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所謂歷史是不存在的,藝術史也是如此;它是被人編出來的一部記載藝術事跡的歷史,它記載著從有藝術跡象以來的各種藝術現(xiàn)象、藝術名家和藝術品評,后人通過隊藝術史的閱讀得知在此朝代之前的藝術源流,但誰又能說藝術史能窮盡有史以來的種種藝術風貌,藝術史像一條永不斷流的江河,流向我們的也許只是那顯而易見的支流;是否能將大河匯聚一處,也許可以也許未必。
關鍵詞:藝術史 贊助者 審美 女性 遮蔽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287-01
不同領域的畫家死了又活了,不同時期的作品消失了又出現(xiàn)了;我們在一個前人編織的藝術史的夢境中來回游離,時而真實時而玄妙;那么,是誰在造夢,又是誰的手筆成就了今天的藝術史?也許你會說是張彥遠或是色諾克拉底亦或是那位學術界的大咖,但究其根本你也只是說對一半而已。我們在眾多的藝術史籍中精選出一批自覺良好的范示性讀本,來了解藝術史;這就是說我們從一個多面體中選擇了一個面開始了解藝術史,那些寫的好的被看作是名著進入到公眾視野,寫的不好的就當成偽作,遺忘在時光的廢墟中不曾提起。思想家眼中的藝術史是人文和語境的集合,贊助者眼中的藝術史是政治和資產(chǎn)是否受益,審美者眼中的藝術史是時代潮流的標榜,女性主義眼中的藝術史則是男性藝術史,不論才能只談性別好不脫俗。
著名學者莫小也曾在《17—18世紀傳教士與西畫東漸》中談到“中國以往的肖像畫不注意明暗關系與嚴格的面部結構”,而西洋畫的傳入驅使著這些方面都有突破。思想家也許會問為什么東方人不能像西洋人那樣將畫描模的生動逼真,幾千年的東方文明又怎會被新傳入的西洋景兒打破?由于關注的側重點不同,思想家可能會把一個事物放在特定的文化生活、知識、社會視野等情境下去考慮,而不是把這些藝術作品以他獨特的視覺效果、繪畫風格和繪畫技巧去研究。有時也可能由于當?shù)氐囊恍┧囆g風俗結合在一起討論,但他們絕不會脫離自己的語境從藝術史觀的角度去解讀這樣的“西洋景”。
馬克思:“藝術對于那些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來說簡直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因此,沒有經(jīng)濟基礎的藝術簡直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藝術的經(jīng)濟支撐主要來源于藝術贊助者、收藏家和部分資產(chǎn)階級人群。站在贊助人的角度上看,他們一定希望自己購買的藝術品或傳世、或增值、亦或達到一定的政治效應和其他反響??ɡ邌淘谫澲叩囊笙聻榱_馬的一座教堂畫圣馬太像,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將圣馬太化成了禿頂?shù)?、笨拙的赤著泥腳的老頭,因不習慣書寫眉頭緊皺顯得十分焦灼。作品生動的無可挑剔,但贊助者覺得畫家對使徒圣馬太沒有敬意了,勒令其重畫。這樣看來,能否得到贊助者的賞識也是一個畫家是否能被寫入藝術史的一個重要因素,藝術史大多涵蓋的也是得到贊助的作品,而那沒有被推廣的佳品卻在公眾視野下永遠的銷聲匿跡了,也相信隨著研究工作的推進,未來會有更多的杰作來豐富藝術視野。
審美是生命的一部分沖刺在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滋養(yǎng)人的精神心田。有人將人生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生活、工作、審美;那么,審美為什么會被放到最高的位置,那是因為它是豐富人類精神生活的必備條件,一個沒有審美的人生是不完滿的。藝術史也不乏其獨特的審美因素,而那些編者的審美情趣直接決定著一個藝術形式是否能被載入史冊。不論是楚國紋樣、六朝駢文、明清瓷器還是京劇舞臺上的繡服,都散發(fā)著“鏤金雕葵,錯采晶瑩”的琳瑯美態(tài)。從審美的角度來看中國美術史,至六朝藝術以來一直都是華麗之風一統(tǒng)審美大觀;直至唐“出水芙蓉”才被看作是審美的最高境界,這也影響了一代藝術家的繪畫追求,改寫了一代人的繪畫審美,淹沒了一些在當時別出心裁畫風的畫家,藝術史的入圍策略又一次顯現(xiàn)。
此外,社會地位的不同也對藝術史有著性別維度上的影響。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父系氏族社會,女性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提升,直到近代以來西方的婦女運動的風靡逐步滲透到中國,女性主義的地位才開始逐漸提升。古代女子被封建的禮教所束縛著,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約束著,像是被沉重道德枷鎖捆綁著的看似自由的囚徒。因此,女性就沒有機會出現(xiàn)在史冊中,即便是有也是世人眼里的“壞女人”。封建社會女子愿為入圍史冊而“變壞”,只因除了少數(shù)達官貴族女子外只有風塵女子才有機會與藝術接觸,以此載入史冊。她們開明、才情、睿智俱佳只是不被社會所接納。自古以來,有數(shù)不清的絕代名妓其實都是極具藝術天賦的人才,只可惜世俗的眼光容不下這些有才華的“壞”女人。
在社會不斷進步思想眼界也不斷開闊的近現(xiàn)代,一些有思想的女性開始掙脫封建的枷鎖闊步走向藝術的世界,懷踹著即使做“壞”女人也無大礙的情懷開辟女性藝術的道路。這些懷著夢想的女性藝術家,意欲在男性統(tǒng)治的藝術世界里分一杯羹。在傳統(tǒng)的世俗眼光中,此舉極壞。唐代的魚玄機,雖天賦異稟,卻也只能空嘆出身微賤:“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后遁入空門修道,只為與名流雅士切磋技藝、談論古今、平談唱和,也是不得好名聲,郁郁而終。在雷諾茲建立的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里,藝術家約翰恩·佐法尼要為第一批學院院士繪畫集體肖像,這批院士中有兩位女藝術家一位是畫家考夫曼,另一位是皇后最喜歡的花卉畫家瑪麗·莫澤爾。由于畫作屬歷史題材繪畫,就應遵從事實繪畫,畫家把所有的男院士都安排在了一個人體課的場景里或討論或沉思,女院士則被畫成墻壁上的兩幅繪畫作品出現(xiàn)在場景里。這樣看來并不是女性藝術家沒有藝術才能,而是社會規(guī)避了原有的藝術才能。藝術史也是如此,在男權制社會的背景下女性的藝術才能不是被摒棄就是被遮蔽。如果藝術史是全面立體的展現(xiàn)藝術,那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藝術史絕不現(xiàn)在這么單調的一個論集。
雖然如今的學術成果日新月異,但我們卻僅能從一個方面去談藝術史,我們不懂醫(yī)療不懂航天科研等等我們都不懂,在藝術史的長河中支流縱橫,浩渺如煙。要想全面的了解藝術史不僅要拋開呆板的思想家、貪婪的贊助者、審美意識和不公平的女性主義而且必須和歷史的原境相聯(lián)系,否則我們必然會遭到入圍策略的誤導。
參考文獻
[1]莫小也.十七—十八世紀傳教士與西畫東漸[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宗白華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3]馬采.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4]鄒躍進.藝術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5]丁寧.《圖像繽紛》視覺藝術的維度[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
作者簡介:于波(1992.3--),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人,中共黨員,現(xiàn)就讀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于著名評論家、美學博士烏力吉,主要研究方向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美術理論研究,曾獲得自治區(qū)級優(yōu)秀畢業(yè)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