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摘 要:初中音樂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同時促進學生品德素質、智能素質的提高,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幫助有音樂愛好的學生形成某一方面的音樂特長。但是,目前初中音樂教育水平停滯不前,學生吸收能力低,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大部分學校已經把音樂課當作自習課來對待。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對初中音樂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番探索,以期完成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建構主義;初中音樂;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心理學派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被譯為結構主義。它是以圖式為基礎與核心,包括“同化”“順應”“平衡”,以“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為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以“學習的含義”和“學習的基本方法”為主要內容。建構主義自20世紀8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國,并逐漸興盛起來。而音樂課程的設計,要想達到一定的目標,在作為非考試科目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學生的興趣。
一、明確學習的含義,對癥下藥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1.“情境”: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音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并把情境創(chuàng)設看作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例如,在進行音樂賞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課前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于本節(jié)音樂欣賞的環(huán)境。在欣賞貝多芬的《月光曲》時,應當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在參與跳竹篙的情境中學習《阿細跳月》。
2.“協(xié)作”:協(xié)作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協(xié)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進行教學前,老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以3人或5人組去了解音樂家的成長歷程、本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闡述對本曲的想法。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協(xié)作,分析其背景。
3.“會話”:會話是協(xié)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計劃;此外,協(xié)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智慧)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因此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了解學習的方法,逐一攻破
建構主義所持的觀點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是音樂學習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是“教”。但是,兩者也不是各不相關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1.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音樂學習者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1)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搜集來的資料進行分析,對于不同類型的有可比性的音樂作品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2)教師的作用不僅在于引導,更要幫助學生產生學習動力,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和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新舊知識來構建學習音樂的意義,感受學習音樂的美好,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除了教師與學生的配合外,外部環(huán)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要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而非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情景的設計不能僅僅體現(xiàn)在開場白部分,而要貫穿始終。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此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是針對學習音樂環(huán)境的設計而非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與支配,而學習音樂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因此,當提供這一環(huán)境時,學生便會主動去接觸音樂,接受音樂的熏陶。
3.在外部環(huán)境配合的基礎上要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為了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里利用這些媒體和資料并非用于輔助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式探索。對于音樂相關資源應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問題,是主動探索過程中迫切需要教師提供幫助的內容,初中音樂教學任務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08.
[2]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鄭莉.現(xiàn)代音樂教學方法與教學研究[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