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兒時的經(jīng)歷到老難以忘懷,上了年紀以后,我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當年鎮(zhèn)江街頭巷尾那些叫賣小吃的情景。那時,每天的上下午和傍晚,賣小吃的商販們就紛紛出動,有拎籃提桶的,有肩挑擔子的,也有擺攤設檔的。他們售賣的小吃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勾人饞涎。最有趣的是,在叫賣時,他們或敲起竹梆,或擊響銅鑼,或搖動皮鼓,或吹響短笛,或擊打貨箱,更有人拉長嗓門,用獨特的叫賣聲吸引兒童,招徠顧客,給古城增加了不少生氣與活力。
◆湯圓
小販通常會挑著擔子賣湯圓,右手腕懸起小銅鑼,三指夾木槌,將銅鑼前后晃蕩以槌就之,其聲“哐哐哐”。 湯圓粉的制作不同一般,是把糯米浸透,帶水磨成細粉,放入布袋,稍瀝水分,做成嫩而黏的“水磨湯圓”。餡心“三甜一咸”:有豆沙、棗泥、芝麻、菜肉的。分別捏成“滾圓”“橢圓”“一頭尖”“兩頭尖”等形狀,以區(qū)別餡心品種。
◆桂花糕
每天清晨和傍晚,城里五條街、正東路一帶總能見到一位面容慈祥、清瘦矍鑠的老者挑著一副擔子,走街串巷,不緊不慢地吆喝:“賣桂花糕,賣又香又甜的桂花糕!”桂花糕用南鄉(xiāng)產(chǎn)上等糯米做成,在每塊厚約半寸、直徑如面盆大小的黏糕表面,淋上紅糖熬制的糖汁及芝麻油,最后撒上蜜桂花。桂花糕潔白如玉、甜滑軟韌、香糯爽口,老少皆宜。
◆小餛飩
賣小餛飩的商販會挑著貨擔走街串巷,也會在浴室、茶館、戲院門口設攤。常常傍晚出攤,擔頭點一盞燈,一直賣到深夜。賣小餛飩的往往先在家里將餛飩皮搟制好,餛飩餡調(diào)好。面皮會搟得很薄,煮后湯水不渾濁。餛飩餡用精肉剔去筋膜、剁細加姜汁、麻油調(diào)成肉糜。餛飩現(xiàn)包現(xiàn)煮,作料為蝦子醬油,豬油或麻油,按季節(jié)撒蒜花、蔥花,最后撒入白胡椒粉。
◆鴛鴦桂花糖粥
賣粥人通常會左手持約五寸長的空心竹梆,以竹棒擊之,其音“嘟嘟嘟”,聲傳甚遠。老人小孩們一聽到梆聲,就知道賣鴛鴦桂花糖粥的來了,便紛紛聚攏到巷口,圍著粥擔爭相購買。糯米白粥及赤豆糊都是事先煮好的,盛在紫銅鍋里,溫于文火爐上。盛粥時,小販會舉起長柄銅勺,先舀出一勺熱氣蒸騰的糯米白粥倒在碗里,再舀一勺細膩的赤豆糊澆在粥面上,最后淋上一小匙桂花蜜。一碗紅白相映、間色金黃,綿甜滑潤的“鴛鴦桂花糖粥”就呈現(xiàn)在你眼前了。
◆五香爛蠶豆
兒時,常見一位老者,胸前挎一只裝有五香爛蠶豆的白鐵皮箱,或在南門大街一帶走街串巷,或游走于北門鎮(zhèn)師附小、浴室、茶館、五十三坡、城隍廟等地,以手掌擊白鐵皮箱叫賣,其聲“嘭嘭嘭”。五香爛蠶豆,就是將泡發(fā)好的蠶豆用清水加鹽及五香調(diào)料以小火煮軟。蠶豆完全入味,綿軟好吃,是下酒小菜,也是老人孩子喜歡的休閑小吃。
◆糖人
小販挑擔游轉(zhuǎn),搖動皮鼓以吸引顧客。用蔗糖和麥芽糖混合熬制成面糊狀,然后分別調(diào)以紅、綠、黃、黑等色素放入紫銅鍋的格子內(nèi)待用,鍋下置稻糠腳爐,加溫使糖料保持柔軟。糖人擔上有木架或草把,可插上制作好的糖人,供人挑選。品種有口哨、煙鍋、人物、動物、果品、花鳥、魚蟲等。小販會以口吹、手捏或放入模具內(nèi)吹制,然后再用一根竹簽沾點糖稀黏住糖人底部。糖人可食可玩,糖人煙鍋內(nèi)裝上糖稀還可吸食,頗受孩子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