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雄
摘 要: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學更加提倡學生充分地發(fā)揮個人情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抓住源頭,給作文教學注入一池活水;倡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記錄起來,增加習作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習作;生活;活力
一、走進生活,激起情感波瀾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痹谧魑慕虒W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小事,不斷地從生活中獲得領悟,形成一種隨手記錄的好習慣,那么生活就會變成創(chuàng)作的培養(yǎng)基,不斷地為我們提供寫作素材。
在我的實際教學中曾經(jīng)有這樣的案例,在2008年發(fā)生了汶川地震后,我通過為學生播放地震的視頻資料和圖片等,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災區(qū)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通過這種感情的渲染,讓學生聲淚俱下,情感時刻處于波動狀態(tài)下,這時,我號召學生將自己的所看所想都寫下來,為災區(qū)人民送上自己的慰藉,幫助他們重新樹立信心對抗災難。令我意外的是,同學們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在短短的十幾分鐘,每個人都寫了非常多的感慨,各種感情真摯的文章呈現(xiàn)在我的手中,還有許多同學感到意猶未盡。從此不難看出,在感情的波動下,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很高,自身想抒發(fā)的感情很深厚,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秀的文章。
二、敞開心扉,讓寫作不再無“私”
作文來源于生活。充滿情趣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所以寫作必定涉及“私事”,只有肯說“私語”的文章才會有活生生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過于注重寫作技巧的指導,“一順二真三美”,這些要求很容易讓學生陷入困境,他們往往擠破腦袋在想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等。這樣,我們怎能期待學生寫好作文呢?
1.生搬硬套,不如吐露“私心”。在寫作中強調要加入自身的情感,一味地照抄前人的作品是不能提高寫作水平的,將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才算得上是寫作,古有李白云:“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寫作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加上創(chuàng)新才是真正的寫作,我倡導學生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將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都記錄下來,形成自己寫作的素材,盡管文采可能稍有遜色,但這不失為一種鍛煉的機會。
2.故作方正,不如扯點“私事”。所謂的作文,并不是將生活中的事情完整地陳述,而是形成自己的對生活瑣事進行升華而得到的人生感悟,因此作文需要加之理性的因素,引導學生從理性的角度出發(fā),科學合理地面對生活中的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將作文放置在很高的地位,這就誤導了學生,寫作應該是使人愉悅的,而不是帶來沉重感的。在選擇寫生活中的哪件事這一話題,就是要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什么事情是有趣的,是值得我進行陳述和思考的。在寫作中要使得學生感到快樂,過于沉重的感覺不能讓創(chuàng)作靈感很好地發(fā)揮,那便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更不能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況且在如今的和諧社會,生活的范圍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有一定的限制,想要寫出過于感人的文章是十分困難的,能夠寫出平凡合理的文章就很不錯了。在平凡中塑造生活的多彩,從生活中的不同事件感悟人生的真諦,在文章中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做到真情實意的發(fā)揮便是極好的。心隨我動,文由情發(fā)。讓文思緣著自己的真情吐露而出,閑談私事也許會看上去較為混亂,但并不能說這就不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過度地強調格式,得到的文章也不過是一些生澀而難理解的文章,根據(jù)結構生搬硬套會影響整篇文章的質量,最后形成的會是生澀之文而已。寫作從私處著手,說不定我們的作文教學能從這兒解扣。
三、給習作教學注入一池活水
如果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有效地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及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這無疑是給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注入了一池活水。
1.循序漸進,授之以漁。小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深化的過程。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生自改能力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萌發(fā)于低年級,發(fā)展于中年級,形成于高年級。因此,教師有必要把握三個階段的特點,有的放矢,扎實訓練。低年級從局部入手,及時點撥;中年級下水示范,讀改結合;高年級對話交流,合作修改。
2.積極反思,小中求大。在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過程中也應積極反思,注意一些細微的問題,解決了就能在小細節(jié)中斬獲大效果。比如,當學生的語法出現(xiàn)病句時,作為教師會在句子下面畫線,或是單獨地和學生進行談話,讓他自己進行改正,而不是為他改正過來,形成固定的句式,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更正能力,更能鍛煉學生的自主發(fā)揮能力。
小學生的作文自改能力的提高是個不斷發(fā)展、深化的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激發(fā)學生的自改意識,將自我改正的態(tài)度不斷培養(yǎng),形成一定的自覺性,更有助于寫作。
參考文獻:
陸燕紅.談小學作文有效教學的重要舉措[J].考試周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