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禮君
萬念孝為先。世上至親至近者當(dāng)非父母莫屬,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是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至恩。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反映出他的道德水準(zhǔn)。古語說:“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蓖ㄋ椎刂v,就是不孝之人最可恥。正是這個孝道讓我們的文明在親情的溫馨中延續(xù)了幾千年。
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是人所共仰的,“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他所作的一首歌——《夢》中就可略見端倪。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米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5歲那年,父親李世珍就因病撒手人寰。此后便與母親相依為命。l9歲那年,他奉母攜妻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與母親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對他的學(xué)生著名漫畫大師豐子愷說過,在他的一生中,唯獨跟他母親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最幸福,此后便一直憂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對母親的盡孝是十分虔誠而自覺的,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一文中說:“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先兩天就到虎跑去,在那邊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崩钍逋黾胰酝涣俗约旱哪赣H,三天誦經(jīng),為之回向。那么,可想而知,《夢》中所唱到的“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嘆生別離……感親之恩其永垂”等,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長夜漫漫獨寐之中的“夢”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李叔同直接抒寫懷念雙親的歌曲不多,《夢》是他直抒思親之心曲的一首,而且歌詞很有感染力。這種感染力在于李叔同寫出了父母兒女之愛的普遍性。如“母食我甘酪米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李叔同不能寫自己母親對自己的特殊之愛,亦即所謂“個別性”,相信這種“個別性”的事例一定有,或許還很動人,但作為創(chuàng)作歌曲,尤其是學(xué)堂樂歌這樣易被廣大青少年接受的歌曲,李叔同只能抓住普遍性內(nèi)容,以便人人都從歌中感受親情之愛,并生出慈鳥反哺之心,用心學(xué)習(xí),以為父母爭氣。
盡管李叔同最后踏上了佛門凈土,但他早期的文化修養(yǎng)很大程度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認(rèn)為,“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一個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愛心的、講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親情濃郁、關(guān)系牢固;反之,必然是親情淡薄、家庭結(jié)構(gòu)脆弱容易解體。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礎(chǔ),可見,不重孝道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系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p>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上講:“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
儒家則直接說不孝之人是“畜牲”。
孔子說:“孝悌,人之本也?!边@樣就把一個“孝”字放在了所有價值之上。此言并非只是一句倫理說教,而具有深刻的哲學(xué)思考,關(guān)乎我們一生成敗,不可不知。
人從哪里來?
人不是從天地宇宙這些空洞的地方來,而是從父母那里來。
父母是實實在在的人,是我們看得見的世界本源與起源。
父母就是我們的第一推動力。
父母就是我們的宇宙。
這樣看來,父母的意義真的是大得不得了。他們先我們而存在,他們讓我們看到我們出生前的情況,給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個立體的多維宇宙,展示了生命長河生生不息。
父母就是道。
我們的全部生命得之于父母,我們的歡樂與父母息息相關(guān)。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庇终f:“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边@些話都是至理名言。
人不要在失去時才知道擁有。
孔子生下來父親就去世了,十幾歲時母親又去世了,對母親的無限追戀,對父親的無限渴望,使他深刻了解父母對人類成長的重要性,這是起源與本源,絕不可舍本逐末,絕不可本末倒置。
很多人離開家鄉(xiāng)去外面打天下。他們或因成功而忙碌,沒有時間看父母;或因一事無成而羞于見爹娘。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而又殘酷無比的普遍現(xiàn)象:他們一去無回,等終于哪一天回到家中一看,父母老了,病了,甚至去世了。
為了避免“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劇重演,我們?yōu)槿藘号木蛻?yīng)該從現(xiàn)在開始,靜心聆聽李叔同的《夢》,把父母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為他們多做些事。須知,一個“孝”字足可以將一個人的人品高下昭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