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帆
【摘 要】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有助于我們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在教與學這個雙邊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授之以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知識的“開拓者”,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關鍵詞】 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6-0-01
自學能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有效地擷取新知識的能力。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學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各門學科的自學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自學能力也是一種心智能力,而并非單純的學習技能、專業(yè)技能或者操作技能。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中學教學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教學的課時數最多,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也是最大的。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更新教學理念,增強《新課標》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坝H其師信其道”,首先我們教師自己要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學習、閱讀,不斷充實個人的內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我們作為語文教師,還要勤于寫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運用我們自身濃厚的知識“氣場”和優(yōu)秀的作品,在學生心中樹立偉大的形象。其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中的“填鴨式”“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是面面俱到,講得是口干舌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已經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觀點,提高我們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激發(fā)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很強的注意力,才能調動學生自覺的積極性;反之,沒有任何興趣,強迫學生去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興趣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師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吸引人、感動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互助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去發(fā)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并且能主動地參與進去,積極地探索、積極地尋求答案。比如,在學習《春》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搜集春天的圖片:藍天白云、滿眼綠色、牛羊成群、野花盛開等,使學生們一下子被圖片中美麗的景色吸引住。這樣,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認真地觀看,細心地體驗,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尤其是在深入學習課文之后,我希望他們借助自己的朗讀來重現大自然的美景時,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搶著讀、比著讀,讀得那么令人陶醉。由此可見,恰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的確能激發(fā)學生們去發(fā)現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內涵、探索美的真諦。并且,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fā)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應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人。為達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學生做完幾道教師規(guī)定的練習題,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前進的能力。專題探索。每學習一課,都要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并在各自分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自擬復習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擬定本單元的復習提綱和自測題目。不搞束縛學生思想的所謂答案格式,而是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分析,歸納總結出分析各種問題的思路。單元小結及寫小論文。指導學生書面表達每單元的知識序列縱橫結構,寫出學習每一個單元的心得體會,或小論文,初步聯系實際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四、加強課后的鞏固
從各種實驗實踐中,我們可以得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要經常地對這種能力進行課后的檢查和鞏固。例如,我們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角色扮演的活動,在這樣的角色扮演中,學生從開始準備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體驗,學生經過準備、表演、總結,積極主動地進行課文的閱讀,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掌握得就會比較快、比較深刻。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五、“授之以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時,要傳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我們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運用重點標記法、美文美句摘抄法來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還要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某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對比各種復句之間的關系等等,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會自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激發(fā)。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是我們教師面臨的一個重點課題,就是讓學生將學習當作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但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尤其有些學生的父母,忙于自己的生意、買賣、工作,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缺少必要的監(jiān)督和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以上手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并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覺悟;有利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自主學習成為課堂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每一堂語文課都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鄭蔚萍.新課程改革與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初探[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1).
[2]李玲玲.激發(fā)興趣 提高素養(yǎng)——談新課改下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2003.
[3]田貴芝.高中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11(6).
[4]徐艷艷,張雷.激發(fā)興趣 寫出個性——作文教學探索[J].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