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90后”女詩人帶著青春的朝氣,登上詩壇,帶來詩意年華里的思考與智性。她們選用經典的意象構筑女性自我形象,體認自我;她們對愛情進行思辨,達到形而上的層面,對愛情有了一個智性的認識;她們觀察女性的生存境遇,尋找女性的存在,建構自我的價值;她們擅長冷敘事,自由的發(fā)揮,冷靜地書寫人生的思考。
關鍵詞:“90后”詩歌;女詩人;自我存在;自我建構
作者簡介:吳彥杰(1992-),女,漢族,山東濱州人,文學碩士,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02
“90后”詩歌是指“90后”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他們帶著青春的味道,給文壇帶來一股清新之氣。詩樣年華,詩意的追求使文壇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時代環(huán)境的寬容以及女性意識的加強,“90后”女性詩歌繁榮了起來。1980年中后期,出現(xiàn)了以翟永明,陸憶敏為代表的女性詩歌,翟永明的《黑夜的意識》,在尋找女性精神的獨立占有一席之地。90年代之后中國女性詩歌蔚為壯觀,至今出現(xiàn)了“90后”這樣一個女詩人創(chuàng)作群體。她們大多是校園學生,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的熏陶,寬容的時代環(huán)境給她們提供了比較好的創(chuàng)作條件。她們追尋著自己的詩歌夢,青春夢,在詩歌中找尋自我構建自我為詩歌的發(fā)展注入了希望。
一、唯美意象里的女性體認
“90后”女性詩人用意象來表情達意。女詩人性情內傾,感情豐富,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會有比較強的主觀性,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意象系統(tǒng)。在“90后”女性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有“蝴蝶”、“月亮”、“鏡子”等,通過這樣幾個有代表性的意象,表現(xiàn)自己的主體意識。意象把審美客體和審美主體聯(lián)系在一起,是物象心靈化和心靈物象化完美的結合,是詩人對外界感知的物象化,用龐德的話說便是“‘意象是在剎那間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與感性的情結”在“90后”女詩人中大多喜歡一些這樣的意象?!昂币庀笤谠娙肆紊忔谩队晏斓暮肥沁@樣的“一個下午/漫長的時光/和避雨的蝴蝶相遇/并成為最新鮮倩影的凝望者?!?“蝴蝶”是一個美好的意象,她被人們贊譽為“會飛的花朵”“蟲國的佳麗”她集美麗、浪漫、善良、自由為一身,她以形美,神美、情美被人們所賞識。在莊凌的《五娘》中,詩人這樣形容五娘的美麗“一笑起來,就如振翅的蝴蝶”二位詩人以蝴蝶之美來象征美好女子,是對女人自身主體性的確認以及對女性自我的欣賞。女詩人在構筑意象時選擇具有女性代表的意象,創(chuàng)作主體意識比較強,對自己本身進行體認。她們欣賞女性本身的美麗,追求自由?!霸铝痢边@個意象在“90后”女性詩歌中經常出現(xiàn),“月亮”是一種陰性的象征,正所謂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對于“月亮”一般可以想象為母親和女兒的化身,“月亮”飽含著女性的溫和與安靜,有一種崇拜生命之感。在若顏的《失眠》“一生的散步從黑暗開始/月光采集樹林和詩篇”以“月亮”來隱喻女性自我的蘇醒,在自然中尋找,在創(chuàng)作中成長,流淌著女性的柔美。在廖蓮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于是月亮升起了又落了。于是月亮落下了又升起”來隱喻女性在愛情失敗之后的自我尋找,自我成長。女詩人通過鏡子對自我形象的確認建構自我,“鏡子”這個意象所承載的靜,明等特征使人們認識自我,升華自我。正如禹建湘教授所言“中國女性主義作家從拉康‘鏡像理論中得到的最大的啟示在于鏡子中的映像、回憶、妄想、夢境構成了女性作品的全部內容”鏡子是女性進行自我體認的參照。在莊凌的詩歌《第一次》當女性脫掉衣服,去掉偽裝時,開始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在鏡子中,以女性的目光體察自我,而不是一個“被看”的我 “90后”女詩人大多出自校園,受過高等教育女性意識比較強,因而在運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來尋找自我構建自我,這些意象有了非凡的意義。
二、憂傷愛情中的智性思考
愛情是詩歌中一個永恒的話題,“90后”詩人更加擅長寫愛情詩歌,少有愛的深情,多抒發(fā)自己愛的憂傷,落寞,感傷。在愛情無果中尋求自我,成長自我。在《文學家的愛情》詩人寫出了愛情的憂傷與無果,付出真情之后還是沒有最好的結果。這里表現(xiàn)的是一個女子的智性,男子是不可以被依賴的,女性需要尋找自己的出路。在廖蓮婷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們需要愛/但是愛情并不全是/它若有若無地存在著”這是詩人對愛情的理智思考,愛情本身是一種存在而這種存在需要情感的付出才能夠感知,有了女性愛情才更加飽滿,女性在愛情里體驗著喜怒哀樂,沉醉其中但是不能丟失自我,所以詩人在最后這樣寫道“于是月亮升起了又落下/于是月亮落下了又升起。”詩人以理智的方式思考愛情。她們對愛情的思考超出了年齡界限,甚至上升到了哲學層面?!?0后”詩人寫愛情的憂傷和惆悵,“90后”詩人對愛情進行了深度思辨,她們希望得到愛情,但是在愛情中又不迷失自我,她們在思考愛情的哲學意義,拓展自身的精神向度。
三、艱難歲月中的自我建構
除了關注女性的愛情,“90后”女詩人還善于書寫女性的生存處境,生存狀態(tài),建構自我的身份。在當今社會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物化的商品,物化的人,迷失在消費社會中,丟失原本的自我。甚至有一種走投無路的悲劇感,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什么是存在呢,存在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情感、情緒、體驗、思想,無限制的主觀性是人的存在的意義?!?0后”女詩人關注當下女性的命運,尋找女性的出路。莊凌的《西施同學》一個西施般美麗的女生憑借姣好的外貌揮霍青春,最后淪陷,詩人用敘事性的語言講述了女子如果沒有自我沒有靈魂,只是依賴于美貌,是不能夠發(fā)揮自我價值的,會迷失在這個物化的世界里。詩人樂繆也做過這樣的思考,她在《致年華十五》寫出了女子青春的短暫,感嘆歲月的摧殘,女性應該找到自我價值才不會使生命之花被歲月摧殘。通過女性的命運思考人生應該去創(chuàng)造自我的價值,人不是商品的附屬,機器的工具,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創(chuàng)造自我的價值,建構出世界上一個獨特的我。
除了對女性命運的思考,“90后”女詩人還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表達生存的壓力,感受世界的虛無。徐曉的《這一年》用冷漠的敘事語調敘述了自己這一年的經理,生活的艱辛,愛情的無果,對于人生的一種失落?!稛o題》中“有時空蕩蕩/像世上所有人都拋棄了我/這樣想著,我就想哭/就怎樣也止不住悲傷”青春的感傷流露其中,自己的孤獨落寞展示出來。徐方方的《虛無主義》有一種向死而生的態(tài)度,對人生的一種悲觀,感受人生的虛無??植?,憂郁、絕望等一系列的精神狀態(tài),是人的主觀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太多程序化的存在,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經過苦悶的情緒波動,這時候往往會意識到自我的存在?!?0后”女詩人用詩歌來書寫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蘊含自己的悲傷,孤獨。人就是精神,精神就是自我,而自我則是一個同它自身發(fā)生關系,這就是說,在自我所處的這種關系中,它與自身發(fā)生關系。“90后”女詩人在詩歌孤獨憂郁的書寫中尋找女性自我的存在,活出自我的生命價值。
“90后”女詩人多創(chuàng)作敘事詩,對于詩人來說這是內外部的詩歌,世界和生活有時候是獨立于自己存在的。這時候創(chuàng)作者是以觀察者的形象來客觀敘事,不摻雜自己的情感。敘事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比較盛行,至今90后詩人比較喜愛這樣的敘述方式。以平淡的語言敘述生活中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思考。90后詩人以一種“零度敘事的方式”不介入情感,創(chuàng)建了一種自由的寫作,來思考人生的存在,生命的意義。
縱觀90后女詩人的創(chuàng)作一個特點是:早熟,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她們已經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存在,這與時代背景相關,也與她們本身的素養(yǎng)相關。她們的冷敘事帶有自己的生命體悟,但是由于經歷過少,詩歌的深度還是有所缺乏,很多是自己的智性推斷。隨著自身的成長,歲月會給她們最好的禮物,詩歌里總會帶上生命的溫度。
參考文獻:
[1]廖蓮婷、莊凌、高短短、樂繆.90后女詩人小輯[J].作品,2016.
[2]楊匡漢.中國新詩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徐崇溫.存在主義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4]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陳思和.90年代批評文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