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呂履恒是清代河南呂氏家族中頗有影響力的學(xué)者。其擅詩文,在詩文方面都有頗深的造詣,是清代中州著名的文人。其詞數(shù)量不多,但卻突出較強的思想性。
關(guān)鍵詞:呂履恒;《夢月巖詩馀》;思鄉(xiāng);懷古
作者簡介:曹智慧(1990.8-),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01
呂履恒(1650—1719),字元素,號坦菴,河南新安人。《新安縣志》云:“履恒與弟謙恒承維祺家學(xué),用文學(xué)知名,一家四世,各有集傳世?!盵1]呂履恒著《夢月巖詩集》二十卷,《冶古堂文集》五卷,《夢月巖詩馀》一卷。
一、閑居青山樂逍遙
在呂履恒的詞作中有不少都透露著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其中有一組詞全是以青要山開頭,描述了對于在山中生活的熱愛。青要山,即位于新安的一座山,此山與呂氏家族有著較深的淵源。在呂履恒的詞《鷓鴣天·青要山堂自述四闕》中均以青要山開頭,描述了令其樂享其中的生活。其中一闋:“青要山峰峰最奇,主人行樂四時宜?!既灰挼们逍戮洌杂袕N邊老婦知?!边@首詞可以說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詞人生活中的樂趣。用青要峰引出詞人對于這種山水田園的熱愛之情。這一時期呂履恒著吟詠詩詞歌賦的日子,陶醉于創(chuàng)作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對時下生活的一種熱愛。不羨慕游遍大江南北的旅人,孤燈伴書吟詠詩詞的生活是詞人覺得最有意義的。如此簡單的鄉(xiāng)居生活使詞人陶醉在其中,而這簡簡單單的鄉(xiāng)居生活也根本無需用華麗的語言去描述,一字一句都在樸實的字眼中,將詞人醉心于這美好的鄉(xiāng)居生活中的心跡透露給我們。
二、歸鄉(xiāng)期遠夜難眠
呂履恒在年少時期受家族熏陶影響,好吟詩詞歌賦,且有較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呂履恒年輕時期曾前后參加三次鄉(xiāng)試均落榜,后其父呂兆琳卒,家道不振,經(jīng)濟拮據(jù),呂履恒和呂謙恒兩兄弟都不得不出外謀生??滴跞陞温暮憧贾羞M士,于是他于康熙三十八年遠離家鄉(xiāng),任寧鄉(xiāng)縣知縣(今山西?。?,后在康熙四十二年由青城縣知縣行取湖廣道御史,官至戶部侍郎。所以呂履恒這一時期的作品,大都以懷鄉(xiāng)、思鄉(xiāng)為主題,感情真摯。在呂履恒《夢月巖詩馀》中的二十多首詞中,以思為主題的就達七首,可見詞人心中悲苦。
《上元旅夜》:“寂寂云房鐘鼓歇,孤館疏燈也?!f戶同明月?!攵K難熱?;饦溷y花光未滅,小窗夢破雞聲咽?!鄙显?jié)本是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可詞人卻遠離家鄉(xiāng),內(nèi)心孤寂。詞題中一“旅”字,便道出了詞人的心境。羈旅之人本就思鄉(xiāng)難耐,再加上本是合家團聚的上元節(jié),令詞人原本孤寂的心更顯得蒼涼。這首詞注重感受和細節(jié)。開頭寫到云房和住所的時候,用到了兩個修飾詞,“寂”、“孤”可以說是詞人當時真切的感受。萬家燈火通明,歌聲切切,火樹銀花,唯獨詞人遙望家鄉(xiāng),想著這熱鬧之外的團聚?!半u聲咽”就是詞人當時的心緒。呂履恒很好地駕馭了自己的這種由思鄉(xiāng)而衍生出的孤獨的心緒。在表達思鄉(xiāng)主題的詞的時候,語言上繼續(xù)采用直白質(zhì)樸的言辭,或隱晦或直白地道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在其中詞人投入了最真摯的情感。在占最大比例的思鄉(xiāng)主題的詞中,讀者可以窺探出詞人細膩而敏感的內(nèi)心。這也是詞人在表達方式上的成功之處。
三、卻嘆昨日喻今時
這類詞在呂履恒的《夢月巖詩馀》中集中表現(xiàn)在懷古詞上。呂履恒善于借古喻今。以其中一首《題普救寺》為例:“綠樹天涯,紅塵古道去,去人千里,山川依舊,暗銷多少情淚。卻想名士傾城才,難不偶幾許成佳配,已矣?!撔娜缡?,枉稱千古才子?!?/p>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見證了一代王朝的繁花似錦。而如今歲月流逝、物是人非,所有的歷史,輝煌的、黯淡的,都隨著時間了無痕跡。多少繁華,都已經(jīng)隨著時間磨滅殆盡。這其中多少透露著詞人的無奈,對時間的無奈。第一闋中一“綠”一“紅”,形成色彩上的沖擊。多少繁華似錦的過去,終會成為歷史,留給后人瞻望。山川依舊,負載了多少歡笑與無奈。
詞的第二闋筆鋒一轉(zhuǎn),由追憶繁花似錦的唐朝跳躍到另一事件。表面上看這兩個事件毫無關(guān)聯(lián),轉(zhuǎn)折的也略顯牽強。但這兩件事情卻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普救寺建于唐朝武則天時期,卻因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而聞名天下。這首詞依舊沿用了呂履恒詞白描的語言,經(jīng)過普救寺,聯(lián)想著這座古老的寺廟承載的歷史的厚重感,不管多少繁華燦爛都歸于模糊。這種借古喻今的手法讓呂履恒的懷古詞的現(xiàn)實價值得到升華。
除此之外,呂履恒的詞作中還有一些詠物、寫景的詞作,在這些詞作中傳遞出呂履恒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釋:
[1]李希白纂:《新安縣志》卷十一《人物·呂履恒》。
參考文獻:
[1]張鈁修,李希白纂:《新安縣志》,民國二十七年石印本。
[2]呂履恒:《夢月巖詩馀》[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7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