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xué)禹
在《劫后》一文中,張曉風(fēng)對洪災(zāi)過后的村民們依舊過著平靜的生活發(fā)出如此慨嘆:“柳絲將仍毿毿如金,草色將仍萋萋勝碧,生活的弦永不會輟斷……”災(zāi)難過后,劫后余生的人們一如既往地積極樂觀地生活著。他們可以被打倒,但永遠(yuǎn)不會被打敗。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有著一顆從容淡定、波瀾不驚的心——大喜,不足以使之得意忘形;大悲,亦不足以令其頹靡沉淪。正是這種淡定而堅忍的脾性,使得人類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可惜,在今天的社會里,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持有這樣一顆寵辱不驚的淡定之心。潘洗塵有言:“我們總是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坐標(biāo)軸上?!闭\哉斯言。你看,今天還有多少人愿意一輩子守著簡單平靜、波瀾不驚的生活?人們渴望變化,渴望輝煌,渴望出人頭地,很少有人能夠安于平凡,安于寧靜,安于默默無名。“平凡簡單,安于平凡,真不簡單?!比徽Z道破了生活的“易與難”——平凡簡單易求,可人們卻不愿湮沒于平凡之中,一路追名逐利。而當(dāng)?shù)玫搅俗约核非蟮臇|西之后,他們又渴慕著更高處那色澤誘人的果實。不知滿足的人們就這樣一路攀爬,始終愁苦疲累;在得與失的交替中飽受煎熬,始終難展歡顏。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在不少的競技比賽中,未能獲獎的團(tuán)隊在狂歡,因為他們明白,競技的要義是參與,而不是對他人的碾壓;是游戲,而不是以成敗定王寇;是“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歡愉,而不是“人生能有幾回搏”的進(jìn)逼……相反,不少獲獎團(tuán)隊卻為自己未能“更上層樓”而痛苦,用后悔與自責(zé)將自己打擊得面目全非,卻不知以灑脫作杯盞,將所有悲歡化為瓊漿一飲而盡。細(xì)想想,如此不識人生之味的生命何時才會絢麗綻放?
歷史上眾多的遷客騷人,著一襲素衣,執(zhí)一把紙扇,登高望遠(yuǎn),眉間哀愁聚蹙,哀懷才不遇,嘆生不逢時,怨“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這些人往往自命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卻又難尋歸宿。芥川龍之介曾說過:“最聰明的處世術(shù)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污?!弊匀?,這并非真的“同流合污”,只是教人們積極入世,而非一味地對人、對事心存芥蒂,消極避世。愁苦的文人,怎比子瞻左手詩書,右手美食,吟唱“大江東去”時的肆意灑脫?怎及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dá)灑脫?
不糾結(jié)于大自然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不執(zhí)念于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就像三毛所說的那樣:“想哭的時候就哭,愛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碑?dāng)你心無掛礙,安享自然,世界就會成為你的世界,每一扇門窗都會為你打開!
縱使生命中的瑣屑侵?jǐn)_了你,也要有一份自然與豁達(dá)長存心中。心中永存一抹月色,滿山螢火、清風(fēng)便會為你奏出最美的旋律,讓你踏足而歌。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xué)高三(11)班】
點評
人究竟怎樣才能活得簡單、淡然?怎樣才能活得自我、率性?考生借古今名人的事跡和言論告訴我們:拋開心中的雜念,忘記生活中的煩惱,豁達(dá)待己,寬容待人,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享受每一天。生命短暫,若是苦苦糾纏于一時的得失,則會使你一輩子過得不安;人生漫長,若是總讓哀愁怨嘆占據(jù)每個瞬間,一輩子意義何在?我們不求大紅大紫,不求榮華富貴,只求簡單安然!(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