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lanet
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被稱為“大地藝術(shù)伉儷”,不止是因為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同一個小時出生,更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愛好——“包裹大地”。
攜手五十余年,年過七旬的“大地藝術(shù)家”克里斯托和讓·克勞德(Christo andJeanne-Claude)夫婦一生中完成的作品只有19件。但他們的作品從未在畫廊中出現(xiàn),藝展上更是沒有過夫妻倆的蹤影,是因為除了整個大自然,沒有建筑可以容納他們的作品。
克里斯托夫婦大膽的想象和實施的魄力讓世人大開眼界。他們實現(xiàn)幻想并建造實物,而非僅僅停留于紙上;他們以大地為媒介,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鋪滿整個世界。這些“浩大工程”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傳統(tǒng)藝術(shù)的范疇,需要投入極為龐大的的人力、物力,有時更要牽涉到政治、經(jīng)濟(jì)、法律、外交、安全等各個方面。盡管他們的藝術(shù)項目通常需要巨額花費,但克里斯托夫婦依然選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津貼或贊助。
有時候苦心創(chuàng)作的作常會在完成后很快就被拆除或消失,但他們卻樂此不疲,“我們的藝術(shù)是完全沒有目的的,我們的作品是自由的吶喊?!?009年11月18日,讓?克勞德因病去世,享年74歲。她的丈夫克里斯托對她的離去感到深切的哀痛,讓?克勞德對他來說既是妻子,也是50多年的藝術(shù)摯友。
作品1
《被環(huán)繞的島》1980-1983
在島嶼密布的邁阿密海上,他們受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油畫《睡蓮》的啟發(fā),用超過60萬平方米的尼龍布把11座小島圍起來,在碧海藍(lán)天下,猶如11朵碩大的綻放的睡蓮,游客蜂擁而至,成百上千架飛機(jī)飛臨小島的上空,俯瞰這一奇景。
作品2
《包裹帝國大廈》1995
1995年6月17日,正值二戰(zhàn)結(jié)束50周年,克里斯托夫婦將德國柏林國會大廈被10萬平方米的銀白色丙烯面料和1.5萬米的深藍(lán)繩索包裹起來,成為一座通體閃爍著銀色光芒的大地雕塑。
當(dāng)天柏林晴空驕陽,這座歷史建筑物被包裹成最基本、最抽象的形狀,所有瑣碎平庸的裝飾都被忽略,只剩下最本質(zhì)的比例和形態(tài),在陽光下呈現(xiàn)出令人驚異的朦朧壯闊之美。這個作品持續(xù)14天,吸引了500余萬名游客,成為戰(zhàn)后柏林最受矚目的藝術(shù)品。
作品3
《鐵幕,油漆桶墻》1962
這是他們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shù)作品。1962年,克里斯托夫婦用240個油桶做了一個臨時圍墻,將塞納河邊的威斯康辛小街堵塞了八小時。這一作品是為了呼應(yīng)1961年柏林墻的建立,克里斯多作為來自東歐飽受流亡之苦的藝術(shù)家,對冷戰(zhàn)時期歐洲的分裂頗有感觸,這個具有“反柏林墻”寓意的作品,讓他們名震法國。
作品4
《包裹海岸》1969
1964年兩人定居紐約,踏上他們驚世的“包裹藝術(shù)”之旅?!栋0丁肥撬麄冇?2900平方米的防腐布料和56公里的繩索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悉尼附近1609米的海岸的包裹,海岸峭壁被銀白色織物覆蓋的藝術(shù)作品。
峭拔嶙峋的海巖被柔軟的織物輕輕覆蓋,棱角仿佛隱去了。我們在感受他隱忍鋒利的同時,訝異于人造物對于自然的包裹所呈現(xiàn)出一種超現(xiàn)實的美感。
作品5
《包裹峽谷》1970
飽和度極高的橘黃色,在綠色的山間呈現(xiàn)出一種張揚(yáng)又熱烈的美,就像一個女人穿著橘黃色的絲綢長裙輕臥在峽谷之間,她的腰肢就這樣被輕柔地勾勒出來。
1970年的《包裹峽谷》,是克里斯托夫婦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峽谷中完成的一項巨大工程,用3.6噸的橘黃色尼龍布,懸掛在相距1200英尺的兩個山體斜坡夾峙的U形峽谷間,巨大的橘黃色簾幕橫拉在山野峽谷之間。
作品6
《奔跑的柵籬》1976
1976年的《奔跑的柵籬》,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馬林和索諾馬縣山區(qū)到太平洋岸邊的山丘上,用白色尼龍布架設(shè)了一道柵籬,長達(dá)24英里,成為一道蜿蜒在群山萬壑間的織物長城。
作品7
《日本——美國——傘狂想曲》1985-1991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克里斯托夫婦經(jīng)過6年的策劃,耗資2600萬美元,同時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日本的茨城縣的峽谷,創(chuàng)作了一個跨洲跨國跨洋的作品《日本——美國——傘狂想曲》。
這個作品沒有外部的“裹”和“圍”,而是將高5米,寬6米,重200公斤的1340把藍(lán)色和1760把黃色的大傘,分別散布在太平洋的東西海岸。
美國加州干燥空曠,枯草干巖,日本茨城濕潤平緩,水田縱橫。美國區(qū)域用明黃色的傘,與衰草黃巖形成統(tǒng)一,讓傘在起伏曲折的山谷綿延,而日本區(qū)域選用藍(lán)色的傘,與它的清風(fēng)水潤相適應(yīng),傘的分布沿地貌之密集和緩,使得兩地的地貌景觀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
作品8
《門》1979-2005
夫婦倆保存時間最短的作品是《門》。雖然這座花費2100萬美元建造的紐約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藝術(shù)品僅存在了16天,但在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看來,它能與羅馬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飄》相媲美,是一件“永恒的杰作”。
克里斯托夫婦在苦苦等待了數(shù)屆紐約市長的輪換后,終于得到紐約市政府的批準(zhǔn)。他們在中央公園的走道上樹立起7503道由聚乙烯制成的門,每道門都懸掛著一塊橙色簾幕,綿延37公里,穿越整個中央公園,從第59街到第110街,如同一條“橙色的河流”,為紐約蕭肅的冬天的加了一道亮色。
作品9
《漂浮碼頭》2016
克里斯托最近的作品《漂浮碼頭》,位于意大利的某個小島,他用閃亮的黃色織物將10萬平方米的碼頭包裹起來。隨著波浪的運動,游客可以體驗漂浮在碼頭上的感覺,整個走道長達(dá)4.5公里,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條條的黃金緞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