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春紅
(浙江省麗水實驗小學)
許多家長都有被老師“告狀”的經(jīng)歷,由于孩子在校近期或某方面表現(xiàn)不好,老師將孩子的情況向家長反映,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我們暫且稱它為“告狀”。
當您的孩子被老師“告狀”,您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有的家長可能會想:這熊孩子,又不聽話了。于是回家之后,輕則罵,重則打。還有的家長開始苦口婆心和孩子說道理,道理說了一筐又一筐。開頭幾天,效果還不錯,但是沒幾天又恢復原樣了??吹絼e人家的孩子表現(xiàn)那么棒,看著自己這個不求上進的孩子,家長們開始焦慮了。老師們也覺得特別無奈:這孩子到底要怎么樣才能改正呢?教育是門學問,包括諸多理念、諸多方法。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時,不能只看表現(xiàn),簡單處理,而要了解原因,反思教育方式,進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首先,家長要覺察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孩子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同時,每個孩子在認知、智力、性格等方面也有差異。當孩子在學校學習中表現(xiàn)不好時,家長要細細觀察,思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比如低年級的孩子,老師常常會反映孩子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先天的發(fā)育不良、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先天的發(fā)育不良會造成孩子感統(tǒng)失調(diào),那么,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進行感統(tǒng)訓練;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則要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制訂計劃,認真實施并多加鼓勵養(yǎng)成良好習慣。如果不假思索就給予孩子批評教育則非但效果不好,還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再比如,高年級孩子成績不佳,是因為學習沒有動力?還是因為孩子能力有差異?或是孩子學習方法的問題?又或者是我們沒有遵循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規(guī)律?家長們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搞清楚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
其次,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的,這就決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重要性。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使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唐僧式”的教育方法,遇到問題不停地說教,絮絮叨叨,沒完沒了,起初或許有效,但是時間一長,孩子會開始對父母的說教產(chǎn)生反感,導致不能專注地聽,從而影響課堂上的聽課效率。粗暴的教育方式,碰到問題一陣狂風暴雨,容易導致孩子形成雙面人格,在家長面前乖乖的,在課堂上則控制不住地走神。同時,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破壞親子關(guān)系,使孩子失去力量。包辦式的教育,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影響了學習能力,使孩子在同學和老師眼里顯得特別沒有自信,從而影響了學習。家長只有不斷學習,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和改進,才能真正地使孩子進步。
再次,家長要觀察孩子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俗話說,環(huán)境塑造人。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不良的學習環(huán)境能使人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狀態(tài)。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包括良好的家庭結(jié)構(gòu)、固定的學習場所、安靜的周圍環(huán)境。如果家庭結(jié)構(gòu)復雜,家中成員過多,爺爺、奶奶、姑姑、姑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固然其樂融融,但是每個人對孩子的提醒、關(guān)愛,容易干擾孩子注意力的培養(yǎng),家中成員的教育方式不同也容易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造成影響。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能夠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安全感。如果孩子今天在外婆家寫作業(yè),明天又被奶奶接回家,后天又請一個朋友幫忙接回家,這樣不固定的方式,使得孩子沒有辦法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業(yè)習慣。安靜的周圍環(huán)境對孩子也非常重要,一個屬于孩子的書房,是孩子寫好作業(yè)的必要條件,假如爸爸媽媽做生意,孩子放學回家后在店里寫作業(yè),店里人來人往,孩子當然也沒有辦法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家長要思考自己的榜樣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孩子不愛學習,家長請反思:我是個愛學習的家長嗎?我常在孩子面前捧著書,表現(xiàn)出我好學的一面,還是常在孩子面前捧著手機玩游戲?如果孩子是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家長請反思:我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嗎?我是否常和孩子說起我的追求,并讓孩子看到正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如果孩子悲觀消極,家長請反思:我樂觀向上嗎?我遇事會保持淡定,并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方法嗎?孩子從生下來就在父母的懷抱里成長,這個成長的歷程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因此,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長必須從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越到高年級,父母的說教越要少,而身體力行,發(fā)揮榜樣作用顯得越發(fā)重要。
老師的“告狀”,絕不僅是讓家長把老師反映的問題用嚴厲的語言復述一遍給孩子聽,而是提醒家長,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學習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識了。因為孩子如花,家庭教育如土,如果泥土肥沃濕潤,花兒怎會不嬌艷動人?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