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冉
【摘 要】 2011年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學習策略二級標準描述中要求“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想”。筆者認為如果能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己繪制出單元思維導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孩子繪制每單元的思維導圖,有利于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歸納總結知識點的能力。
【關鍵詞】 思維導圖;單元;制作;培養(yǎng);小學英語單元復習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6-0-01
一、概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教育教學手段與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也是如此,冀教版小學英語每冊教材分別有四個單元的內容,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單元復習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單元復習的課堂效率。但整堂課學生的思維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不是完全的自主思考,而思維導圖也畢竟是老師做出的,不是學生自制的。
1、思維導圖簡介
19世紀70年代初,托尼·巴贊(Tony Buzan)發(fā)明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筆記方法,叫做“思維導圖(Mind Map)”。思維導圖和傳統(tǒng)的直線記錄方法不同。它看上去就像一個人的神經網絡圖,它能提高人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是運用左腦的數(shù)字、詞語、邏輯等功能,同時也運用右腦的色彩、圖像、符號、空間意識等功能,將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fā)散性的結構,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大腦的聯(lián)想與創(chuàng)造力。
2、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就是一幅幅幫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腦工作原理的使用說明書。思維導圖是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人類的思維也是呈放射性的,每種進入到人類大腦的信息、想法,都可以作為一個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fā)散出無數(shù)個分支。思維導圖將進入大腦的信息作為思考中心向外發(fā)散并與其他主題相聯(lián)系起來,而其他主題又可以成為另一個思考中心與更多的主題連結起來,從而形成符合人類思維習慣的思維圖式。
二、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繪制的單元思維導圖形式的探索
在初級階段通過對《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學習我了解到四五年級學生組合分類能力有較明顯的發(fā)展。而在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學習策略二級標準描述中又說道“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想”。
第二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用英語描述在家做的事情。本單元7—11課分別用英語描述了放學后在家做什么、在家日常做什么、在臥室里做些什么、在家早晨做些什么和周末做些什么。這一單元的內容結構就是這個總內容包含著幾個方面的內容,層次非常清晰,恰好適合由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的形式來呈現(xiàn)。
1、表格
表格形式的思維導圖用的很少,甚至都不能算是思維導圖的一種形式,但是有些單元內容用表格形式的思維導圖來呈現(xiàn)要比用其它形式效果好,一是制作起來簡單,二是用起來也簡單。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要內容用英語描述五個國家的首都、語言、國旗以及名勝。
2、由中心向一側發(fā)散
制做英語單元思維導圖是把本單元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和梳理,目的是為了復習單元內容,而思維導圖的一般歸納形式的作用是把本單元的內容以最為簡單明了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一特點就限制了歸納內容的數(shù)量,從布局方面也受限制。而由中心向一側發(fā)散的導圖形式則恰恰相反,這種形式在布局上就比別的形式寬松,可以把思維導圖的分支內容歸納的很詳細,讓學生制作這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把單元內容更復習的更全面。所以讓學生練習制作這種形式的思維導圖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制作單元思維導圖有效方法的探究
1、示范法
示范法指的是老師一邊解說思維導圖的制作步驟和方法一邊在黑板上制作導圖的過程。這種方法是培養(yǎng)過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俗話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就可以形容示范法所產生的效果,說得再多,不如做一遍示范給出的信息量多。示范法的優(yōu)點是容易操作,不會給老師平時的工作帶來負擔。這種方法可以把制作導圖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jié)清楚的體現(xiàn)出來。示范法適合教授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步驟和方法。
2、完善半成品思維導圖法
這種方法指的是老師只制作思維導圖的一部分,把需要學生添加內容的地方空出來,印成卷子的形式,統(tǒng)一發(fā)給學生,由學生繼續(xù)補充完整的訓練方法。老師制作的那一部分內容可以是中心內容和主要分支,也可以是關鍵內容的提示語,用來提示學生該歸納些什么。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只制作細小的分支內容,而剩下的主要分支就由學生來完成,有效的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這種方法適合用來強化學生自制單元思維導圖的能力。
3、點評法
點評法指的是老師把收上來的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在課堂上挑幾個典型的導圖來進行指導評說,或依次評說每一張導圖。因為點評的導圖不是自己的就是同學的,所以學生們都會很認真的聆聽老師對每一張思維導圖的點評,通過聽別人思維導圖的優(yōu)缺點,就可以提高自己做思維導圖的能力。
4、回憶制作導圖法
在一個單元學完后,老師引領學生制作本單元的思維導圖,隨后讓學生憑借回憶,再把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制作一遍。
四、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制作單元思維導圖要有評價激勵措施
在培養(yǎng)學生制做單元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評價環(huán)節(jié)。而激勵措施能延續(xù)學生制作單元思維導圖的積極性,如果沒有了積極性,學生很難認真練習制作,更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目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每新授一課都要經歷新授、留作業(yè)、批改作業(yè)、課堂講解作業(y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思維導圖可以把枯燥的信息變成色彩的、易于學生記憶的并且有高度組織性的圖,而且還能夠將信息可視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思維導圖的了解和熟悉,它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將會不斷拓寬。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用心探索,更注重方法的傳授,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益于教學的切入點,使我國小學英語教學走入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