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偉,李永強,吳江濤,宋若冰
(1.天津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天津 300384;2.昌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西藏昌都 854000;3.重慶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重慶 400039)
殺人案中接觸性DNA再次轉移后檢出1例
蔣艷偉1,李永強2,吳江濤2,宋若冰3
(1.天津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天津 300384;2.昌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西藏昌都 854000;3.重慶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重慶 400039)
法醫(yī)遺傳學;生物檢材;脫落細胞;再次轉移;微量物證
1.1 簡要案情
某日在一荒山上懸掛經幡處發(fā)現(xiàn)一未知名男子死亡。死者頸部有經幡纏繞但未打結,雙腕部被經幡捆綁并打死結,雙小腿被經幡捆綁并打活結,其死亡原因為磚石類打擊頭枕部致顱腦損傷。
法醫(yī)從現(xiàn)場提取死者心血、陰莖拭子、指甲拭子,捆綁死者頸部、雙腕部和雙小腿的經幡,可疑石塊等檢材,以及大排查中可疑人員的血樣進行DNA檢驗。
1.2 DNA檢驗
對心血、陰莖拭子、指甲拭子直接提取DNA。用生物物證提取棉簽擦拭可疑石塊上的脫落細胞。用脫落細胞粘取膠膜分別粘取捆綁死者頸部、雙腕部和雙小腿經幡的打結處等重點部位的脫落細胞。使用MagAttract M48 DNA Manual試劑盒(德國QIAGEN公司)手動操作,在離心管內加入G2溶液290μL和10 mg/mL的PK 20 μL,56℃保溫2 h以上,離心后取上清液,加入手動裂解溶液880 μL和磁珠懸浮液30 μL,充分混勻,室溫放置15 min(每2 min搖勻一次)。用500μL 80%的乙醇溶液洗滌磁珠3次,自然晾干,加入30μL去離子水洗脫DNA。
按照Identifiler試劑盒說明書配制PCR反應液,其中反應混合液6 μL,模板DNA 4 μL。在9700型PCR擴增儀(美國AB公司)的標準程序下進行復合擴增。擴增產物在3130XL型遺傳分析儀(美國AB公司)上檢測,用GeneMapper?ID v3.2軟件進行STR分型。
1.3 分型結果及分析
DNA檢驗結果顯示,死者心血中檢出完整基因型;陰莖拭子和指甲拭子中檢出相同的混合基因型,且在D8S1179、D18S51、FGA等多個基因座上檢出3個或4個等位基因,說明該混合基因型至少為2個人的混合基因型;捆綁死者雙腕部的經幡上檢出男性A的完整基因型;捆綁死者雙小腿的經幡上檢出混合基因型,且在D18S51基因座上檢出5個等位基因,說明該混合基因型至少為3個人的混合基因型。捆綁死者頸部的經幡、可疑石塊等其他現(xiàn)場提取的檢材中檢出與死者相同的基因型。
通過將現(xiàn)場各檢材檢出的基因型與大排查中可疑人員的基因型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死者陰莖拭子中檢出的混合基因型在D8S1179等16個STR基因座中能夠找到死者和女性A的所有基因型(表1);捆綁死者雙小腿的經幡上檢出的混合基因型在D8S1179等16個STR基因座中能夠找到死者、男性A和女性B三人的所有基因型(表2)。
表1 陰莖拭子、死者和女性A的基因型
表2 捆綁雙小腿的經幡、死者、男性A和女性B的基因型
1.4 破案情況
破案后,排除了女性A和女性B的作案嫌疑,確認男性A為唯一犯罪嫌疑人,且其對殺人行為供認不諱。女性A在案發(fā)前一天與死者過夜并發(fā)生性關系,結合DNA檢驗結果分析,女性A的脫落細胞留在了死者陰莖和指甲上。女性B在案發(fā)前兩天與犯罪嫌疑人男性A過夜并發(fā)生性關系,結合DNA檢驗結果分析,說明女性B的脫落細胞通過與男性A的接觸轉移到了男性A的身體上,在男性A的作案過程中女性B的脫落細胞發(fā)生再次轉移,從男性A的身體上轉移到了捆綁死者雙小腿的經幡上。
根據(jù)羅卡定律,凡是兩個彼此接觸的物體,必會在彼此表面留下對方的信息。也就是說,公安機關在現(xiàn)場勘驗中發(fā)現(xiàn)的可疑物品上很可能留有犯罪分子的生物成分,這些成分包括犯罪嫌疑人自己的生物成分和曾遺留在犯罪嫌疑人身上的其他人員的生物成分。雖然通常情況下接觸性檢材上人體脫落細胞含量較少,但是接觸性檢材上的脫落細胞發(fā)生再次轉移的理論基礎是存在的。
由于接觸性DNA檢驗成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個體差異、載體的物理屬性、接觸時間、遺留時間、檢材提取是否準確、檢驗方案與策略是否得當?shù)龋壳皥蟮赖膶嶋H檢案中接觸性DNA檢出率均較低[1,2]。日常工作中在接觸性檢材上檢出再次轉移過來的脫落細胞DNA分型更是少見。本案中在捆綁死者雙小腿的經幡上檢出嫌疑人和女性B的DNA成分,而女性B沒有參與作案或到過案發(fā)現(xiàn)場,也排除了污染的可能性,結合案情推斷,兩天前轉移到嫌疑人手上的女性B的脫落細胞在嫌疑人作案過程中再次轉移到了捆綁物上,也就是說,來自女性B的脫落細胞發(fā)生了再次轉移。
通過翻閱文獻資料[3],分析本例中能夠檢出再次轉移的脫落細胞可能有以下原因:(1)女性B為細胞易脫落者個體,第一次轉移留在嫌疑人手上的脫落細胞多;(2)嫌疑人與女性B接觸時間較長,其手上黏附較多女性B的脫落細胞;(3)嫌疑人個人生活習慣較差,如多日不洗手、洗澡等;(4)同時也與法醫(yī)盡早送檢,檢驗人員及時檢驗有關,因為生物學檢材離開人體時間越長,檢出皮膚接觸類脫落細胞的成功率越低[4]。
本例提示我們,在實際案件中可出現(xiàn)接觸性DNA的再次轉移,再次轉移的接觸性DNA如能被成功檢出,將在案件偵破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也警示我們,在勘驗現(xiàn)場或在實驗室處理多份檢材的過程中需更加小心謹慎,防止檢材的交叉污染,避免人為原因導致接觸性DNA的再次轉移。
[1]張廣峰,陳松,涂政,等.接觸DNA檢驗成功率的影響因素探討[J].刑事技術,2013,(3):9-13.
[2]王先文,冷雪峰,王守玉.接觸性檢材502膠熏顯后手印脫落細胞的DNA提取[J].法醫(yī)學雜志,2015,31(6):454-455,461.
[3]胡麗梅,張瑞,鄒軍根.接觸性生物檢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較[J].法醫(yī)學雜志,2016,32(3):215-216.
[4]王琴,章申峰,李佑英,等.微量脫落細胞DNA檢驗方法的比較分析[J].刑事技術,2014,(4):54-55.
DF795.2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7.03.034
1004-5619(2017)03-0333-02
2015-10-23)
(本文編輯:柳燕)
蔣艷偉(1980—),男,碩士,主要從事法醫(yī)現(xiàn)場勘驗和病理檢驗工作;E-mail:fyjyw2002@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