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應(yīng)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之邀,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四川大學以及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考古、文博、史學界專家學者一行10人,前往四川眉山市參加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考古研討會并考察“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毛佩琦先生名列其中。
所謂“江口沉銀遺址”在今眉山市彭山區(qū)江口鎮(zhèn)。江口,實二水匯合之口,正南江、府河二水西南行,于此匯入岷江。在岷江口南岸,立有水泥臥碑,上鐫“眉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沉銀遺址”,署“眉山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布,彭山縣人民政府立”。彭山縣,即今眉山市彭山區(qū),2014年國務(wù)院批準彭山縣撤縣改區(qū)。臥碑身后,是不高的山坡,稍西數(shù)十米就是江口漢墓博物館,“江口沉銀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時屆隆冬,天色陰沉,站在“遺址”碑附近極目北望,只見江水浩浩,并無只帆片板,可謂一片茫茫都不見,哪里有什么遺跡可尋!彭山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指示說,府河口北岸曾經(jīng)是繁忙的碼頭,岷江上往來船只多在碼頭停留轉(zhuǎn)運。隨著公路鐵路的暢通,碼頭消歇已久了。又說,當年張獻忠的軍隊就在江口受到川西“義軍”的阻擊,發(fā)生激戰(zhàn)。張獻忠軍戰(zhàn)敗,在撤退前將金銀財寶沉入江底。以前江水很深,后來上游修了水庫,江水變淺。我們朝岷江口看去,只見岸邊平闊,向西一二百米處在江心有一帶淺灘。
彭山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又說,張獻忠沉銀處就在江口,在2005年和2011年岷江河道建設(shè)過程中,江口地區(qū)都出土了大量文物。近兩年又不斷有金銀等物品從河底露出,甚至引起了附近民眾的哄搶和不法分子的盜掘?!皬埆I忠稀世寶藏案”,曾經(jīng)作為公安部督辦的大案進行偵辦。文物發(fā)現(xiàn)地從河口向西迤邐1000余米。2010年,“江口沉銀遺址”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shè)控制地帶:東至公路,西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南1000米,北至雙江匯合處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現(xiàn)在,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相配合加強了遺址附近的保護和警戒。出水文物和收繳文物中一些銀錠和金冊殘片上有的有明朝紀年,有的有張獻忠政權(quán)紀年,經(jīng)過鑒定,一些珍貴文物可定為二級甚至一級文物。
在參觀了近在咫尺的彭山漢墓遺址和彭山漢墓博物館后,研討會與會人員來到了彭山文物保管所。保管所向我們展示了尚未對外開放的江口出水文物,也包括一些收繳的文物:金幣1枚,銀幣1枚,文曰“西王賞功”。銀錠10余錠,多數(shù)銀錠都有銘文。
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頁金冊殘頁和2枚金冊殘片。據(jù)彭山文物保管所公布的材料,金冊殘頁長12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看實物,冊文30字,清晰可見,文曰:
維 大西大順二年歲在乙酉五月朔 日壬午 皇帝制曰
朕監(jiān)于成典中宮九御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十《張獻忠亂蜀本末》記載張獻忠入蜀稱帝,曾有冊封皇后之舉,后宮制度也應(yīng)隨之建立:
乙酉春,奪取井研縣,內(nèi)閣大學士陳演女為皇后,問左右以冊封皇后之禮,偽禮部具儀注進。獻忠見其禮數(shù)繁多,怒曰:“皇后何必儀注……”
此冊頁文字年號完整,語義清楚,紀事與文獻記載相符,系大西政權(quán)遺物無疑。所謂皇帝,就是大西皇帝張獻忠。所謂“監(jiān)于成典,中宮九御”,什么成典?就是關(guān)于“中宮”的成典,即皇帝后宮的傳統(tǒng)制度。“九御”,當為后宮某一等級的妻妾之數(shù)。
張獻忠身邊不乏熟悉歷代典章之士。在后宮制度建設(shè)時,一時也想不出別的花樣來,遵循“成典”,也不意外。有記載說,張獻忠入川后,后妃多達300余人。冊文“中宮九御”,只是一個論述性的開頭,下面要說什么不知道,要冊封什么人、給予什么名位也不知道。
如果拿明朝制度來比,金冊只用于冊封皇后、皇太子妃?!盎寿F妃而下……妃冊,用鍍金銀冊二片”,“嘉靖十年,立九嬪,冊用銀……以金飾之”??梢姡@份金冊的規(guī)格是很高的。它是張獻忠政權(quán)建立后宮制度的物證,若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妥當?shù)模械慕榻B說它可能是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國后頒布的法令的第1頁,顯然是不對的。它只是后宮封冊的一頁,頒給被冊封人,收儲于后宮,也不會廣泛發(fā)布。
另兩件是金冊殘片。其一,殘存24字,其中兩字殘缺。文曰:
爾湖廣武昌 賀廷洲女賀□ 封爾為楚王□ 其懋修爾德 宗藩欽哉
冊文“宗藩”,當然是指明朝皇室的宗藩,張獻忠政權(quán)短暫,還來不及分封宗藩。冊文“武昌”,當是武昌府?!睹魇贰ぶT王世表二》:“華奎,(楚王)恭子,萬歷六年封世子。八年襲封……崇禎十六年,獻賊陷武昌,沉王于江。”是華奎死于張獻忠之手。華奎暴死,未幾明亡,未及上謚號。這件殘片,當是張獻忠得自楚王府。那么,這枚殘片究竟是用于誰的?
按明朝制度,冊封皇后、皇妃、太子、親王、親王妃,使用金冊。殘片冊質(zhì)為金,可知規(guī)格較高,楚王、楚王妃,楚王世子、世子妃,皆可使用金冊。按冊文“賀廷洲女…封爾為楚王□”,應(yīng)當是封楚王妃所用之冊。
另一殘片,17字,文曰:
萬歷四 壬辰 曰宗子 于宜家 德用協(xié) 山永譽
此片殘頁有“萬歷”年號,又有“宗子”二字,同樣是明朝王府之物。在王府,宗子可以是親王,也可以是親王世子。查《明史·諸王世表》,“萬歷四”年或“萬歷四□”年、“萬歷四□□”年,楚王府沒有冊封事宜。而張獻忠攻占的另一王府是蜀王府。那么,如果此殘片確是蜀府之物,其主人有三種可能:蜀恭王朱奉銓于萬歷四十三年襲封時使用、末代蜀王朱至澍于萬歷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時使用、朱至澍于萬歷四十四年襲封蜀王時使用。但是,《明史·蜀王傳》所記最末三代蜀王襲替情況與《諸王世表》不同。雖然《明史》記載常自牴牾,最后幾代蜀王襲替的年代究竟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不過這一金冊殘片屬于蜀王府之物,是大體可以確定的。當然,蜀王之外,還有幾個王府被攻占、親王被害,需要對他們與金冊的關(guān)系逐一排除,上述推斷才更為穩(wěn)妥。
襄王被張獻忠殺害?!睹骷颈甭浴份d:賊焚襄王府端禮門,執(zhí)襄王,獻忠據(jù)坐王宮,坐王堂下,勸之以卮酒,……因縛王殺之,投尸火中。……賊殺宮眷并貴陽王常法,盡掠宮女,發(fā)銀十五萬以賑饑民。襄陽守兵數(shù)千,軍資器械山積,盡為賊有。從襄王的經(jīng)歷看,與上述金冊無關(guān)。
被張獻忠殺害的瑞王,《明史·張獻忠傳》:“(崇禎)十七年……破重慶,瑞王常浩遇害?!卑矗鹜?,神宗庶五子,萬歷二十九年封,年已二十五,尚未選婚,天啟七年就藩漢中,年已近五十歲,后因反軍逼秦中,流亡到重慶,于崇禎十七年在重慶被殺。瑞王作為一個老年的流亡中的親王,金冊與他的關(guān)系或可排除。
被張獻忠追殺的還有吉王、惠王、桂王。據(jù)記載,惠王、桂王在萬歷年間沒有冊封之事,吉王一系同樣在萬歷年間沒有冊封之事。排除了這幾個王,后一金冊殘頁是蜀王府之物更加確信。
前述張獻忠大西金冊,是實用冊,在張獻忠軍中是圣物,不得毀壞,因而保存完整。而這兩枚金冊殘片,是張獻忠軍隊的戰(zhàn)利品,僅僅是財富,沒有冊封文書意義,所以不惜分割,以用做賞賜或軍餉。觀察此冊頁斷裂狀,顯系人工外力所為。
(本文作者為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研討會”特邀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