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珍
【摘要】杜威認為,兒童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從生活中學習”[1],從日常的經(jīng)驗中學習。音樂教育不僅應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也應該滲透在幼兒的生活中。本文在明確幼兒園小班音樂教育生活化內(nèi)涵和價值的前提下,通過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剖析,有針對性的提出完善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實途徑,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見藝術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陳鶴琴先生曾提出“使兒童生活在音樂之中”。他認為,“天真活潑的兒童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親近和向往,兒童音樂應伴隨著兒童的生活和成長”[2]。對于如何使音樂教育生活化,將音樂更好地運用于幼兒一日生活中這一研究問題。筆者以幼兒園小班幼兒為例,結合具體案例,進行了以下分析。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指不僅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與幼兒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同時也要將各種風格的音樂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兒音樂教育易于被幼兒所接受、理解,學習。
幼兒園的小班幼兒因為其年齡特點,會較多的受到情緒支配作用的影響。在初次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陌生的幼兒園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我們所熟知的“入園焦慮”。相對于無效的說教,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更能幫助幼兒緩解消極的情緒,讓幼兒學會傾聽和欣賞,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
二、幼兒園小班音樂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幼兒是通過自己的生活和已有的經(jīng)驗來進行學習的,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時需要和幼兒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現(xiàn)狀的觀察,發(fā)現(xiàn)音樂教育生活存在的化以下問題。
(一)音樂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偏離幼兒生活
筆者在幼兒園實習中發(fā)現(xiàn),教師對音樂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往往局限于專用教材中,很少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也較少關注幼兒的生活實際,呈現(xiàn)一種“音樂是音樂、生活是生活”的兩不相干的狀態(tài)。比如,教師在幼兒園小班進行歌唱活動《丟手絹》時,很多幼兒都在說“我已經(jīng)會唱了”、“不想唱”的話,可是教師仍然按照原定的教學方案再進行一遍教唱。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是多么的乏味和缺少教育意義。孩子的生活是日新月異的變化著的,如果枉顧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去選擇音樂教育內(nèi)容,那么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幼兒生活活動中音樂滲透不足
大多數(shù)幼兒園除了早操時間段有一段音樂外,其他大多數(shù)的生活中基本上都是以老師的說教為主,很少有音樂元素的滲透。比如喝水的時候就是老師大聲的說,“喝水時間到了”、睡午覺時也是老師的提醒,起床時的幼兒更是在老師的督促聲中度過。這樣缺少音樂元素的一日生活顯得機械、吵鬧而且缺乏讓孩子輕松愉快的氛圍,更會導致幼兒減少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教師缺乏在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進行音樂教育的意識
忙碌于幼兒園繁瑣事務中的教師們很容易忽視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融入音樂元素,忽視各個生活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也是很好的實施音樂教育的平臺,從而使幼兒的一日生活淹沒在固定流程中,使幼兒缺少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
三、改善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一)選擇來自幼兒生活的音樂作品
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是有限的,所以會對來自生活的音樂更感興趣。教師需要盡可能打破音樂內(nèi)容與生活之間的界限來開展音樂教育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孩子們熟知的“小鴨子”來開展一系列音樂活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呈現(xiàn)小鴨子的圖片或視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激發(fā)幼兒對小鴨子的喜愛之后,再播放《小鴨子》的兒歌。使幼兒通過模仿小鴨子的樣子,在活潑生動的兒歌聲中,加深幼兒對小鴨子的理解和愉快的音樂情緒體驗。
動畫片是童年不可缺少的樂趣之一。很多優(yōu)秀的動畫片,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灰太狼喜羊羊》《寶蓮燈》等都有幼兒喜歡的音樂。如果教師能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適當?shù)倪\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熱愛。
(二)選擇和幼兒日常生活活動相匹配的音樂
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包括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餐、盥洗、飲水、如廁、午睡等環(huán)節(jié)。[3]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相匹配的音樂,可以讓幼兒在音樂中舒緩緊張的情緒,提升生活技能,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津同時,體驗到學習與生活的樂趣。
在臺灣的幼兒園實習時發(fā)現(xiàn),音樂活動和企鵝班的其他活動融會貫通,孩子們顯得活潑而愉快。在畢業(yè)展示的時候,孩子們 看著自己成長回顧的影片,會不自覺的跟著音樂一起唱,之后就是向家人表示感謝,合唱《感謝》:感謝親愛的爸媽,給我擋風遮雨的家……明媚的笑臉,清澈的童音,讓在座的家長和我們看得感動不已。之后,老師又開始彈電子琴,小朋友們就陸續(xù)的回到座位上,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唱歌,做著律動。班級紀律顯得井然有序。從這個場景中可以看出教師對音樂的靈活運用,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幼兒園的老師們也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選擇合適的音樂,將幼兒生活活動與音樂結合起來。如在入園環(huán)節(jié)中以《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早上好》等旋律輕快的歌曲營造活潑親切的氛圍,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使小朋友能更快的進入一天的生活中。在做早操時,可選取節(jié)奏感強,小朋友熟悉喜歡的歌曲,如《小蘋果》、《寶寶拳擊操》、《小龍人》等音樂,使孩子們更樂于參與到集體體操,達到鍛煉身體和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幼兒教師除了相應的音樂技能和知識外,還需要針對幼兒音樂學習的特點,通過與幼兒的生活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從而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園可定期實施師資培訓,來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從而使教師有足夠的專業(yè)能力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音樂元素。
四、結語
總之,幼兒的音樂教育離不開生活,教師應將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幼兒能夠在春風化雨的音樂聲中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良好的審美教育和生活教育。
參考文獻
[1]陳文華.中外學前教育史[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3.
[2]陳鶴琴.陳鶴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高琳.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