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蘭
語文,即語言和文字的簡稱。是語言,就必須說出來,如果不能說出來,它就成為一種符號,起不到交流的作用了。瘋狂英語的教學方法其實就是一種語言的教學方法,它讓學習語言的人開口說出英語,使語言真正地用來交流,這也是瘋狂英語能風靡全球的原因。同樣的道理,不開口的語文也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語文。小學生初入課堂學習語文,就必須開口說語文,為學生的交流打好基礎。因此,讀課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新課前閱讀——認識生字,了解文章大意
在新授一篇文章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新課內(nèi)容,并且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快速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速度的催促下,減少了思考的時間,使學生對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就有了最初的直覺式的認識和記憶。例如,在講解《倉頡造字》一課時,我就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進行課前閱讀。第一,課文中有哪些字不認識?第二,請簡要敘述造字的背景和過程。第一個問題比較客觀,學生的觀點大同小異;對于第二個問題,由于受閱讀時間限制,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是不全面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這種看法確是原始和真實的。這樣全班學生就會帶著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去接受老師統(tǒng)一的講解,不同的學生會收獲不同的新知,為以后的進一步探究打下基礎。而這也正是我們課前強調(diào)快速自由閱讀的目的所在。
二、反復詠讀——讀出課文中的情感
《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每讀一次,都會被文章中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深深打動。為了讓孩子們讀出文章的情感,我就采用了反復詠讀的方法。讓孩子們通過仔細地閱讀,走進文章,深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最后讓他們說說這對父子的了不起究竟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通過反復閱讀使學生知道,由于父子情深,父親堅持了38個小時的艱難挖掘,由于兒子對父親的信任,14個孩子得到了解救。樸素的語言,敘述了一段艱難而偉大的解救過程,我想,每個小小的心靈都會被這對了不起的父子所震撼。又如《第一場雪》中第六自然段的雪景描寫,兒化音渲染了雪景的絢麗多姿。這一段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認真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從文中感受雪后的自然美和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之情?!叭治恼缕叻肿x?!泵鞔_指出了朗讀數(shù)量上的要求,面對一片包含新知的文章,反復詠讀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三、默讀——深入感知課文
根據(jù)課標要求,“小學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相對于出聲的朗讀,默讀少了聲音的干擾,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與課文的文字,從而多了幾分自我思考的時間,這對于深入理解課文的教學是相當有效的。小學五年級開課第一篇《竊讀記》就是一篇適合學生默讀的文章。因為默讀和作者當時讀書的心情和氣氛比較相似,更能讓學生理解當時作者的心情。由于是默讀,學生會更加專注于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他們就會讀出當時作者生活的窘境,也會讀出作者對讀書的執(zhí)著;相對于作者來說,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條件非常優(yōu)越,沒有理由不好好讀書,以此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當人的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有高層次的需求出現(xiàn)。但是作者小小年紀能克服生活的困難,認真讀書,確實難能可貴。學生在默讀的時候,腦海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幅幅作者讀書的畫面,再讓學生說體會,他們的想象空間已經(jīng)打開,所說的體會也滔滔不絕,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四、誦讀法——增加知識沉淀,提高寫作
記憶是一種思維方式,要想學生積累知識,必須讓他把對知識的記憶長久儲存,可以拿來就用。大聲朗讀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喚醒感知和想象,拓展思維空間,聯(lián)想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識記課本知識。我們都知道,默背的東西不能說出來,而且容易忘記,只有大聲朗讀,才能真正達到背誦和記憶的效果。小學生的感性記憶是最好的,尤其在講授古詩詞等課文時,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誦讀,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并感受語言獨特的魅力,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知識沉淀,也為寫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師范讀——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為學生范讀,會給學生樹立一個愛讀書、愛朗讀的好榜樣,學生會十分喜歡模仿教師的朗讀語氣、語調(diào)、表情、手勢等。所以,教師在范讀前一定要精心準備,準確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普通話要標準,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跟錄音或錄像練習幾遍。當然,也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語調(diào),最好能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受出發(fā),在感受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才會自然真切。
總之,“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讀”的培養(yǎng)和訓練,只有通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學生的刻苦訓練,才能真正展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藝術(shù)魅力。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