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
歷史上,關于文藝與道德關系的爭論前后持續(xù)了兩千余年,眾多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卷入爭論中。直到現(xiàn)在,文藝與道德的關系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一直以來,有兩種觀點占據著爭論的主流,一是“文藝寓道德”,即文藝與道德密切相關;一是“為藝術而藝術”,即文藝應該獨立自主與道德沒有關系。大多數(shù)學者總是先選擇其中一種觀點,然后利用各種理論和論據來證實自己學說的正確。文藝與道德關系的這兩種觀點逐漸成為一種不可調和的沖突。本文旨在通過簡單的分析,試著找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文藝道德觀。
一、關于朱光潛文藝道德觀的綜述
關于朱光潛先生的文藝道德觀,學界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認可朱光潛的文藝道德觀,認為文藝與道德之間是“無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響”的關系;還有一種不太支持朱光潛的文藝道德觀,認為朱光潛的觀點比較模糊,并沒有給出一個比較明確的文藝與道德之間關系。
學者薛雯認為,在朱光潛的前期美學思想中,曾極力主張文藝與道德沒有直接關系。這些觀點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美學家克羅齊的觀點。到了50年代,朱光潛的美學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向,在文藝與道德的關系論述上也出現(xiàn)動搖。在《文藝心理學》第十一章中,朱光潛直接批評克羅齊一派的美學思想,這時朱光潛的文藝道德觀已經由先前的文藝獨立自主轉向文藝與道德之間存在某種關系,朱光潛開始重視文藝與道德的關系。原因何在呢?薛雯認為朱光潛本質上是一個熱心于社會改革的人。他改造社會,首先要改造人心,而改造人心的方法,恰恰是藝術的功能。只不過朱光潛隱藏得有點深罷了。
此外,薛雯還認為,雖然朱光潛的文藝與道德觀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貢獻,并不多見,但仍然存在論證的缺陷。她認為朱光潛的論證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在這一問題上走中間路線,試圖綜合它們,結果只能掩飾其中的矛盾,并不能真正解決矛盾。
學者錢念孫認為,朱光潛并不是一個“否定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政治聯(lián)系的人”。朱光潛的美學思想在50年代發(fā)生過一次重大的轉變。前期,朱光潛學習接受的是康德、克羅齊一派的唯心主義的影響,認為審美和文藝活動是“超現(xiàn)實、超功利”的,文藝活動和一切功利活動都是相對立的。后期,朱光潛開始自覺地批評形式派美學的缺點,在文藝與道德的關系問題上發(fā)生了轉變,對“為藝術而藝術”等口號提出了批評。
此外,錢念孫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朱光潛與左翼文藝運動在文藝與道德觀上的矛盾,左翼認為朱光潛的很多文藝主張都是對革命文藝的攻擊。他還論述了文藝如何以自身獨特的品格去發(fā)揮道德影響,重點分析了朱光潛的“無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響”受康德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觀點的影響,指出朱光潛一方面堅持了文藝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文藝的社會性。
二、文藝與道德關系
文藝與道德的關系一直以來爭論不斷,“文藝寓道德”與“為藝術而藝術”兩種觀點相持不下。從周秦一直到現(xiàn)代西方文藝思潮的輸入,文藝在中國都被認為是道德的附庸。這種思想是中國人國民性的表現(xiàn),因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實用。從孔子的袒護詩文到后來的文以載道,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文藝寓道德”的觀點。在西方,文藝與道德的關系問題爭論同樣激烈。柏拉圖要將詩人趕出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竭力替詩辯護被看作是藝術獨立自主說的始祖;托爾斯泰反對“為藝術而藝術”,認為藝術的目的在宣傳道德和宗教,并不在產生美感。
在筆者看來,文藝與道德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二者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文藝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精神現(xiàn)象,是人們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慣所維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
文藝與道德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藝術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具有社會性,不能隨意脫離道德或者違背道德而發(fā)展。道德可以指導、影響藝術的發(fā)展,但絕不能讓藝術成為道德的附庸,失去藝術應有的獨立性。
藝術不是道德的工具,道德也不是藝術的仆人。二者相輔相成,協(xié)調發(fā)展。人類通過藝術活動,傳遞文化、思想、道德等,使社會成員在藝術活動中情感得到解放,心靈得到溝通,進而使整個社會和諧發(fā)展。同時,藝術本身具有社會性,不能背離道德而隨意發(fā)展,藝術與道德要攜手發(fā)展,相互促進。
文藝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雖然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區(qū)別,但這并不影響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一方面,藝術影響著道德。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時代、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完成的,所以藝術作品中必然包含當時社會的社會價值、道德觀念等。雖然有一些藝術作品不會直接反映道德觀念,但是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生活在社會中,其價值觀念肯定會受到當時社會道德觀念的影響??肆_齊在討論文藝與道德的關系時,使用了藝術和藝術家兩個概念??肆_齊并沒有否定藝術家作為一個普通人所具有的社會共同性的事實。首先,文藝中蘊藏著道德觀念。道德觀念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不管是政治生活、經濟生活還是文化生活,都多多少少地包含著道德價值。文藝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因而文藝不可能不涉及一定的社會道德觀念。人類社會中的道德價值恰恰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和源泉。其次,文藝能夠賦予人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文藝總是與一定的道德價值相適應的,并積極傳播這種道德觀念,并教導人們接受。許多藝術家都在自己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作品中滲透和宣揚某種道德觀念,藝術接受者在藝術欣賞中,潛移默化地就會受到藝術家的道德情感熏陶。第三,藝術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成為接受者。文藝的基本特點是形象和感情,文藝的藝術形象魅力在傳播道德價值觀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道德也影響著藝術。首先,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他們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必然會在藝術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道德觀念,并對生活做出相應的道德評價。其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依照克羅齊的觀點“藝術即直覺”,人們直覺到一個意象,便已在心中成就一件藝術作品。不管是在心中形成的藝術作品還是實物的藝術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思想中的產物。因而,文藝中必然融入了藝術家個人主觀的道德評價和道德判斷。第三,各個時代各個階級都會要求文藝反映和宣傳自己的道德觀念,尤其是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更是把文藝看作是對社會成員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文藝可以適當?shù)貫榈赖路眨麄饕欢ǖ牡赖聝r值觀念,但不要成為道德的附庸和工具。
在藝術與道德的發(fā)展過程中,二者相輔相成,協(xié)調發(fā)展。藝術不能跨越甚至是違背道德而發(fā)展。事實已經證明“為藝術而藝術”的發(fā)展方向是不正常的,違反道德的藝術更是不可接受的。那種追求血腥、殘忍、暴力的藝術作品無疑已經背離了道德。同樣,道德也不能將藝術看成是自己的附庸,利用、壓迫藝術的發(fā)展。后現(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都是生活中的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價值觀念。道德再想要綁架藝術是不可能的,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的情感,使得人的情感得到解放,二者只有相互促進,相互協(xié)調,文藝與道德都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
藝術的美和道德的善是融合在一起的,美與善在藝術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沒有道德價值的藝術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成為一種無用的東西,甚至走向頹廢,就像文學中的“唯美主義”。藝術作品如果失去道德蘊涵,作品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和思想力量,就不會對凈化人的心靈、指導人的思想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沒有審美價值的藝術讓人感覺枯燥乏味,過于注重其功利價值容易導致藝術淪為道德的工具。藝術作品如果失去其審美價值、美感,那么它自身的存在價值也就所剩無幾了。
三、結語
總之,在文藝與道德的關系上,筆者既反對把文藝作為道德的附庸,也不贊成藝術的獨立自主“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認為文藝與道德二者應相互依存,相互協(xié)調。藝術中要適當包含道德價值,這樣的藝術作品才能給人以精神和思想的震撼,代代傳承;道德價值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導藝術的發(fā)展,這樣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才能更高,藝術作品才更具魅力。
(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