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磊
于我而言,文字是一片溫暖的避風港,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在文字中變得鮮活而長久,綿遠而堅強。在文字的弱水三千中這樣的一瓢,她本身的存在即為了記錄生活,而時至今日,她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是我自己,而當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她又是我最忠實的朋友;她是我的鏡子,也是陪我照鏡子的人。她就是我的小時光,就是我渺小人生中,第一縷光亮。
初識
我走之時花未開,我來之后花已落。我從茫茫的燕山腳下,穿蒼天云海而棲于這片寧靜的臺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玉淵潭里天真爛漫的櫻花又一次與北京的藍天陽光相遇,我終于決定開啟這段同樣天真爛漫的小時光。只是,故事的開頭,花就已經落完。
我終究還是沒有趕上陽明山的花海。
可惜,這不是遺憾,有人說,真的去看了才會遺憾。我以為是遺憾美好太短,她說不是,是想象比現(xiàn)實浪漫。
這是我第一次來臺灣,第一次遠離北方,第一次跨越海洋。所謂憧憬,從申請通過的那一刻開始,消磨在一回又一回的填表和奔波上,蘊藏在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的行李和思緒中,萌動在親友一次又一次的關心和問候里。而所有的想象,都在飛機沖上云霄的那一刻,化為了耳邊的轟鳴,被我一口氣吐進了臺北的熱浪中。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xiāng)沒有霓虹燈。西門町的夜色中確實有霓虹閃爍,燈火輝煌,可鹿港小鎮(zhèn)的煙火里也同樣是熙熙攘攘,人潮涌動。而當我從101大樓上俯瞰著這個光輝的城市,才終于在熱浪中感覺到一絲涼意,我知道這是高處不勝寒,我知道這不僅僅是高處不勝寒,我知道這或許不是高處不勝寒,畢竟,即使是再高的樓宇,也彌補不了高山到大海的距離。那一刻,我才第一次感受到遠行的意義。
而我的旅行才剛剛開始。
有人問我,臺灣的學術氛圍怎么樣,適不適合來學習,我說在這里最重要的課堂不是在學校里,而是在了解融入臺灣社會的過程中。在初至的慌亂里,老師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去旅行。于是我在到達臺中的第二天,就北上去了平溪天燈節(jié),在人山人海的頭頂上看到了綴滿希望的夜空。我知道漫天的燈火中有屬于我的那一顆,雖然我不知道它會飄向何方,被誰看到,落到哪一個人的手上,綻放出怎樣的溫暖和光??芍灰疫€在這里仰望,所有的天燈,都可能是我的夢想,所有的夢想,都值得我去仰望。
作為一個個體如何面對這個世界,臺灣的每一個人都在時時刻刻給著我答案。你會在任何一個可能聽到謝謝的地方聽到謝謝,也會在任何一個可能看到微笑的地方看到微笑,你會在任何一個上下班的高峰看到不緊不慢的腳步,也可以在任何一場選舉中看到沸騰的人群。臺灣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一樣,都會有好人也有壞人,都會有好事也有壞事。同文同種,東方文明的血液共同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既然不是不懂,為何要說不行。
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臺灣正經歷著一場5.7級的地震,我感受著腳下傳來的晃動,于平靜中生出一種激動,這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有感地震,而這樣的震動,已經在這里發(fā)生了無數次。我望著窗外依舊繁華不為所動的逢甲夜市,忽然憶起幾天前騎車去高美濕地遠眺的風景,夕陽每天都會在那里落入海底,我卻不是每天都在那里看它睡去,更何況,水天一線處,沒有夕陽的蹤跡。那一天本來有雨,可我們依然要去。這,才配得上我的小時光。
小時光,我渺小人生中,第一縷光亮。
漸濃
我曾經無數次想過,當我第一次看海的時候,海會是什么模樣。什么樣的溫度,什么樣的味道,什么樣的聲音,擁有什么樣的光芒?我現(xiàn)在依舊在想,當我看過那么多的海以后,海會是什么模樣。是微涼還是和暖,是苦澀還是香甜,是金剛怒目還是菩薩低眉,是溫涼柔軟的回憶,還是千萬里汪洋匯成的天際?
天際尚可期,佳人久別離。遠行的時候往往會分外思念,思念的時候卻常常正在遠行。姐姐在廈門來電話說,離得近了忽然很想我,而那時候的我正站在七星潭的海灘上,看著太平洋的海水從天際層層涌來。從遠方奔波而來的海浪啊,你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而從來不懂得放棄?難道你不知道,即使可以漫過我的腳踝沖上這片海灘,你一樣翻不過那高高的斷崖和茫茫的大山?一樣渡不過那淺淺的海峽沖向并不遙遠的彼岸?可你依然要去,去了才有意義,沒有意義,也要去。
有的時候啊,真的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于是我們說著笑著就走過了臺灣四分之一的海岸。日光熾烈時由平原入滄海,陰雨綿綿里從海岸登山巔,一路向南向北再向西,高雄、墾丁、恒春、臺東、花蓮、埔里,大大小小的地方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足跡,走走停停的時候就有了長長短短的回憶。驚鴻一瞥的高雄終究還是要再去,陽光和海洋環(huán)繞的墾丁性感又美麗,恒春古鎮(zhèn)的夜色有月光煙火和人跡,臺東花蓮的沿海公路右手是海洋左手是峭壁,穿過峭壁,最后是埔里的夕陽指引我們歸去,歸去來兮,歸去來兮,期中考試不遠矣。
考試之前出去真的需要勇氣,而這一路上的勇氣從來就沒有缺席。第一次潛到十米深的海底,摸到真正的珊瑚礁和小丑魚;第一次騎摩托艇,在海面上飆到飛起;第一次試著沖浪,雖然一次次被海浪拍翻在地;第一次從海平面爬到三千五百米高的合歡山,看浮云在我腳底,滿目青蒼碧綠。還記得在太魯閣的時候,阿美族的原住民親手給我戴上象征勇氣的野豬牙項鏈,可是我南行的目的并不是去尋找自己的勇氣,而這才足以見得旅行的魅力:有慌亂有遺憾,有怨恨有感念,有走不通的路和找不到的住處,有被烈日灼傷的皮膚也有被魚兒親吻的臉。每一種美好的背后都可能潛藏著千種痛苦,一張張明媚的照片是通往幸福的路,也會遮住遠望的眼。
其實,我是去看春浪的。
今年是春浪十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我永遠不會想到自己會站在墾丁的海邊,擁著海風起舞,枕著夕陽歌唱。更不會想到,真的有這么一天,我會揮舞著熒光棒,和千萬人一起,頂著星空伴著月,流著眼淚哼著歌: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而當我在穿山越嶺的這一邊,又有多少孤獨的人還在路上。我終于決定寄出我在臺灣的第一張明信片了,字還是那么丑,和我曾經蜷在被子里給一個女孩寫過的一樣。此間昏暗,恰似當年,一片紙素,兩筆閑言,你回首,我抬頭,千里萬里,心心念念,有笑有淚,有苦有憂。
有些人吶,老是埋怨我一天天在外面瘋跑,都不知道經常談到她說些說不完的話。我常常在想啊,有一天我跑不動了也說不出話,你是不是還會陪著我去海邊看夕陽啊,那樣的海,我永遠也看不膩啊。
小時光,我渺小人生中,第一縷光亮。
居中
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一直在旅行,努力地去看這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在等,等待著真正的臺灣穿破迷霧來見我。我不知道這等待會有多久,我只知道自己要走下去。我不知道會走到哪里,但總覺得不走下去,就辜負了這份等待,就辜負了等待中的我和等待我的人。
來到這里已經兩個月了,一切仿佛都那么相似,一切又都恍如隔世。在這段時光的中央,我感受到的不是初來乍到的驚喜,也不是行將離別的回憶,而是順其自然的贊嘆,或莫名其妙的惋惜。在一個地方待久了,總會慢慢變得熟悉,就像和一個人在一起久了,就忘了剛開始的甜蜜和可能隱藏的危機。前兩天朋友寄來明信片,問我相信永遠嗎,我說我相信,我相信為了那渺渺不可知的永遠而不斷做出的努力。
期中考的這段日子里,我第一次靜下心去看書和學習。不是形勢所迫,只是走得累了需要休息。臺灣的大學生活很安逸,遲到沒關系,在課堂上睡覺吃東西也沒關系,考試只要及格就可以,隨便找個工作起薪都是四五千人民幣。在這樣看似云淡風輕的環(huán)境里,我已經習慣了嗲嗲的臺灣腔,也體味到了所謂的小清新。但我知道,每一種定性都是對性質的否定,每一個標簽的背后往往都隱藏著叛逆,是你在看臺灣,還是臺灣在看你。
在期中考的間隙,我兩度登上中臺禪寺,一次是去巡禮建筑,一次是去體驗禪學。宗教的美與力量感人入深,信徒的愛與善良令人動容:中臺武術館前那一排撐起的雨傘,五觀堂里那一頓頓美味的齋飯,佛學院院長那一場精彩的演講,清凈禪堂里那一炷香時間的打坐。清香縈繞中,紛繁復雜的心一點點變得寧靜,走走停停里,巡禮的過程不斷收獲著感動:從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到純白晶瑩的大光明殿,從頂天立地的四大法王到懸于空中的藥師寶塔,從神佛環(huán)繞的萬佛殿到書香洋溢的藏經閣,從和田玉石的十八羅漢到三十八層的中臺金頂,我見到了無數人窮極一生無法得見的風景,但引領我的見盡法師說,見與不見都是緣分,見盡見盡,見不盡,方見盡。
很多人都在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聽得多了,也就厭了,看得多了,又會怎樣呢?還記得高考完的那個暑假,周圍的同學都在旅行,但自己卻因為家庭變故無法出門,而那就是我小時光的開始。現(xiàn)在想想當時的無奈,還是會隱隱的心痛,可是沒有那時的心痛,就不會有現(xiàn)在的自己。我從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但正是很多很多幸福中的那些挫折,改變了我的人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當汪國真已經去了遠方再也回不來的時候,有誰還能記得他為去到更遠地方所做的努力,有誰能知道正是因為這句詩,他即使再風雨兼程,也去不了更遠的地方,因為我們看不到。見盡法師臨別的時候對我們說:無限寬廣的東西,是留給心胸無限寬廣的人去用的,這句話適用于網絡,適用于旅行,同樣適用于人生。
而在這片土地上,是媽祖讓我真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中臺禪寺,我們也曾傳燈百盞禮佛,拜鐘百次叩首,但和媽祖繞境相比,雖恭敬之意不減,然場面之大遠遜。綿延數公里的隊伍,形形色色的花車,幾十萬人的參與,成千上萬的煙火,只為了迎接那一個媽祖的轎子。而這樣的場面,已經在臺灣中部的土地上,接連持續(xù)了十天。這是一場以宗教為名的盛大的狂歡,這是一次在世俗之中的虔誠的禮贊。同行的朋友幾次在洶涌的人群中和我失聯(lián),最后感慨地對我說:沒想到臺灣還有這樣的一面。而我心中默默在想:終于,終于讓我見到臺灣這樣的一面。而幸運的是,我的旅程才剛過一半。
最后,我還是要感謝,感謝在這些活動中給過我?guī)椭目蓯鄣娜藗?。我始終覺得,旅行的美好不僅在自己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里,也在別人面對你的微笑中。感謝朋友們熱情的幫助,感謝各位法師傾心的教誨,感謝免費的接駁車免費的食物免費的住宿,感謝所有對我露出微笑的人們,正是在你們的微笑中,我看到了臺灣,正是在你們的微笑中,臺灣一步步向我走來。
那場面,就像我跪伏在地上,迎接媽祖穿破煙火繚繞的人群從我頭上越過一樣。
那一刻,我虔誠地默念:
愿我及周遭一切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愿我與身邊陪伴人快快樂樂,長長久久。
這是我的小時光。
小時光,我渺小人生中,第一縷光亮。
臨別
每一次開始,我都感覺到詞窮。我有時候懷疑自己寫作的能力,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怪罪自己易逝的記憶,而越是怪罪,就越是明白感受與記錄的重要性。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也沒有人比我更關心自己會留下什么。留下些什么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但我覺得它重要,它就會成為重要的東西,它就會成為我的小時光。
今天,梅雨季節(jié)終于迎來了久違的陽光,雖然我覺得這并不會長久,但至少讓我在又一次遠行前看到了天朗氣清的希望。今天,當我在泳池底看到那無數波瀾著的日光,我總覺得自己是回到了海豚灣,回到了那片蔚藍的海洋。今天,我終于可以把溫暖的陽光捧在手上,睜開眼,看天光,有回想,能展望。
“你最喜歡臺灣的什么呢?”
“是人?!蔽铱偸沁@樣回答。
這是印在臺北松山文創(chuàng)某個角落里的幾行文字,這也是我走遍山山水水大街小巷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溫暖。還有一個月就要離開,最讓我留戀的不是美麗的風景,而是讓這些風景得以美麗的人們。在澎湖,是許大哥讓我看到了島民的堅強、智慧和勇敢;在北投,是博物館的義工使我感受了溫泉瑩潤下的美麗與溫婉;在九份,是民宿老板深夜的那碗芋圓祛除了我一身的水汽和濕寒。走的路越多,遇到的人也越多,遇到的人越多,其中可愛的人也越多。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告誡我說,這世界上有很多壞人,而我總是噘著嘴唇,自以為高明地反駁:媽媽你太悲觀了,哪有那么多壞人。媽媽總是搖著頭說我沒心沒肺,可我覺得沒心沒肺挺好的,至少沒有那么多煩惱和悲傷,我更覺得我是幸運的,有那么多可愛的人能幫助我,讓我一直沒心沒肺到現(xiàn)在,所見皆是善良。
這些可愛的人,當然包括我的老師們。還記得李繡玲老師常常對我們說:無論怎樣,一天中總要有時間來嚴肅地面對自己。而這樣的嚴肅于我而言已是經常,它萌生在吉貝沙尾的盡頭,萌生在赤崁樓頂的天空中,萌生在漁人碼頭的霧氣內,萌生在九份老街的燈火里,更萌生在阿妹茶樓上的那一壺茶香間。我始終難以忘懷奔馳在宜蘭海岸的那節(jié)空蕩蕩的車廂,車廂里跳躍的陽光、灰塵和自己。那一刻,我覺得我終于再一次成長,而這一次,不再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不再是包容,而是求不同。
曾經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人有平凡人的幸福;現(xiàn)在的我仍舊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渴望??刹豢梢栽趧e人都沉默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可不可以在別人都發(fā)聲的時候靜下來想一想,可不可以在別人放棄的時候多堅持一會,可不可以在別人堅持的時候稍稍放一放,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我能不能試著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可以不一樣,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我不敢想,不敢奢望,更怕失望。
風光雖好人易老,霧里看花知多少。這世界真是太過紛繁復雜,人心真是太過瞬息萬變,善即是惡,惡即是善,對即是錯,錯即是對,光是謹慎已經不足以躲避災禍,而躲避本身,就是一種災禍。所以我常常說“我覺得”,因為只有我覺得,于我而言才不會錯。
我覺得,這才是我的小時光。
小時光,我渺小人生中,第一縷光亮。
回首
當我在深夜里飛離臺北輝煌的海岸線時,天空和大海有同樣的黑暗,我仿佛做了一個漫長的有流星光芒的春夢,睜眼閉眼,此岸彼岸。依舊是深夜,陰雨卻綿綿,上海用它的梳洗迎接了我的安眠。只是,浦東機場的FAMILY -MART里已經沒有了關東煮和茶葉蛋,而那一刻我才覺得,一種生活已經離我遠去,另一種生活正在向我襲來。
這是一篇遲到了很久的文章,遲到是因為懶,懶是因為不習慣。不習慣這平靜混沌的生活,不習慣那突如而來的冷淡,不習慣這四四方方的天空,不習慣沒有霓虹燈的夜晚??墒巧顭o論在什么樣的地方都日夜不停地流轉,我聽著窗外的雨聲潺潺,覺得還有這樣的一段時光需要我來補全。
在臺灣的最后一個月,我終于把全島所有的地區(qū)走完,合歡山上的司機大哥開玩笑說我可以去考臺灣的導游證,而我的旅程也終于走向了終點?;「凵嫌行埴棻P旋,中山公園的烈士堂卻荒草滿園;野柳人潮洶涌的奇石怪巖,走到盡頭卻是空無一人的碧海藍天。一個人背包旅行的好處就是隨心所欲,再荒無人煙的路也能咬著牙走完。就像雨中的貓空到草湳,就像烈日下的三義木雕到勝興車站,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便有千步萬步在腳下,風光我獨攬。這樣的風光,還有陽明山的海芋大道,清華園里的十八尖山,日月潭邊的一場驟雨,南寮漁港的黃昏海岸。而當我最終獨自穿越北港朝天宮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覺到了圓滿,我才感覺到這片土地真正的是在我腳下,不再是虛無的字眼。
去臺灣的最后一個月,我終于把所有的愿望實現(xiàn)。在清境農場看了日出,在小琉球看了銀河,在文武年梯上找到了我們的生日,在臺灣最大的媽祖廟里許下心愿:愿我及周遭一切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愿我與身邊陪伴人快快樂樂,長長久久。而這種單純的美好才是我眼中的臺灣,不談政治的臺灣,拋棄偏見的臺灣,可以讓每一個人找到幸福快樂的臺灣,那才是你應該來的臺灣。
回來后很多人問我臺灣的生活怎么樣,我一般都會回答:挺好的?;貋砗蠛芏嗳硕紩欢僭俣膽涯睿乙话愣紩X得:應該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成為充滿魅力的地方,尤其是臺灣。但相對于許多人的日思夜想,我只是覺得沒有遺憾,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艱難,做到了更難,沒有遺憾才是最大的遺憾。所以我總覺得,那段看似漫長的時光不過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是一場虛無的夢,夢醒來依舊是深夜,現(xiàn)實冰冷,而夢境卻在一點一點幻滅。
又是一個漫長的幾乎史無前例的暑假,并沒有太多的期待可收獲更多的還是失望,想想曾經的那些歡樂,想想年少時的那些時光,就有隱隱的心痛和感傷。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悲觀脆弱的人,只是需要有個時間笑一場哭一場,再次上路的時候,就會有更深的勇氣和更大的力量。
深夜里請給我一個肩膀,遠路上請給我一根拐杖。我見過那么多燈塔,只有你指引著我方向。
回來了,我的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