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處處異于常人
小鐵是上海普陀區(qū)一所中學的高二男生,因近期連續(xù)出現(xiàn)嚴重的異常行為,在其班主任趙老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詢。我告訴趙老師,按規(guī)定,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必須家長陪同。趙老師為難了,說小鐵的父母都在外地,很難聯(lián)絡,而小鐵的狀況很不穩(wěn)定,她不能坐視不管。我們商定,在聯(lián)絡到小鐵的父母之前,我先了解情況,制訂輔導方案,待其父母到場之后再實施。
單獨交流時,趙老師告訴我,前不久學校組織了一次高考模擬考試,小鐵發(fā)揮失常,總成績沒有過“一本線”,老師說了他兩句,當天晚上他就離校出走了?!拔覀儗W校實行寄宿制,學生不見了可是大事?!壁w老師說,“多方尋找無果,我只好電話通知小鐵的父母。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好像不怎么著急,還安慰我,說孩子丟了不起訴學校。沒見過如此不負責任的父母!一周后,小鐵自己回學校了。我松了一口氣,但看他的表情,還是那樣怪怪的,在教室里不學習,下課了就坐在座位上發(fā)呆,跟他說話他也不回應。我怕出事,只好來找您?!?/p>
我問:“小鐵平時表現(xiàn)怎么樣?學習成績好嗎?與同學關系好嗎?除了模擬考試發(fā)揮失常,他還遇到了什么特別的事?”
“這是個怪怪的孩子,處處異于常人!”趙老師用見怪不怪的口氣說,“用化學術語來說,小鐵是一種‘不穩(wěn)定物質。比如,他有時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也不錯,但一遇到挫折,就干脆放棄,甚至放棄參加考試;他思想活躍,文采飛揚,作文寫得很好,但生活中卻沉默寡言,很少與人說笑;他曾經有過要好的朋友,整天形影不離,但總是不長久,用孩子們的話說,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他還特別容易沖動,曾經因為小小的誤會與別的班的男生打架,用椅子狠狠地砸對方的頭,受到學校的警告處分;有同學反映,小鐵有自虐行為,半夜用小刀割自己的手指。哎呀,這樣的事太多了,總之他是一個怪孩子,我懷疑他有心理疾病。有同學私下里叫他‘神經病,男生們不敢惹他,女生們更是見了他就躲,唯恐惹禍上身?!?/p>
隨后與小鐵的交流證實了趙老師所言不虛。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交談和嚴格的量表測試,我診斷小鐵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趙老師大惑不解。
我告訴趙老師,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的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認知、行為的不穩(wěn)定,并且伴隨多種沖動行為為特征,是一種復雜、嚴重的精神障礙。希望她盡快聯(lián)絡小鐵的父母,以免錯過心理干預的最佳時機。
經常擔心被拋棄
三天后,小鐵的媽媽吳女士縮手縮腳地走進了我的咨詢室,進門就說:“對不起,我沒有照顧好兒子,給您添麻煩了。”她告訴我,因為她在蘇州開店,店里生意很好,脫不開身,所以沒能及時趕到上海。
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吳女士和丈夫9年前離婚,小鐵隨她一起生活。5年前,她再婚,小鐵跟繼父相處得不好,她只好把小鐵一個人留在上海上學,除了按時打生活費,她很少與小鐵聯(lián)絡?!白鳛閶寢專姨毩??!彼载煹溃暗乙彩菦]有辦法呀,繼父和繼子通常是難以相處的,小鐵的親生爸爸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連撫養(yǎng)費都欠了一年多?!?/p>
我通報了對小鐵的診斷。吳女士半信半疑地問:“專業(yè)術語我聽不懂呀,小鐵莫非得了精神病?”
我解釋道:“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介于神經癥和精神病之間的一種病癥?;颊咄蛱厥庾児识a生極端想法,進而演變成偏執(zhí)性的人格障礙或者解離性人格,但算不上精神分裂。”
吳女士松了一口氣,問:“那么,小鐵的人格障礙嚴重到了什么程度?”
我告訴她,通過深入交談和量表數(shù)據(jù)分析,小鐵的心理狀況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身份識別不清晰。小鐵對自我身份沒有清晰的認識,自我意識不穩(wěn)定,自尊心不強,處于身份感滯后狀態(tài),因而缺乏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感。有時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不連續(xù)一致且評價互相矛盾,表現(xiàn)為生活中各種矛盾和沖突。我解釋道:“簡單說,小鐵一會兒覺得自己是好孩子,一會兒覺得自己是壞孩子;一會兒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一會兒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一會兒覺得自己長得很帥,一會兒覺得自己很丑。反復無常,沒有客觀的評估。這是10歲以前兒童的認知狀況。”
第二,情緒不穩(wěn)定且難以自控。不穩(wěn)定的、快速變化的心境狀態(tài)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個顯著特點。情緒的不穩(wěn)定表現(xiàn)在一方面體驗到一種空虛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另一方面又體驗到一種與上述情況相對立的興奮感和全能感。很容易在憤怒、悲哀、羞恥感、驚慌、恐懼和興奮感、全能感之間搖擺不定。往往會被長期的、慢性的、彌漫的空虛感和孤獨感包圍。在遭遇到突發(fā)事件時或在較強的情感壓力下,患者極易出現(xiàn)短暫發(fā)作性的情緒不穩(wěn)、緊張、焦慮、易激惹、驚恐、絕望和憤怒?!坝绕涫歉杏X到被拒絕、孤立或挫敗時特別容易受傷。”我說,“可怕的是,小鐵的應對策略只有逃離,他不會調節(jié)情緒,容易出現(xiàn)自我傷害行為。”
第三,極度害怕被人拋棄。小鐵有顯著的分離焦慮,就像第一次去幼兒園的幼兒。他嚴重缺乏被愛的體驗,所以非常害怕孤獨和被人拋棄。他對拋棄、分離異常敏感,當面對分離、被拒絕或即將失去外部支持時,會出現(xiàn)強烈的應激性反應,包括自我意識、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變化,以千方百計地避免分離情景,并有可能采取極端行為如自殺、自殘等來阻止被拋棄?!澳M考試成績不理想,對小鐵來說就是一個這樣的刺激?!蔽遗e例說。
第四,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量表測試中發(fā)現(xiàn),小鐵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依賴朋友的傾向,一方面把朋友理想化,與之非常親密,當對方抗拒他的依賴時,他會迅速走向另一個極端,即貶低對方、逃離親密關系。“換言之,小鐵既渴望建立親密關系,渴望被照顧,但又害怕親密關系?!蔽医忉尩?,“在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中,他的人際關系沖突不斷。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他的自信心日漸減弱?!?/p>
第五,有沖動及自虐、自殺傾向。小鐵控制情緒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經常出現(xiàn)不計后果的沖動行為。情感爆發(fā)時出現(xiàn)過暴力攻擊、自虐行為。同學反映,小鐵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沖動,做事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做事虎頭蛇尾,很難堅持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學習?!靶¤F的自虐行為不算嚴重,這從他用小刀割自己的手指而不是手腕可以看出?!蔽艺f,“他離校出走又自己回來也是一個證據(jù),說明他的自虐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不是真的自暴自棄?!?
吳女士聲音顫抖著問:“得這種病的人,自殺率高嗎?”
“臨床統(tǒng)計,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一種自殺率較高的精神類疾病。50%~70%的患者有過沖動性自毀、自殺行為,8%~10%的患者自殺成功?!蔽胰鐚嵪喔?,“有同學反映,小鐵有逃避現(xiàn)實的性格特點,曾揚言放棄高考,要出家當和尚,享受與世無爭的自然生活。實際上,這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時光來毀壞自己的價值,或是摧毀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的條件而達到自我毀滅的意念。這是更深刻的自虐。”
雙親健在的“孤兒”
吳女士痛苦地搖頭,問:“小鐵怎么會得這種病呢?”
我解釋道:“對于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成因,醫(yī)學界的研究尚無結論性的認識。研究發(fā)現(xiàn),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腦結構功能不良,海馬體和杏仁核容積減少。除生理遺傳因素外,研究者一致認為,心理、社會因素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患者在童年時期有過被虐待的經歷;第二,患者在童年時期嚴重缺失關愛,被忽視甚至被遺棄過;第三,多數(shù)患者在童年時期與家人分離,雙親中至少有一方有沖動和憂郁的人格特質;第四,患者童年時期被迫扮演成人的角色;第五,患者人格成熟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并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受到破壞。您仔細回憶一下,小鐵在童年時期是否有過上述遭遇?”
吳女士早已淚流滿面。她哽咽著說:“您說的這五個方面,小鐵占全了!他的親生爸爸性格暴躁,見小鐵犯錯誤就會動手打他,打完了又后悔,給小鐵買這買那,所以小鐵對爸爸又愛又怕。剛才聽您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分析,我感覺小鐵的爸爸也是這樣的人。后來,我忍無可忍,與小鐵的爸爸離婚了。離婚時,名義上小鐵隨我一起生活,但小鐵的奶奶舍不得孫子離開,揚言我?guī)ё咝¤F她就跳樓。沒辦法,我只好把小鐵留下,只身前往蘇州打工。小鐵在奶奶家還是經常被爸爸打,我就把他帶到他姥姥家,后來又輾轉來到上海上學。這些年,我與小鐵相處的時間并不多,每年也就兩周時間吧,所以我對小鐵其實并不了解,頂多是通通電話,他向我匯報學習成績,我給他提要求,鼓勵他進步。”
我問:“也就是說,小鐵雙親健在,卻生活得像個孤兒。”
吳女士深深低下了頭。
我問:“您長期不在小鐵身邊,他一定自理能力很強吧?”
吳女士連連擺擺手,道:“不,正好相反,他連續(xù)被奶奶、姥姥兩個祖輩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p>
我分析道:“小鐵從小生活在氣氛不融洽的家庭里,受情緒極不穩(wěn)定的父親影響,人格出現(xiàn)部分分裂,無法將好與壞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形成統(tǒng)一和綜合的觀念,從而缺少安全感,有絕對好與絕對壞的期待,而這兩者都不是現(xiàn)實的,他的自我意識和世界觀只好在這兩極間震蕩,于是形成了極其不穩(wěn)定的人格?!?/p>
“我也有責任?!眳桥孔载煹?,“我只顧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小鐵長期分離,沒有給他應有的母愛。我多想彌補自己的過失??!可惜現(xiàn)在太晚了?!?/p>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蔽艺f,“小鐵的異常表現(xiàn)是意識和行為滯后。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他的意識還停留在童年,正焦急地等待著母愛的回歸。要治好他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必須給他輸入母愛的營養(yǎng)?!?/p>
擁抱遲來的母愛
在吳女士的要求下,我決定對小鐵實施心理輔導,幫助他重建人格體系。我主要采用辯證行為療法,幫助小鐵整合認知、情緒、人格,結合辯證思維、辯證行為,使他能重新認清自己。其中,教導他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如何忍受痛苦和改善人際關系是心理輔導的基礎。
同時,我和趙老師共同制訂了幫助小鐵融入班集體的詳細方案,結合心理輔導中自我認知的階段性內容,讓小鐵在實際生活中自我驗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小鐵被任命為語文課代表,經常在老師的授意下介紹作文寫作的經驗,漸漸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找回了自信心。趙老師還安排兩名力氣大的男生做小鐵的“保鏢”,發(fā)現(xiàn)小鐵有沖動的征兆就對他實施貼身保護,防止他做出出格的事。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小鐵逐漸建立起了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開始以同齡人為參照,建立起與其年齡相符的意識和行為標準。
重建人格體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間會出現(xiàn)劇烈的反復,因為小鐵正處于青春期,心理狀況更是復雜多變。大家都沒有放棄,尤其是吳女士。她放下蘇州的生意,專心在上海陪讀,每天給小鐵做飯、送飯,還給小鐵買了手機,每天晚上睡覺前視頻聊天10分鐘。溫暖的母愛在穩(wěn)定小鐵情緒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趙老師告訴我,小鐵的作文里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了溫暖的句子。寫到媽媽時,流露出了失而復得的狂喜。
經過半年的心理輔導,小鐵在穩(wěn)定情緒、自我認知和人際交往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與同齡正常人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小鐵已經很幸運了。邊緣性人格障礙治療起來難度相當大,有的還要靠精神類藥物來穩(wěn)定情緒,能夠兼顧學業(yè)的很少。小鐵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遇到了有責任心的趙老師和包容他的同學,又迎來了母愛的回歸,相信他能逐漸擺脫心理陰影,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