的后臺,大家卸妝準備離開,中國孩子這邊又出現(xiàn)了另一番狀況。
剛才嚴厲排舞的老師,變成了一個不斷叮嚀孩子清理卸妝臺,并事必躬親照顧孩子收拾行裝、清理垃圾的老媽媽。
她穿來走去,一會兒幫孩子撿起廢置的卸妝棉,一會兒又幫孩子疊衣服,話語不停:“這是誰的手機?別亂放,記得收好,弄丟了不好找哦!”“喝過的礦泉水瓶不要亂丟。”……
剛才“聽話認命”的孩子們此刻似乎轉(zhuǎn)了性,完全不理老師,事不關(guān)己地漠然玩著手機或iPad,相互說笑著。衣服、鞋子凌亂地散在地上或椅背上,一次性水杯、礦泉水瓶亂放,起身離開時,卸妝臺和地面依然臟亂,而老師跟在后面邊念叨邊打理。
我的眼光再次停在之前被責令出隊的女孩子身上。她戴著耳機聽音樂,對身邊的人事毫不關(guān)注,一腳踩在地上未喝完也沒蓋緊瓶蓋的礦泉水瓶上,眼睛都不眨一下,抬腳順勢一踢就走了出去。礦泉水流到地上,老師驚呼著趕緊清理。
中國孩子外出表演,一般隨行的老師多,被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除了負責排舞的老師,化妝、服裝和領(lǐng)隊的老師們都不少,孩子們化妝、卸妝、梳頭、更衣幾乎都有老師幫手代勞。
而隔壁澳大利亞和荷蘭代表隊的表現(xiàn)則儼然不同。孩子們并沒有被照顧,自己動手梳妝,除非要戴復(fù)雜的頭飾需相互幫助一下,其他一切都是自己來。老師就一兩個人,簡單交代下該做的事就走開了。孩子們利索地打包好各自的行裝,把梳妝區(qū)域清理得干干凈凈,垃圾也分類歸好,陸續(xù)離開。
威嚴,建立不起“威信”
這種看似矛盾的關(guān)系和團隊管理互動的模式,大家不會陌生,它可能體現(xiàn)在學(xué)校、家庭和工作等各類環(huán)境中。
看似強勢的領(lǐng)導(dǎo)、老師或家長,一方面專橫獨斷地發(fā)號施令,另一方面又操碎了心、費盡了力地關(guān)照(其實源于心里并不信任對方),最后嘔心瀝血也不討好。
看似弱勢的員工、學(xué)生或孩子,表面上順從不言,但私底下并不買賬,彌漫著聽天由命的無所事事和事不關(guān)己的消極漠然。
出現(xiàn)這種狀況,其實是一種教育和管理的失常,不得要領(lǐng),誤入歧途。單說教育,老師或家長對孩子責權(quán)義務(wù)和做事模式的大包大攬,對其過度保護、過度管控,會讓孩子難以建立自我認知,無法對身邊的人和事物產(chǎn)生歸屬感和融入感,覺得一切都“和我無關(guān)”。
如此一來,孩子以負責任、有擔當?shù)姆绞絹韺崿F(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被剝奪了,他們覺得沒有能力和動力去把握自己生活的起伏轉(zhuǎn)變,所以很難有主觀能動性、參與心和責任感。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養(yǎng)成依賴心和表面上的被動接受和順從。沒有真正展現(xiàn)和鍛煉自己能力的平臺,孩子會認為逃避、消極怠工、反叛是理所應(yīng)當,而報復(fù)、操控他人為自己服務(wù)或承擔后果則是得到心理平衡和存在感的方式。
如果孩子的聰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逃避、叛逆和操控上,他們?nèi)绾谓槿颂幨赖募寄堋⒍床炝?、同理心和適應(yīng)性呢?
正面引導(dǎo),不走誤區(qū)
在美國杰出的教育學(xué)家簡·尼爾森所著的《正面管教》一書中談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控制過多或過于嬌縱,都無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孩子才有機會去學(xué)習(xí)價值感、責任心和生活技能。
尼爾森博士將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方式分為三種。嚴厲和嬌縱是家長和老師最容易走入的誤區(qū),而正面引導(dǎo)才是最好的辦法?,F(xiàn)在回頭來想想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老師的言行,就是在嚴厲和嬌縱兩種無效管教方式之間來回搖擺,自始至終都在自說自話,沒有維護孩子的尊嚴和感受,故而孩子無論是排練跳舞還是收拾后臺都沒有參與感。
被嚴管的孩子,除了退縮還會產(chǎn)生報復(fù)的心理;而被嬌縱的孩子,會認為這個世界欠他們的,常會憤憤不平。兩者均難以培養(yǎng)出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生存能力。
若用尼爾森博士提出的正面引導(dǎo)理論重塑一下當時的狀況。孩子若舞蹈動作不對,老師可以詢問,是不是不理解動作要領(lǐng)而需要再度講解,或是讓孩子自己分析下不能完成動作有何原因。而到了后臺,老師可以堅定而和善地清楚表明孩子需要如何清理現(xiàn)場,照顧環(huán)境,此外,就放手讓孩子采取行動,無需在旁邊幫忙和叮囑。
只要孩子明確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并且無外力幫助,他們會試著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去改變行為,逐漸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