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芝 趙翠芳 張曉燕 宿桂霞
直式留置針在惡性腫瘤低齡患兒PICC置入中的應用
徐桂芝 趙翠芳 張曉燕 宿桂霞
目的:提高惡性腫瘤低齡(嬰幼兒)患兒PICC穿刺成功率。方法:將患者按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塞丁格穿刺技術,觀察組采用直式留置針代替塞丁格套件中穿刺針的穿刺,比較兩組患兒穿刺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兒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直式留置針代替賽丁格穿刺套件中的穿刺針的穿刺,減低了低齡患兒PICC的穿刺難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減輕了患兒痛苦,降低了穿刺成本。
PICC置入;低齡患兒;直式留置針;賽丁格技術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術廣泛應用于臨床,為腫瘤患兒化療、腸外營養(yǎng)及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者提供了一條生命通路[1]。但惡性腫瘤低齡(嬰幼兒)患兒由于血管條件差,操作中不配合,PICC的穿刺非常困難,自2012年3月~2016年2月,我們借助目前較成熟的賽丁格針穿刺技術、B超技術,用臨床上兒科護士操作已經(jīng)非常熟練的24 G直式靜脈留置針代替賽丁格穿刺針,成功為60例惡性腫瘤患兒進行了PICC穿刺,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2月需建立中心靜脈的58例3歲以下腫瘤患兒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28 d~11個月12例,1~2歲25例,2歲1個月~3歲21例。選擇2013年3月~2016年2月60例腫瘤患兒為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8 d~11個月11例,1~2歲24例,2歲1個月~3歲25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普通塞丁格穿刺技術。(1)評估血管條件。首選肘部靜脈,選擇順序為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腋靜脈可以作為最后的選擇,肘部沒有較清晰的靜脈時可借助B超查看。(2)評估患兒操作中配合情況,可酌情播放輕柔的音樂,音量控制在50~60 dB,以緩解患兒緊張[2]。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藥物,可以在操作前采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水合氯醛保留灌腸[3]。(3)測量置管長度。穿刺側上臂外展與軀干呈90°,頭位置放正,從預穿刺點至右側胸鎖關節(jié)向下反折至第二肋間。(4)物品準備。PICC導管、PICC穿刺包、賽丁格針套件、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一次性手術衣、20 ml注射器1支、1 ml注射器1支、生理鹽水500 ml、5%利多卡因1支,肝素鈉1支。(5)操作者洗手,戴無菌手套,常規(guī)PICC穿刺前整臂消毒,鋪無菌操作區(qū)域,使無菌區(qū)域最大化,脫手套,洗手,穿一次性手術衣,戴手套,助手協(xié)助打開20 ml、1 ml注射器、塞丁格套件、助手協(xié)助抽取2%利多卡因0.1~0.2 ml,協(xié)助配置0~10 U/ml肝素鈉鹽水,檢查塞丁格套件的完好性。(6)沿預先選好的穿刺點,使用塞丁格套件中的20 G穿刺針進行穿刺,見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再推進0.5~1 cm,回血良好,緩緩推進穿刺針鞘,退出針芯,沿穿刺針鞘緩緩送入導絲至體外保留10~15 cm,撤出穿刺針鞘,固定導絲,沿穿刺點上方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0.1~0.2 ml做局部麻醉,持擴皮刀片沿穿刺點輕輕刺入少許,擴大穿刺點,沿導絲將導管鞘植入靜脈,緩慢退出導絲和靜脈擴張器,助手協(xié)助打開PICC導管,預沖洗導管,操作者左手固定導管鞘右手持PICC導管沿導管鞘緩緩送至10 cm時由助手2協(xié)助患兒頭偏向置管側,防止導管誤入頸靜脈,繼續(xù)送至預定長度,抽回血撤出導管內(nèi)導絲,撤出導管鞘,裁剪導管,安裝連接器,正壓接頭,穿刺點覆蓋紗布,無菌透明敷料粘貼覆蓋[4]。(7)用彈力繃帶加壓,拍胸片確認位置。
1.2.2 觀察組 采用直式留置針代替塞丁格套件中穿刺針的穿刺。(1)評估血管條件。首選肘部靜脈,選擇順序為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腋靜脈可以作為最后的選擇,肘部沒有較清晰的靜脈時可借助B超查看。(2)評估患兒操作中配合情況,可酌情播放輕柔的音樂,音量控制在50~60 dB,以緩解患兒緊張[1]。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藥物,可以在操作前采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水合氯醛保留灌腸[3]。(3)測量置管長度。穿刺側上臂外展與軀干呈90°,頭位置放正,從預穿刺點至右側胸鎖關節(jié)向下反折至第二肋間。(4)物品準備。24 G直式留置針, PICC導管、PICC穿刺包、賽丁格針套件、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一次性手術衣、20 ml注射器1支、1 ml注射器1支、生理鹽水500 ml、5%利多卡因1支,肝素鈉1支。(5)操作者洗手,戴無菌手套,常規(guī)PICC穿刺前整臂消毒,鋪無菌操作區(qū)域,使無菌區(qū)域最大化,脫手套,洗手,穿一次性手術衣,戴手套,助手協(xié)助打開20 ml、1 ml注射器、24G直式留置針、助手協(xié)助抽取2%利多卡因0.1~0.2 ml,協(xié)助配置0~10 U/ml肝素鈉鹽水。(6)沿預先選好的穿刺點,使用24 G直式留置針進行穿刺,見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再推進0.5~1 cm,回血良好,緩緩推進留置針針鞘,退出針芯,助手協(xié)助打開塞丁格套件,檢查完好性,操作者沿留置針針鞘緩緩送入導絲至體外保留10~15 cm,撤出留置針針鞘,固定導絲,余同普通塞丁格穿刺方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PICC穿刺成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兒PICC穿刺成功情況比較(例)
嬰幼兒的血管直徑比較小,血管壁發(fā)育尚不完善[2],由于所使用的直式留置針規(guī)格為24 G,而賽丁格穿刺套件中的穿刺針最小規(guī)格是20 G,穿刺時對血管的損傷小,減低了機械性靜脈炎的風險。鎮(zhèn)靜或基礎麻醉下的患兒沒有了不配合的問題,縮短了操作時間,極大地降低了穿刺損傷引起的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風險。借助B超引導下的穿刺,降低了操作難度,穿刺部位選擇空間增大,穿刺點選擇肘上,使置管后的維護更方便。由于減低了操作難度,大部分患兒不需要進入手術室借助麻醉,使操作中的風險降低、穿刺成功后再打開塞丁格套件,不會出現(xiàn)套件打開而穿刺失敗導致的浪費套件問題,降低了操作的經(jīng)濟成本。低齡且長期輸液需建立中心靜脈的患兒,由于PICC穿刺困難,往往選擇置入靜脈輸液港,靜脈輸液港的風險和成本都高于PICC,且由于技術的難度在很多醫(yī)院會受到限制,此方法可以為大部分患兒有效解決安全輸液問題。對于在導管室操作的患兒讓家屬戴口罩進室陪同,家屬坐在操作肢體的對側安慰和協(xié)助固定患兒,減少患兒的恐懼心理。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將患兒喜愛的玩具放置穿刺對側,以分散其注意力[5]。操作時一定要有3個護士來完成,事先對患兒采取必要的全身約束。助手和穿刺者一樣穿無菌衣戴手套,負責術中穿刺側肢體的固定,另外1名護士協(xié)助患兒轉(zhuǎn)頭、協(xié)助家屬固定患兒下肢保護無菌區(qū)不被污染。由于低齡患兒肋間隙窄,為避免導管移位穿刺導管結束導管固定時,要用免縫合膠帶固定導管圓盤或近接口處,避免導管移位。置管后囑患兒減少穿刺側肢體活動,為減少穿刺點出血,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
綜上所述,用直式留置針代替賽丁格穿刺套件中的穿刺針,減低了低齡患兒PICC的穿刺難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減輕了患兒痛苦,減少因穿刺失敗導致的浪費,此技術護士容易掌握,便于推廣。
[1] 余 琪.嬰幼兒PICC置管長度測量方法的改進[J].護理研究,2016,30(7):2559-2560.
[2] 王慧萍.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小兒上臂PICC置管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5,23(1):69-70.
[3] 張玉珍,蘇 迅,張 芳,等.非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在腫瘤病人PICC置管時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3):97-98.
[4] 仇燦紅,沈波涌,陳德容,等.非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9):73-74.
[5] 陳素青.40例小兒PICC置管中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學,2014(11):153.
[6] 宋寅寅.小兒PICC置管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28):246.
(本文編輯 馮曉倩)
050011 石家莊市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
徐桂芝: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6-08-0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