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時候的依靠,未來嫁人的標準;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時候的榜樣,長大后要成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存在的意義,沒有扮演好“爸爸”這個角色,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總結(jié)起來,有7種爸爸對孩子傷害較大,下面按殺傷力從小到大依次排列——
第七名 吸煙的爸爸
當爸爸們在享受吞云吐霧的快樂時,有沒有想過香煙燃燒之后會產(chǎn)生數(shù)千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有沒有想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是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的?有沒有想過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不知不覺中成了“二手煙民”?
吸煙不僅對吸煙者有害,對身邊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爸爸經(jīng)常吸煙,孩子易患支氣管炎、肺炎,發(fā)病率與爸爸的吸煙程度成正比。
香煙燃燒時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zhì)會增強孩子呼吸道黏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發(fā)生的概率。如果爸爸在孩子進餐時吸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食欲,誘發(fā)孩子厭食。此外,爸爸吸煙還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造成傷害,影響孩子閱讀、推理和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建議: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來,爸爸們應減少吸煙次數(shù),最好戒煙,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煙的家庭環(huán)境。即使戒不了煙,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煙。
第六名 控制欲過強的爸爸
有的爸爸過于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xiàn)和發(fā)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chǎn)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負面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強的爸爸會過于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對親子關系造成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學習的典范和標桿。父親獨裁專制,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男人和父親就是獨裁者。孩子會以父親為榜樣,長大后會成為父親的翻版。
建議:爸爸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jié)奏做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能。
第五名 手機不離手的爸爸
爸爸們上班忙,下班更忙,回到家穩(wěn)如泰山地躺在沙發(fā)上,手機不離手。老婆讓幫忙做家務,孩子纏著一塊玩游戲,他從來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挪地方。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廁所一蹲就是小半天。總之,手機比孩子還親!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視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與爸爸交流。親子交流受阻,孩子會變得孤僻、自閉。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而來的。倘若爸爸成天拿著手機玩,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接觸到手機后很容易上癮,這對孩子的視力、人際交往以及學習都十分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玩手機而忽視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爸爸不愛自己,甚至以為自己還沒有手機重要。孩子會變得煩躁,甚至想著法子跟家長對著干,以便得到家長關注。倘若家長不明白孩子的心理而責罵孩子,孩子更會覺得委屈,跟家長產(chǎn)生隔閡。
建議: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
第四名 脾氣暴躁的爸爸
孩子很會通過模仿來學習。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孩子很有可能繼承爸爸的暴躁,甚至比爸爸更暴躁。
爸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fā)脾氣,那么孩子以后遇見類似的情況也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來發(fā)泄。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爸爸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爸爸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越來越缺乏自信。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會受到嚴重影響,出現(xiàn)心理陰影甚至心理創(chuàng)傷。
建議:脾氣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用溝通來耐心地解決問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第三名 毫無誠信的爸爸
孩子10歲以前,爸爸是他眼中的天,他從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爸爸的每句話都如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總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由,失信于孩子,或者是直接用哄騙來搪塞孩子,以為孩子小,就能隨便編個理由敷衍。
孩子想和爸爸一起吃晚飯,爸爸總是推,“明日復明日”,餐桌上總是少一副爸爸的碗筷;孩子想全家一起去游樂園玩,爸爸承諾“下個周末一定去”,可當孩子收拾妥當興致勃勃地準備出發(fā)時,爸爸卻不見蹤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屢次失信,會讓孩子養(yǎng)成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個人品質(zhì)。
建議:對孩子承諾要慎重,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隨意承諾。因為你的失信不僅會影響孩子對你的信任,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恐慌感:連最信任的爸爸都說話不算數(shù),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
第二名 不見人影的爸爸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qū),“男主外,女主內(nèi)”。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爸爸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他們,會像媽媽愛他們一樣花時間陪他們,若爸爸不能經(jīng)常陪他們,那就是不愛他們。
建議: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溝通兩次,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應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與家人每周運動或出行一次,增加與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機會。
在無法陪伴孩子時,通過打電話等方式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向孩子表達贊賞與愛,讓孩子感受到你時刻把他放在心上。
第一名 惹媽媽生氣的爸爸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愛孩子的媽媽。
在孩子心目中,爸爸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征。作為保護者,爸爸應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于父母彼此相愛,特別是爸爸愛媽媽。而且,爸爸用行動為孩子做出愛的示范,孩子從小就可以從父母身上學習到什么是愛,怎么去愛。
如果爸爸經(jīng)常與媽媽吵架,就會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不穩(wěn)。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甚至行為偏差。
一個孩子如果常常看到媽媽傷心地哭泣,他會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媽媽。當媽媽情緒有所好轉(zhuǎn)時,孩子就會把讓媽媽快樂當成自己的責任,在家里承擔爸爸的角色。但孩子還不具備成年人的各種能力,比如各種生活技能與心理承受力,力不從心時,孩子就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
建議:好的爸爸會和妻子保持良好親密的溝通,理解妻子養(yǎng)育孩子、操持家務的辛苦,表達對妻子的感激與贊美。孩子看在眼里,自然會覺得心中快樂,生活幸福。
爸爸用心去愛孩子的媽媽,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也能讓另一半心中充滿幸福感,這樣的家庭才會養(yǎng)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