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柯
開門見山大約就是說我們這些人的。
每天早晨一打開門,對面的山便鮮活地?fù)淙胙酆煛俣确浅V?,如一道閃電,似鏡子里一縷清光,而且是全方位無遮攔的,一種忘我的擁抱和清透的傾覆……在同一刻,我們便擁有了彼此。
對面的山,是好大一座山。確切地說,不是一座山,而是起伏連綿組成如浪奔涌的一波,是一個(gè)浪頭——甚至從更宏觀角度講,就是一滴水,山之水。
我們這里沒有一座山完全孤立,不像桂林那樣,可以拔地而起長筍子似的長出許多山來。這里的山,沒有散兵游勇各自為陣的,都是總體山勢或者說山脈的一部分,它們勾肩搭背、襟帶縈連,顧盼生姿、俯仰呼應(yīng)。
對面的山離我們有好幾千米,山上走動(dòng)的人看上去只有拇指大小,比小人書上的人還袖珍。這些精靈、卡通般的人物,鼻子眼睛是分不清的,但可以分辨男女。從這里到對面山上中間沒有任何阻隔,有什么事只要喊一聲,對方馬上可以聽到并迅速做出回應(yīng)。過去沒有手機(jī),隔空傳話是多么浪漫,聲波在空中飛翔,,燕子般飛翔,鳳凰般飛翔……
對面的山,在我們眼里就是一幅永恒的山居圖,一幅可圈可點(diǎn)的畫。山上的叢林、灌木、花草、牛羊、梯田、小路、莊稼、房屋、溪水、浮云、天光、彩霽、飛鳥、走獸、巨石、巖壁、溝壑、山洞……以及各種自然形態(tài),形成了一幅布局復(fù)雜寓動(dòng)于靜的畫面。這幅畫,繁復(fù)里透著簡單,無序中顯出規(guī)律,隨意中見出匠心,率性中孕含真純……那是生生不息、妙手天成的自然畫卷,任何人為因素都難以描摹,縱然董源、關(guān)仝再世也難望其項(xiàng)背。
山川奪色,日月增輝。春夏秋冬本是各個(gè)不同,四季更迭自是層層推演。寒來暑往于人居,春耕秋收于稼穡。日升月棲,陰晴圓缺,朝夕雨露,落花飛雪,加之人之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都絲絲縷縷改變著這幅畫的容貌氣質(zhì)、神韻內(nèi)涵。
但總體而言,這幅畫有它恒常的基調(diào)——以現(xiàn)實(shí)主義為基底的浪漫主義。它有自己的主題風(fēng)格:沉靜而不沉滯,鮮活而不鮮艷,豐富而不封閉。
從孩童時(shí)蹣跚學(xué)步開始,我便每天面對這幅畫卷。天天看,看不厭。因?yàn)槲彝怂且环嫛6?,這幅畫是永遠(yuǎn)變化的,就像屏幕上的一部動(dòng)漫作品,又似一簾江水永遠(yuǎn)生動(dòng)活泛地展現(xiàn)在眼前。
那時(shí)我沒有繪畫的概念。所謂畫畫、藝術(shù)都是文化人弄的事。我其時(shí)尚幼,還沒被“文明”熏陶,所以真的是以“赤子”之心面對這幅自然畫卷。當(dāng)人一有“畫”的概念時(shí),思想其實(shí)不是被解放而是被束縛了。所以,我眼前的一切真的在畫與非畫之間。這倒正符合一代大家齊白石的繪畫理論:在似與非似之間。
當(dāng)我的視野全部容納對面的山時(shí),我的心變得安寧而自在,溫馨而美好,洋溢著生命最質(zhì)樸真摯的感動(dòng)、最原始的脈動(dòng)。是的,那是生活,也是一幅畫,更是我們眼前天天上映的電影、皮影戲、動(dòng)漫故事。它清晰柔和地充盈了我的視野,靜靜的、無比溫柔地躺在我瞳孔里,似有無限情意和語言。
它開闊、壯大,我游目四矚,如一滴水掉進(jìn)了海綿,被吸附進(jìn)去半天不得出來,忘了時(shí)間的存在。但看山頂與藍(lán)天接壤,任何時(shí)候總有一抹羞澀的微光。山尖與夕陽接吻,那懸掛著的橘紅水晶球,仿佛只需牙尖稍稍一咬,就能流出蜜糖般糯軟的奔放華彩。山上的溪澗嘩嘩,我們聽不見,但可以看到其蜿蜒如蛇似練游走,一直動(dòng),它是山的血脈嗎?那么,山的心臟藏在哪里?山的耳朵、眉毛、嘴巴,又在哪里?我用心去找,最后一一找到了。山的肚腹上有很多梯田,多像它折疊的肚皮啊,包括下巴上的一顆痣,都找到了。
人有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盛衰榮枯,山不也一樣么?春日鮮花開,秋來黃葉飛。夏日葳蕤,冬景蕭蕭。若干年后,這座山崩塌了、頹敗了,漸漸夷為平地,它的生命也就結(jié)束了。
一座再大再高的山,最后的歸宿都是夷為平地歸于塵土嗎?那和我們?nèi)瞬皇且荒R粯樱吭賯ゴ箝L壽的人,最后也要物化,變成一把灰、一撮土。
從人的角度看,山幾乎是接近永恒的事物,遠(yuǎn)比人長壽永久;可是從歷史宇宙角度看,山不過是地球的一次情緒微波,一個(gè)眨眼動(dòng)作,眼睛合上山就沒了。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說的就是這碼事。
有言道,善水者溺于水。所以那些自小住在山上的人,本質(zhì)上都沒有讀懂山,“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一條生活在海洋里的魚對水有感覺嗎?一匹奔馳在草原上的馬對草有感覺嗎?沒有感覺。離開是為了走近,放下是為了得到,只有走出大山,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山,懷念山。
其實(shí)我也住在山上,在對面山上的對面。我們和他們一樣也是山之子、山之民。那些在山上長大的人,對山充滿了感情,世世代代以山為家園,建設(shè)自己的人生大廈、萬里長城。
人間無限風(fēng)光圖,百般滋味在其中。就這樣,我從小到大看著,開門見山地看著。我們看著對面的山,對面山上的人也看著我們。我們各自生活,春花秋月,往事如煙,生生不已。在時(shí)間里穿梭,或者說時(shí)間在我們的生命里穿梭,各不相防。
對面的山上是一個(gè)自足、豐贍、神秘、沉斂、祥寧、毓秀,自成一體的世界。
對于對面的山上來說,我們就是對面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