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慧
美國的“炸彈之母”GBU-43
最近,美國代號為“炸彈之母”的GBU-43巨型燃料空氣炸彈(簡稱MOAB)在阿富汗進行了首次實戰(zhàn)。這是美軍在實戰(zhàn)中所使用過的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炸彈,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也“炸開了鍋”,成為各媒體報道的焦點。無獨有偶,俄羅斯也有代號“炸彈之父”、號稱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規(guī)炸彈?!罢◤椫浮焙汀罢◤椫浮倍紝儆跍貕何淦?,主要利用強大的沖擊波和高溫、高壓對目標實施毀傷。兩者在爆炸的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這樣就容易造成缺氧狀態(tài),從而導致爆炸區(qū)域內(nèi)的人員窒息而死。那么,它們兩者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最有威力的“炸彈之王”呢?
美國最先研制和使用重型炸彈
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研制和使用重型炸彈的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成功研制出“雛菊剪”重型炸彈,并且在越南戰(zhàn)場上使用過。據(jù)報道,美軍當年在越南曾使用“雛菊剪”炸彈清除一塊500英尺(約152米)寬的地面,以方便直升機的降落。1975年4月21日,美軍在越南春祿地區(qū)大規(guī)模使用了CBU-55B型燃料空氣炸彈,其主裝藥是環(huán)氧乙烷液體,作用面積達5平方千米。當時,美軍出動了5架C-130運輸機,總共投下了100多枚這種威力巨大的炸彈,每個炸彈又投放出3個帶降落傘的圓柱形小炸彈。小炸彈在距離地面一米左右爆炸,沒有通常那種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只有小得多的噗噗聲響。隨后,散發(fā)出一團團白霧般的氣體,籠罩整個地面。至今,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戰(zhàn)爭罪行展覽館的標志物,還是一枚未爆的燃料空氣炸彈。
自越南戰(zhàn)爭之后,美軍的燃料空氣炸彈已經(jīng)發(fā)展了三代。第一代以GBU-55B為代表,該彈為子母彈,是美軍在越南戰(zhàn)爭中使用的云爆彈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重750千克,內(nèi)裝3枚子彈藥,每枚子彈藥通過一個減速傘控制下降,由引信發(fā)火起爆,可使半徑2~30米范圍內(nèi)的人員遭到嚴重殺傷,并會使半徑20~25米范圍內(nèi)的地雷被引爆。美軍的第二代燃料空氣彈主要有GBU-72云爆彈,也是一種子母彈,重1噸,內(nèi)裝3枚子彈藥。這種空氣彈采用了新的引爆系統(tǒng),其中包括一個近炸引信和一個起爆器,其威力相當于第一代云爆彈的四五倍。2002年4月,美國開始啟動第三代燃料空氣炸彈(MOAB)的研制工作。2003年3月11日,美國空軍在艾格林空軍基地進行首次試驗,隨后很快投產(chǎn)并倉促裝備部隊,型號定為GBU-43/B。但由于交付作戰(zhàn)部隊的時間太晚而沒有來得及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使用。2003年11月,美空軍對GBU-43/B進行了新一輪改進,炸藥由稠狀液體改為固體,將老式云爆彈的二次起爆機制改為一次起爆,從而簡化了武器的結(jié)構(gòu),提高了武器的性能,拓寬了應用的范圍。
俄羅斯“五年蟄伏,一爆驚世”
俄羅斯是世界上裝備燃料空氣炸彈數(shù)量僅次于美國的國家。早在1985年5月蘇軍入侵阿富汗時期,蘇軍就曾在阿東部地區(qū)對游擊隊使用過燃料空氣炸彈,結(jié)果炸出一個直徑9.1米,深5.5米的大坑,致使半徑約400米范圍內(nèi)的人和動物全部被炸死。冷戰(zhàn)后,車臣戰(zhàn)爭再次燃起了俄羅斯對這種威力強大的炸彈的興趣。俄羅斯首先研制了ODAB-500PM型航空燃料空氣炸彈。這是一種高速低空攻擊武器,與美國的GBU-55類似,主要用于打擊野戰(zhàn)陣地上的部隊和裝備、清掃雷場和摧毀軟目標(暴露在地面上,易于摧毀的目標)。在第二次車臣戰(zhàn)爭中,俄軍使用了這種炸彈。一枚這種類型的燃料空氣炸彈可形成直徑15米、厚2.5米的濃霧,可直接摧毀目標。近年來,俄羅斯為打擊恐怖分子藏身的洞穴和城市堡壘,還開發(fā)了大量溫壓型步兵武器,例如“什米爾”單兵云爆彈等。
俄軍借鑒美國在伊拉克戰(zhàn)場的經(jīng)驗,對大型溫壓武器也提出了作戰(zhàn)需求。應該說俄羅斯在彈藥研制方面別具一格,目前世界軍火工業(yè)中常用的5種猛炸藥中,綜合指標最高的“太安”就是以俄語命名的。俄羅斯的“炸彈之父”由國防部第30中央科學研究院負責研制,于2002年正式啟動。直到五年后的2007年9月11日,俄羅斯公共電視臺第一頻道才實況轉(zhuǎn)播了“炸彈之父”首次試爆的全過程。盡管俄羅斯的首次試爆比美國晚了4年,但“五年蟄伏,一爆驚世”。俄羅斯宣布成功試爆“炸彈之父”之后,后續(xù)情況鮮有報道。但俄羅斯宣稱“炸彈之父”的威力巨大,可同小型核武器媲美,而且技術(shù)比美國的“炸彈之母”先進。
據(jù)分析,俄羅斯啟動“炸彈之父”的研制工作,主要有兩方面的動機:一是在2002年,俄羅斯情報機構(gòu)獲悉美軍已開始探索巨型炸彈,可能用于美軍的作戰(zhàn)行動;二是俄美兩國簽署了裁減核武器協(xié)議,大威力常規(guī)炸彈成了俄軍迫在眉睫的需要。在美國成功試爆巨型炸彈后,俄羅斯加快了研制“炸彈之父”的步伐,并要求比美國的巨型炸彈“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強”。
“炸彈之母”與“炸彈之父”的對決
從殺傷力來看,“炸彈之母”的爆炸當量相當于11噸TNT炸藥,爆炸半徑150米,殺傷面積7.07平方千米(相當于10個足球場)?!罢◤椫浮痹谑褂脮r,將裝有揮發(fā)性液體的燃料彈丸發(fā)射或投擲到目標上空,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引爆容器,釋放燃料,與空氣混合形成一定濃度的氣溶膠云霧。然后再將氣溶膠云霧引爆,產(chǎn)生2500℃左右的高溫火球,并隨之產(chǎn)生區(qū)域爆轟沖擊波。瞬間的高溫高壓會迅速將周圍的氧氣消耗掉,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導致爆炸現(xiàn)場的氧氣含量僅為正常含量的1/3,而一氧化碳濃度卻大大超過允許值,使范圍內(nèi)人員吸入劇毒空氣而嚴重缺氧。遭受打擊的人員往往窒息身亡,掙扎的慘狀令人目不忍睹,給其他士兵帶來空前恐懼?!罢◤椫浮蹦苡行[藏在大樓、坑道或者掩體內(nèi)部的敵方作戰(zhàn)人員。
“炸彈之父”的爆炸當量相當于44噸TNT炸藥,爆炸半徑300米,殺傷面積28.3平方千米(相當于40個足球場),爆炸中心溫度高達5000℃。這種武器如果在隧道、山洞或峽谷中爆炸,爆炸瞬間產(chǎn)生的大量云霧狀的炸藥粉末,會在爆炸沖擊波推動下順著隧道和山洞彌漫開來,這時延時爆炸裝置再將其引爆,爆炸引起的震波會在山洞、隧道或建筑物封閉的空間里不斷反射直至消失,因而不會引起坍塌。此外,“炸彈之父”雖然含有氧化劑,但其中的大量助爆劑會迅速將周圍空間的氧氣“吃掉”,使爆炸現(xiàn)場的氧氣含量僅為正常含量的1/3不到,而一氧化碳濃度卻大大超過允許值,造成局部嚴重缺氧、空氣劇毒。
據(jù)《簡氏防務周刊》華盛頓分部主管安德魯·克可說:“如果你在大樓進口扔一枚手榴彈,只有進口周圍的敵人會受到打擊,大樓其他部位的人則安然無恙。而有了溫壓彈之后,在大樓進口投放的炸彈就可以殺死整棟樓中的敵人。”可見,“炸彈之父”是俄軍打擊隱藏在山區(qū)和城市中的恐怖分子的有效武器。
從裝藥量來看,盡管目前俄羅斯還沒有公布“炸彈之父”的具體炸藥裝藥配方,但有報道說該炸彈裝填一種可燃液體,配方中采用了納米技術(shù)(可能是納米鋁粉),裝藥量為7.1噸。美國“炸彈之母”的裝藥量為8.2噸,2003年3月試爆的“炸彈之母”采用了硝酸銨、鋁粉和聚苯乙烯的稠狀混合物,同年11月試爆的“炸彈之母”采用了H6固態(tài)云爆劑——由鋁粉、黑索今和TNT組成。盡管“炸彈之父”的裝藥量比“炸彈之母”少1.1噸,但爆炸當量卻是后者的4倍。由此看出,在這一方面,“炸彈之母”要比“炸彈之父”遜色一籌。
從起爆方式來看,俄軍的“炸彈之父”應該是采用了“兩級引爆”的技術(shù)。首先由觸感式引信控制第一級引爆將炸彈主體送入空中,然后再讓其發(fā)生“第二次爆炸”來殺傷敵人。由觸感式引信控制第一次起爆的炸高,炸開裝有燃料的殼體并拋撒液態(tài)炸藥,液體炸藥迅速揮發(fā)后在空氣中形成炸藥云。第二次起爆采用延期起爆方式,引爆空氣和可燃液體炸藥的混合物,形成爆轟火球。與傳統(tǒng)的炸彈相比,這種新型炸彈產(chǎn)生的沖擊波與超高溫作用距離更遠,爆炸后產(chǎn)生的局部真空環(huán)境更能加劇這種炸彈的破壞力,堪稱小型核武器,但缺點是容易受風、雨等氣候條件的影響。美國的“炸彈之母”采用的是一次起爆,這樣大大簡化了炸彈結(jié)構(gòu),使用時受氣候條件影響小,但毀傷能力相對弱一些。
從命中精度來看,“炸彈之父”因為沒有自主飛行能力,也沒有制導裝置,投放后是利用降落傘穩(wěn)定彈體,因此命中目標的精度難以保證?!罢◤椫浮辈捎玫氖荊PS/慣性制導技術(shù),格柵尾翼控制炸彈在空中的姿態(tài),因此具有一定的滑翔飛行能力,命中精度也比較高,大約在13米以內(nèi)。從13米的命中精度與150米的爆炸半徑看,“炸彈之母”基本上能夠做到“指哪打哪”。
從體積大小來看,美國在投放“炸彈之母”等同類武器時,由于炸彈體積太大不得不使用C-130運輸機在6000米的高空投放。例如BLU-82“雛菊剪”全長5.37米,直徑1.56米,“炸彈之母”的體積比它還要大。從俄方目前透露的情況看,“炸彈之父”的裝藥雖然比“雛菊剪”多,但比“炸彈之母”要少,其體積也很可能要小于“炸彈之母”。在保持一定體積的前提下,俄羅斯為了提高“炸彈之父”的爆炸效率,采用了新的炸彈配方。從俄軍方所謂的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情況來看,“炸彈之父”中的炸藥很可能采用了傳統(tǒng)的碳氫化合物,并添加了鋁、硅硼鎂等助爆金屬粉末。為達到5000℃高溫,這些助爆劑的添加量很可能突破一般炸彈配方少見的20%,還可能采用了爆速、爆熱和猛度等指標都首屈一指的“太安”炸藥的衍生物,這使它在保證較大威力的同時,控制了炸彈體積,給投放帶來方便。
可以預測的是,由于高威力巨型炸彈在作戰(zhàn)使用上不像核武器那樣受到限制,將成為未來戰(zhàn)爭中一種有效的威懾手段和實用的打擊力量。就在俄羅斯成功試爆“炸彈之父”后,美國加緊了巨型鉆地炸彈的研發(fā)與裝備步伐。據(jù)報道,美國研發(fā)的新一代巨型鉆地炸彈,重量近14噸,爆炸當量是“炸彈之母”的10倍、“炸彈之父”的2.5倍,可打擊60米深埋的鋼筋混凝土目標,能摧毀絕大多數(shù)地下工事、指揮所、武備庫和核生化設(shè)施,而且適于多種載機掛載。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炸彈之王”正在產(chǎn)生,美俄之間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誰將成為最后的王者?我們將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