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潔
人生有許多際遇,多的是旋過旋忘,過眼煙云。而有些卻如篆刻一般,碎石飛濺處,刻痕深深地留在了自己的記憶中。丙申夏日的炳靈寺之行,于我就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際遇。
應(yīng)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朋友的邀請,為商討《炳靈寺石窟篆刻書法集》,我們?nèi)蛔髡吲c出版社編輯若雨女士來到甘肅省臨夏州的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忙了一整天,細節(jié)尚未敲定,只好留宿在招待所。
招待所房間很干凈,也很普通。和別家不同的是,這些房間都有一個落地對開玻璃門,出門是公用的碩大平臺。走出去,便可盡覽炳靈寺峽口一帶的風光。這里是炳靈湖上游,如今正是豐水期,眼前黃河流水聚集,碧波回蕩,一峽清幽。東邊峽口被稱為萬笏朝天的數(shù)里石壁阻截,嶙峋蒼翠,仿佛是挽臂并肩,河水沒有了去路。西邊峽口黃河從有觀覽亭的奇峰下擠出來,草木茂密,郁郁蔥蔥,并不見來處。北面正是被稱為“中國六大石窟”之一的炳靈寺石窟,在這里只能看到高聳的姊妹峰,還有從姊妹峰底飛檐伸出綠樹梢的炳靈寺門樓。南面是一個叫魯坪的小村落,10來戶人家,綠樹掩映中參差而居,田舍遠近相接。卻是乘著一腳山坡伸過來,把湖水逼向北去,曲成河灣。這些山水聚到了這里,便自成體系,像是一池盆景。而穩(wěn)居在湖中的小村莊,似乎就是盆景中間的一處點綴物。許多游客到這里,都由衷地贊道:多么寧靜而又美麗的地方!細說來,這里更美的應(yīng)該是月色中的炳靈寺、鳥鳴聲中的炳靈寺、花草香氣里的炳靈寺。
那天晚飯后,和所里的朋友們說完事情,天已經(jīng)很晚了。我回到房間,猛地一驚:屋內(nèi)如同白晝,明亮的柔色,溢滿屋子的角角落落。每一件擺設(shè)都變得夢幻,上面浮著水樣的月光。揭簾望去,一輪璧月怔怔地遙視著,我驀地記起,今晚是農(nóng)歷十六,明天就是夏至啦!歲月如梭,還記得剛剛踏青來著。想到這里,思緒涌動翻滾,毫無睡意,便輕輕地推門走上平臺。想不到若雨女士也在這里佇立眺望,只聽得一聲嘆息,像飄落的一縷輕紗,幽幽地從她口里送來:“睡不著,太安靜了?!睉阎?,我們不再說話,悄悄地立在月光下,向四周瞭望。仿佛置身于亙古的荒原,抑或是深邃的洞穴,萬籟無聲,安靜得讓人不知所措。山水屋舍,草木鳥獸,一切都浸在月華波光中,那些附著灌木的奇峰,那些披著細草的長坡,那些排著莊稼的條田,還有那些舉著高樹的村落,都在月光中洗蕩。山峰被月光洗出了皺褶,層層疊疊,增加出許多底蘊;長坡被月光洗出深淺,凸凸凹凹地橫在那里,平添出這么多的界格;條田被月光洗出薄厚,深碧淺綠地躺著,讓人理出不同莊稼的明明暗暗;最是那些村落,被月光洗出了幽靜,三三兩兩的燈火,若有若無,在那里時明時滅,閃爍著夢境般的安詳與閑適。許久,若雨又一聲輕問,如逸出深澗的薄霧:“這里自古就是這么安靜嗎?”我是當?shù)厝耍δ咳?,自然清楚地知道這里歷史上并不安靜。從晉代開鑿洞窟,修建寺院始,2000年來,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許許多多的戰(zhàn)爭和殺戮。朝代的更迭、民族的沖突,期間有過多少烽火突起,有過多少腥風血雨……那些被焚毀的重閣和棧道,那些被擊碎的塑身、被熏黑的壁畫,分明都在默默地訴說著那一次次的興建和一次次的毀壞。只有這峻峭奇秀的群峰疊嶂,伴著草木冬眠夏醒,而且歷劫不磨,活生生地矗立在遠山長河間,坦然面對著人類哀樂。還有經(jīng)天緯地的明月,夜夜來相顧,到這山峰環(huán)繞、略無闕處的寺溝峽,靜靜地俯視著這山、這水、這碌碌于世間的人們。仿佛是那尊在懸崖旁沉默了千年的大佛,慈悲地凝視著人間的興衰滄桑,讓來客仰望那舒展的眉宇和深邃的目光,對命運遭際、對宇宙本原發(fā)揮各自無窮無盡的思索與想象。
怕誤明天的事,午夜時分,和若雨道別后,匆匆地返回房間,稍事洗漱便躺在床上。思緒依然是那樣清晰,與失眠抗爭了一會兒,終于似睡似醒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如水月光里,幾次輾轉(zhuǎn),幾回夢斷?;秀遍g,像是在枕旁,脆脆地闖入一聲鳴叫,就在我愣怔時,耳際傳來如漲潮般的鳥啼。循聲走去,月光伴著晨曦,照徹萬物。群山無處不蒼翠,坡地無處不碧綠,才4點半,峽口遠近,一派清曉。屋檐上的鹡鸰和知更鳥、崖頭的山雀和草百靈、樹梢上的畫眉和灰喜鵲,還有那些知名不知名的鳥雀,用自家聲調(diào),高高低低地啼叫,且彼此呼應(yīng)著;又與鄰家兒女爭奇斗妙,賣弄著曲調(diào),遠近起伏地爭唱著,山川顯得極其清越。間或從晨露垂葉的長坡田間送來幾聲圓潤的杜鵑長鳴短呼,那么熟悉,那么親切,仿佛是從遙遠的江南帶來了久違的消息,輕拂著兒時的田園夢想。此時,我忘卻了身邊的一切,也不知道自己置身于何方,伴著這一曲天籟之音的協(xié)奏,只聽得自身的靈魂在奔走,思緒在起伏。不知在平臺上立了多久,若雨的一條短信把我引回了人間:“醒了沒?在干嘛?”我抬頭看到拿著手機鄂然的若雨,宛然一笑:“我醉了。”若雨頗解佛理,只欣然笑道:“利祿場的酒,只能醉卻身體;佛域的醍醐,最能頓悟靈魂啊。”好一個佛域!我們在平臺上說起東晉高僧法顯在這里的修持,西秦高僧曇摩毗在這里的奉佛,以及近代的班禪大師、嘉木樣活佛來這里朝拜……不覺之間,思緒集聚到了一起:這些美妙的鳥鳴是繼承了炳靈上、下寺清亮的鐘磬音和法號聲,還是鐘磬與法號模仿了清亮的百鳥合鳴,抑或是鳥鳴原本就是鐘磬與法號的絕妙伴和,生來只為撥動世俗界信眾心靈的智閥,助其大徹大悟,成了炳靈寺佛音中不可或缺的那縷天籟之音律。
之前說好所長帶我們?nèi)コ烤殻瞄T時才知道,昨夜他們一直在加班。無奈中,我只好帶著若雨,踩著曉露,推開山門,走進史書上稱作“唐述谷”的山谷。谷口即炳靈寺,佛像莊嚴,佛窟儼然,果然是“十萬佛域”。站到這里,奇奇怪怪的峰嶺撲過來,幽幽靜靜的溝壑迎過來,這些峰嶺溝壑在晨曦中輕霧繚繞,各顯奇形異姿,絕無一點相同,似乎在印證造物者對萬物創(chuàng)造的微妙匠心以及構(gòu)建大千世界的萬般心境。從這里回目望去,目光回落處,峰嶺肩懷上,草木枝柯紛披,千層蒼翠。溝壑平野里,雜榛柔條繁茂,一谷蔥綠。間或有幾樹雜花,粉粉白白地擺動著晨風,數(shù)簇草花,紅紅黃黃地捧舉起露珠,展示著它們在翠谷里的逍遙活法。才看清山崖上的花樹,早有濃郁的花草香駕著晨風,回旋而來,播灑飛舞,沁人心扉。畢竟,若雨是生活在都市的女子,習慣了化妝品的香味,但是又怎能和自然界的花草清香比擬呢?她在勃郁香風里兒童般歡呼跳躍,還輕聲哼起小曲。末了,邊走邊嗅,問道:“這是什么花草香???”我反問道:“是指哪個溝壑的香氣?”望著她的困惑,我說道,唐述谷里有珍奇的沉香、檀香等樹種,遠志、貝母等近百種中草藥。這些草木團聚集居,含香播芬,采藥人正是沿著各自不同的香味來尋找的。若雨若有感受地說:“怪不得前面溝里紅花多,這個溝里又是黃花多些?!笔前?,數(shù)公里的山谷里,奇峰穿插回旋,將一灣灣灌木茂草隔絕出不同的天地,讓連片的花草在自己的世界吞吐芬芳。那些略帶辛味的荊芥花、略帶甜味的秦艽花、略帶苦味的蒼耳花,以及那些略帶辣味的薤白花,似乎整個夏天都是它們的盛開期,晝開夜放,蘊足香氣,等待著山風的到來。近處的花草香籠罩著,它是一幕瀟灑的細雨;遠處的花草香飄蕩著,它是一段遙遠的幽夢。到了這里,被花草香迷醉的不僅僅是游客,更多的是飛舞在花叢中的蝴蝶、忙碌在花蕊上的野蜂,還有跳躍在花旁枝頭的山雀。我頗有感觸地和若雨說道:“花草香使人清醒,使人從善。”歷史上那么多人為了給炳靈寺獻一瓣心香,千里跋涉,前來貢奉。而大自然卻悄悄地釀成萬種馨香,千百年來供養(yǎng)著佛神,供養(yǎng)著世人,做得若無其事一般。若雨拿一朵藍花回眸微笑,真是拈花一笑啊。
在從炳靈寺回來的路上,我突然想到:洗過了夜半月光,醉過了清曉鳥鳴,舞過了滿谷花草香,我們才領(lǐng)略到了完美的炳靈寺。雖然,我在炳靈寺旁邊的小縣城居住了數(shù)十年,因為工作關(guān)系,也曾經(jīng)常來炳靈寺。但是我以往看到的只是烈日下游客如織的喧鬧的炳靈寺。若非這般際遇,我這一生大半與炳靈寺的美妙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