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亞
這是初初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訪。當初初走進南京一中初中部小會議室時,范悅航已經(jīng)在那里了,他個子高高瘦瘦的,正和老師聊天,見到我走進來,他主動say hi,一點也不害羞,那種大方、自信帶著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在交談中,初初觀察到他是一位表情很豐富、肢體語言使用得特別好的中國孩子,是的,你可以腦補西方小孩子講話時細微的面部表情和恰當?shù)闹w動作!采訪結束后,攝影師給他拍照,沒想到他主動找初初合影,讓人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呢。
范悅航身上最大的亮點是他極高的英語演講水平,當然還有非常好的英語成績。身為中國人,大家一出生就生活在漢語的環(huán)境里,學英語的起跑線是一樣的,但為什么有人英語越學越好,而有的人卻學得很吃力?或許你可以在范悅航的經(jīng)歷中找到答案。
范爸爸自己上學時英語成績不好,他工作后深感英語的短板給他帶來的困擾,于是他不想自己的兒子英語也不好。范悅航說:“爸爸覺得學好英語很重要,但不能像喂飯一樣強行塞到孩子嘴里?!彼职志蛶е》稅偤娇吹鲜磕岬膭赢嬈?,那光怪陸離、奇異夢幻的世界瞬間吸引了一個小孩子的目光,但動畫片里的主人公是講英語的,于是爸爸開始帶著他學英語。注意,是爸爸和他一起學英語,不是讓范悅航自己學英語。爺倆在家里利用網(wǎng)上找來的教材,一步一步地學習。爸爸經(jīng)過精心比較,決定采用臺灣賴世雄的英語學習法,這是一套別樣的教材,范悅航學得津津有味。到他三四年級時才結束“賴氏英語”的學習,這時他已經(jīng)對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并有一定的基礎了。于是,爸爸和他共同開啟了新概念英語的學習。在學習新概念英語時,他堅持背課文并不斷溫習,他說:“每次重新背誦學過的課文時,會發(fā)現(xiàn)有新的認識,這恐怕就是‘溫故而知新吧?!?/p>
近年來,范悅航喜歡上了看帶中英文字幕的原聲電影,至今已看過兩百多部了。初初好奇地問,遇到電影里聽不懂的單詞怎么辦,范悅航說道:“看電影不一定要把里面每一個單詞都搞懂。反之,倒是學到了一些純正的英語語言,包括俚語等,發(fā)現(xiàn)英語也是非常靈活多變的?!彼又f,“英語單詞不要死記硬背,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看看什么意思。在看電影、讀英語文章時如果再遇到那個詞,再查字典,直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自然記住了。”
就是這樣,從幼兒園到初中,他從自學英語中慢慢摸索出了一條學習的自由之路,他周末都是在家里自學,而且效果很好。他說的一段話讓初初印象深刻:“有許多人認為,要想學到更多、更扎實的知識,跟著老師學或者去上輔導班才可以,根本不是這樣的。其實在輔導班,老師也會給題做,然后再講解,這只是一個加壓的過程,這樣會讓學生負擔越來越重。而對于很難的題目,在輔導班或學校,老師講過了,你覺得你也懂了,覺得特別高興,但實際上下次再遇到的時候,你不一定會。倒不如自己在家里慢慢靜下心來,去總結并思考這樣的題到底是怎么解決的,把思路理清楚,到下次遇到這樣的題目時就會做了,不一定需要到輔導班學習。”
好多人對學霸的刻板印象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戴著厚厚的眼鏡,端坐在教室里,雷打不動,課間也不上廁所,好像也沒什么愛好和情趣……范悅航絕對是個例外!他自己說:“我在班上不是一個特別乖的學生。我會經(jīng)常在課上插老師的話,有時把大家逗得哈哈笑。有時會因為這個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談話,但我不在乎被批評,因為我覺得自己這種做法能給大家枯燥乏味的初三生活帶來一些歡樂,也挺值得的?!?/p>
或許這是他學到了英語的精髓造就的。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語言,想要學好一種語言最好是學會它獨特的思維習慣和其背后的文化。我們都在網(wǎng)上、電影、電視里看到過西方國家的學生,他們陽光開朗、愛說話、愛交際,說話語調明快,并配合肢體語言和表情,充分表達自我。范悅航同學就是這樣的中國學生,比如初初在采訪中問到他生活自理能力怎樣,只見他把嘴嘟了起來,頭稍微低下,眼睛在四處轉,露出一副難為情又略帶思考的表情,初初從這副表情里猜想他的回答是否定的。果不其然,他說平時爸媽都會讓他洗自己的衣服,也會幫父母干家務,但他認為這些不代表自理能力強,他說:“自理能力不僅包括做家務,還要有在社會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我覺得自己的這些能力還不足夠?!边@回答讓初初很意外。
他還特別陽光開朗、單純、開心。他喜歡和小孩子玩,就是那種小區(qū)廣場上來回跑的小朋友。他說這些小朋友特別單純,和他們在一起自己也變得很開心,內心變得純凈。他看到小區(qū)廣場上有小朋友玩時,都會主動跑過去“搭訕”。他最喜歡和那些“小不點”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他當然愿意當那個獨一無二的貓咪。在他看來,在大家都會選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的老鼠時,扮演貓咪這個角色是肯擔當?shù)谋憩F(xiàn)。
所有這些,他自己歸結為是學英語帶來的,他這樣說:“學英語把我自己鍛造成了一個比較開放、稍微有些瘋狂又不過火,對任何事物都充滿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