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到來,就意味著盛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說到夏季養(yǎng)生食物,絲瓜必不可少。絲瓜味甘、性涼,是夏季消暑降火、清血解毒的最佳蔬菜之一。絲瓜既可作蔬菜食用又可作藥用,全身都可入藥,藥用價值很高,是一種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蔬菜。
絲瓜出自《本草綱目》: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絲瓜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以成熟果實、果絡、葉、藤、根及種子入藥。它起源于熱帶亞洲,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另有一說,原產(chǎn)印度)。大約在宋朝時傳入中國,成為人們常吃的蔬菜。目前,供蔬菜用的絲瓜主要有兩種,即普通絲瓜和有棱絲瓜。前者大江南北均有栽培,后者主要在華南栽培。夏秋采摘,刮去粗皮,洗凈鮮用。
絲瓜常見栽培品種有蛇形絲瓜和棒絲瓜。蛇形絲瓜又稱線絲瓜,瓜條細長,有的可達1米多,中下部略粗,表皮呈綠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細密的皺褶,品質中等。棒絲瓜又稱肉絲瓜,形狀從短圓筒形至長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漸細,長35厘米左右,橫徑3~5厘米,瓜皮以綠色為主。依據(jù)栽種經(jīng)驗,絲瓜宜播種于農(nóng)歷春節(jié)前后,最遲不晚于元宵節(jié)。由于年節(jié)時分天氣較冷,絲瓜種子往往會有一段蟄伏期,而后才開始生根萌芽。然而,并非這段時間之后就不能播種栽植,主要是考慮后續(xù)成長期的問題。因為在秋風起兮之后,整棚絲瓜便會逐漸枯黃,而開花結果的絲瓜不僅形態(tài)較小,肉質也容易變黑,觀感似乎較為欠佳。
絲瓜的藥用價值很高,全身都可入藥。絲瓜所含各類營養(yǎng)元素在瓜類食物中較多,其中皂甙類、絲瓜苦味質、黏液質、木膠、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成熟絲瓜里面的網(wǎng)狀纖維稱為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于洗刷灶具及家具;還可供藥用,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jīng)、解毒之效。
絲瓜中含有防止皮膚老化的B族維生素、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白潔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因此絲瓜有“美人水”之稱,制成的絲瓜水更具有妙不可言的美容效果。于是聯(lián)想到一首詩《七律.絲瓜》:路邊籬上青藤茂,風舞長龍映艷陽。雨露慈祥生碧翠,蝶蜂嬉戲繞金黃。紅妝酥手含羞笑,綠玉絲瓜忍痛傷。近問姑娘何處住,抬頭東望鳳凰莊。
無論是普通絲瓜還是有棱絲瓜,都應該選擇頭尾粗細均勻的。挑選有棱絲瓜的時候,要注意其褶皺間隔是否均勻,越均勻越甜,表皮為嫩綠色或淡綠色,若皮色枯黃或瓜皮干皺,或瓜體腫大且局部有斑點和凹陷,則該瓜過熟而不能食用。另外,可把絲瓜拿在手里掂量掂量,感覺整條瓜要有彈性,手指稍微用力一捏,如果感覺到硬硬的,最好不要買,硬的絲瓜可能就是苦的。絲瓜不宜久藏,可先切去蒂頭再用紙包起來冷藏。切去蒂頭可以延緩絲瓜老化,包紙可以避免水分流失,但最好在2~3天內(nèi)吃完。要使絲瓜不變色,首先刮去絲瓜外面的老皮,洗凈后將絲瓜腌漬1~2分鐘,然后用清水略沖一下,再下鍋炒,能保持絲瓜青綠的色澤。還可以將絲瓜切成小塊狀,在鍋里烹炒時滴入少許白醋,不僅可以保持絲瓜的色澤,而且清香爽口。此外,絲瓜完全老化成熟后曬干,還可用于刷鍋洗碗之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