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十二三歲時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是當(dāng)時我的小侶伴中的大阿哥。他是獨(dú)子,他的母親、祖母和大伯,都很疼愛他,給他很多的錢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與我家貼鄰而居。我家的人們每天赴市,必須經(jīng)過他家的豆腐店的門口,兩家的人們朝夕相見,互相來往。小孩們也朝夕相見,互相來往。此外,他家對于我家似乎還有一種鄰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誼,故他家的人對于我特別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產(chǎn)的豆腐干、豆腐衣等來送給我父親下酒。同時在小侶伴中,王囡囡也特別和我要好。他的年紀(jì)比我大,氣力比我好,生活比我豐富,我們一道游玩的時候,他時時引導(dǎo)我,照顧我,猶似長兄對于幼弟。我們有時就在我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玩耍,有時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見我倆一同玩耍,必叮囑囡囡好好看待我,勿要相罵。我聽人說,他家似乎曾經(jīng)患難,而我父親曾經(jīng)幫他們忙,所以他家大人們吩咐王囡囡照應(yīng)我。
我起初不會釣魚,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他大伯買兩副釣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許多米蟲,浸在盛水的罐頭里,領(lǐng)了我到木場橋頭去釣魚。他教給我看,先捉起一個米蟲來,把釣鉤由蟲尾穿進(jìn),直穿到頭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說:“浮珠一動,你要立刻拉,那么鉤子鉤住魚的顎,魚就逃不脫?!蔽艺账痰脑囼?yàn),果然第一天釣了十幾頭白條,然而都是他幫我拉釣竿的。
(節(jié)選自豐子愷《憶兒時》,有改動,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diǎn)撥
“他到米桶里去捉許多米蟲,浸在盛水的罐頭里,領(lǐng)了我到木場橋頭去釣魚。他教給我看,先捉起一個米蟲來,把釣鉤由蟲尾穿進(jìn),直穿到頭部,然后放下水去”中用了一系列動詞,“捉、浸、領(lǐng)、鉤、穿、放”,將釣魚前后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
小練筆
選用恰當(dāng)?shù)膭釉~,描述一下自己制作某一手工的過程,記得要將準(zhǔn)備工作也交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