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桂卿 楊威 陶春清 趙道云 蘇蘭卿
摘要:通過多年對石榴桃蛀螟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及在不同時期的產卵和孵化,及幼蟲、成蟲對石榴果實和作物危害情況觀察調查,總結了其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石榴桃蛀螟;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
桃柱螟(Dichocrocis punetiferalis Guenee)別名桃蠹螟、桃實螟蛾、豹紋蛾,是石榴一大害蟲,除為害石榴外,還蛀食桃、杏、李、梅、梨、柿果、板栗、柑桔等果實,亦為害向日葵、玉米、高粱等糧、油作物。
1形態(tài)特征
1.1成蟲 體長12mm,翅展25~28mm。全體橙黃色,體背和前后翅散生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雌蛾腹部末端圓錐形,雄蛾腹部末端有黑色毛絲。
1.2卵 橢圓形。長徑0.6~0.7mm,短徑約0.3mm。初產時乳白、米黃色,后漸變?yōu)樘壹t色。卵面有細密而不規(guī)則的網狀紋。
1.3幼蟲 老熟時體長18~25mm。體背暗紫紅色,腹面淡綠色。頭、前胸背板和臀板褐色,身體各節(jié)有明顯的黑褐色毛疣。
1.4蛹 長11~14mm。紡錘形。初化蛹時淺黃綠色,后變?yōu)樯詈稚n^、胸和腹部1~8節(jié)背面密布細小突起,第5~7腹節(jié)近前緣有1條由小刺狀突構成的突起線。腹部末端有6個細長、卷曲的勾刺,外被灰褐色絲繭。
2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在萼筒內或果面啃食果皮組織,2齡后蛀入果內食害幼嫩籽粒,蛀孔外圍堆積有大量蟲糞。幼蟲取食時,始終將身體隱藏在用絲網聯(lián)結的蟲糞殘渣物下面。
3發(fā)生規(guī)律
桃蛀螟在我國各地每年發(fā)生代數不一,北方各省1年3~4代,南方地區(qū)1年4~5代。幼蟲主要在樹上被害干、僵果內,樹干枝、樹洞、翹皮下以及筐縫、玉米、高梁秸稈、向日葵花盤、蓖麻種子等處結厚繭越冬。越冬寄主復雜,場所分散。陜西成蟲始蛾期在4月下旬,盛發(fā)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成蟲對黑光燈有較強趨性,對糖醋液也有趨性。成蟲多于凌晨羽化,取食花蜜、露水以補充營養(yǎng),白天靜伏在枝葉稠密處的葉背、雜草叢中,夜晚以后飛出活動,自由選侶交配產卵。產卵前期2~3天,從5月中旬起,田間就可見到第1代蟲卵,盛期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從5月中旬~9月下旬,田間隨時可見蟲卵。卵多散產在果實內,也有為數不少的卵產在數果相靠處,枝葉遮蓋的果面上,每次產卵1~2粒。卵期3~4天。1代幼蟲孵化盛期在6月上中旬,主要為害幼果。孵幼蟲在果面啃食果皮組織,2齡后蛀入果內食幼嫩籽粒,蛀孔外圍堆積有大量蟲糞。幼蟲取食時,始終身體隱藏在用絲網聯(lián)結的蟲糞殘渣物下面。每只被害果內有1~2頭幼蟲,部分蟲卵危害的果內數量較多。幼蟲為害期長達1個月,6月中旬開始老熟。老熟幼蟲多數爬到樹干枝、翹皮下、裂縫、樹洞及果實內處結灰褐色繭化蛹。第1代成蟲從6月下旬開始出現,7月上中旬發(fā)現第2代孵幼蟲,7月下旬~8月上旬為第2代幼蟲發(fā)生盛期。石榴果實受害最重,幼蟲為期較短。7月中旬即已發(fā)現有幼蟲老熟化蛹,第2代成蟲最早出現在8月上旬,盛期在8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生第2代初孵幼蟲,8月下旬~9月上旬為第3代幼蟲發(fā)生盛期。此期正值石榴采收時期,對果實和貯藏果實危害很大。由于氣溫已經下降,幼蟲期開始變長,多數幼蟲老熟后尋找隱蔽場所,結繭潛藏,不予化蛹。8月下旬~9月上旬,仍有少數老熟幼蟲結繭化蛹。第3代成蟲產卵所孵幼蟲繼續(xù)為害晚熟花果和其它作物。
4生物防治
(1)早春堵樹洞、刮果樹翹皮、集中燒毀,減少蟲源;(2)果實套袋:在套袋前結合防治其他病蟲害噴藥1次,消滅早期桃蛀螟所產的卵;(3)拾毀落果和摘除蟲果,消滅果內幼蟲。(4)生長季及時摘除被害果,集中處理,秋季采果前在樹干上綁草把,誘集越冬幼蟲集中殺滅。
5化學防治
第1、2代成蟲產卵高峰期和幼蟲孵化期是防治桃蛀螟的關鍵時期。可用下列藥劑:20%滅多威乳油1500~2000倍液、75%硫雙威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50%仲丁威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25%甲萘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20%丙硫克百威乳油3000~40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200~3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水乳劑4000~5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4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