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趙方
摘要:筆者將適合推廣與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技藝的德式“PBL”教學法引入金漆木雕的課堂,期望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熱愛,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機會透徹和深入的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技藝。
關鍵詞:金漆木雕;傳統(tǒng)手工藝;項目式教學法;3D打印
一、德式“PBL”教學法簡介
“PBL”教學法是德國高等藝術學府的常用教學法。是一種以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或完成某一項具體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法。在德國,加拿大等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中得以廣泛應用。
將學習過程置于復雜,有意義的某一個問題或者項目中,通過將學生分成幾個項目小組,項目小組成員互相協(xié)調合作的形式來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真實的問題或項目,來學習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借鑒此教學法等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法改善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行業(yè)師傅帶徒弟的一對一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解決教學效率低下,作品產出數量有限,受眾范圍狹窄等問題。在掌握傳統(tǒng)手工藝技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構建完善合理的非遺課堂教學模式。
德國是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教育大國,有著豐富的藝術教育經驗與實踐成果。德國藝術教育思維有著嚴謹,冷靜,豐富,激情,內斂,深刻的特點,非常適合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學。我們從德國藝術教育在國際藝術教育界的影響力可以看到中國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學習國際先進的教學法則有利于推進中國藝術教育的改革?;谖覈俏镔|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fā)展的需要,本文對如何借鑒與引入國際先進的德式教學方法,并結合實驗班師生的實踐應用以及教學實驗等多種手段做細致的探討與研究,以構建完善合理的非遺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改善傳統(tǒng)的一對一教學法。
本文將針對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漢派金漆木雕的現行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對德國先進的藝術教育理念與項目式教學法的深入研究,結合實驗班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符合當代藝術人才需求的,科學合理的漢派金漆木雕教學法模式,繼而為促進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大學校園,推進其傳承與發(fā)展,更新教學理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為提高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育質量與效率提供系統(tǒng)的可行性方案。
二、傳統(tǒng)木雕課程與引進德式“PBL”教學法之后的課程比較
金漆木雕課程的學習目的是要求學生學習并掌握漢派金漆木雕基本技法及基本創(chuàng)作能力。在課程教學上除了概述外,主要內容按核雕,鏤空雕,圓雕三個階段講授及練習。三個階段按照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的鍛煉并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體現傳統(tǒng)性、漸進性、實用性、前瞻性,始終貫穿著木雕各種工作的運用,技法的學習,精品的解析等。由于傳統(tǒng)的金漆木雕課程的局限性,學生的學習時間較為漫長。
德式“PBL”教學法在原有的教師的人數和相同的學習場地中實現了學生人數的倍增。原來的傳統(tǒng)式教學是一對一式教學,而德式教學法往往可以實現一位教師帶領一至兩個項目組,每組六至八名學生。
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法中,一個學生要完成一個完整作品需要從設計圖紙,選擇木材,磨皮打粗,精雕細琢,整理成型,最后到拋光上漆等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所以一旦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作品的進度。而剛入門不久的學生很難得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掌握的精準和完美,所以木雕作品的出產速度受到嚴重的限制,更加制約了金漆木雕的產業(yè)化和大規(guī)模生產。而德式教學法的引入可以使項目組成員們進行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將木雕生產逐步形成具有規(guī)模和效率的產業(yè)化生產。既可以弘揚金漆木雕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更高效的實現經濟價值,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習者和愛好者,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德國先進的3D打印技術的引入
除了德式“PBL”教學法的引入之外,德國先進的3D打印技術也將為金漆木雕的技藝帶來許多便利。傳統(tǒng)的金漆木雕技藝是通過木雕設計師通過嘗試用二維的繪畫技藝先將大腦中形成的三維木雕模型繪制出來,再通過木雕技藝將草稿紙上的二維圖形再轉化為三維作品的制作過程。在此過程中,由于三維到二維,二維再到三維的過程較為繁復,加上人腦的主觀性,導致最終作品會與之前所構思的模型有所出入,形成較多不可控因素的存在。
而德國常用的3D打印技術的出現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實際問題。設計師只需要通過電腦軟件3D建模,從而直接將構思好的三維模型呈現并打印出來,再按照成品模型進行仿制雕刻即可。更方便的地方在于,即使打印出來的造型不理想,也可以直接在電腦軟件中直接修改,一直到打印出來的模型符合要求為止。這樣做既可以節(jié)約時間成本,簡化繁復的制作過程,增加了各個作品的規(guī)?;a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最大可能的制作出設計師的理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