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偉
摘要:根據初中生物教學大綱指出的“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迸?chuàng)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guī)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責任。自己經過三年的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實驗目的;實驗方案;制定計劃
一、明確實驗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tài)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如上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一課時,要做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實驗。布置預習任務時,提出問題:在花盆,石塊下等陰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婦,而在明亮的地方沒有看到。當把花盆,石塊搬開后,鼠婦很快就爬走了呢?同時還要闡明什么是對照實驗。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guī)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guī)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guī)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
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作出假設的依據是:在花盆,石塊下等陰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婦,而在明亮的地方沒有看到。當把花盆,石塊搬開后,鼠婦很快就爬走了。
3.制定計劃
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呢你也可能會說,把花盆搬開后鼠婦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響,因為搬動花盆本身就是對鼠婦的外來刺激。看來要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還需要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個小組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塑料盤,紙盒),紙板,玻璃板。
實驗裝置: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在盤內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huán)境。
4.設計實驗方案
1 全班分成6-8個小組進行實驗。
2 將鼠婦放入實驗裝置,兩側的中央放同樣數目的鼠婦,靜置2分鐘。
3 每分鐘統(tǒng)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tǒng)計
10次。
5.實施實驗并記錄
按照上述實驗方案做實驗。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你可以設計一個與下表類似的表格;記錄實驗數據。
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下的鼠婦數
環(huán)境2、3、4、5、6、7、8、9、10、11分鐘
明亮
陰暗
6.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7.表達和交流
在進行生物學實驗時一般又要設計對照實驗,經過對照實驗的實施,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并與假設作對比可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是否正確。如果得出的結論與假設不符,則要重新作出新的假設,重新設計新的實驗方案,直到結論與假設相符。如此反復,才能說明實驗取得成功。通過這樣的經歷與實踐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生的參與
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應貫穿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動手、動口和動腦,主動地參與到實驗的探究活動中來。如初中《生物學》中“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在實驗教學安排上,從葉片的暗處理到遮光處理,從葉片的脫色到滴加碘液的觀察都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獨立或協(xié)作完成,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在實驗完成后,可就一些現(xiàn)象及操作步驟提出疑問讓學生進行分析回答,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guī)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xiàn)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一定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tǒng)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解剖,將觀察后的器官,系統(tǒng)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并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的實驗技巧,或學會了一些有關操作能后,應指導學生不要滿足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鼓勵他們大膽地去設想、探索,搞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在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素質活動中,教師還可在思維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給予指導,讓學生真正從“學會”的樂園中步向“會學”的王國中去。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要努力創(chuàng)造好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guī)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