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國+何敏+李志堅+黃妙興+李笑青
【摘要】 目的 分析返流性食管炎(RE)與精神因素的關聯(lián)性。方法 10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經過焦慮與抑郁評價系統(tǒng)評定后有78例患者評分異常, 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方案分為常規(guī)組及實驗組, 每組39例。常規(guī)組給予奧美拉唑治療, 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心理癥狀評分、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藥物不良反應。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心理癥狀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心理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為(0.90±0.43)分, 低于常規(guī)組的(1.23±0.4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結論 返流性食管炎與精神因素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性, 臨床上應及時進行積極治療, 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緩解不良情緒。
【關鍵詞】 精神因素;返流性食管炎;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10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flux esophagitis and mental factor CHEN Rong-guo, HE Min, LI Zhi-jian, et al. Guangdong Dongg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flux esophagitis (RE) and mental factor. Methods There were 78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cores by evaluation system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102 reflux esophagitis patien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by computer random grouping scheme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omeprazole for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received paroxetin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hange of mental symptom scor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tegral,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mental symptom scores of somatization, forced symptoms, anxiety, depression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ntal symptom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hostility, terror, paranoia, psychosis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clinical symptom integral as (0.90±0.43) points than (1.23±0.42) poi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nclusion Reflux esophagitis and mental factors have very close correlation, ac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in clinic to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bad feelings.
【Key words】 Mental factor; Reflux esophagitis; Analysis
返流性食管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 屬于一類消化系統(tǒng)疾病[1], 近些年來該類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 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有研究顯示出現返流性食管炎的因素較為復雜, 包括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2], 并逐漸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為此,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返流性食管炎與精神因素的關聯(lián)性, 并采取積極的臨床治療, 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本院就診的返流性食管炎患者102例,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常規(guī)診斷后顯示疾病被確診, 對本次實驗均知情同意, 同時將胃腸道腫瘤、消化性潰瘍、硬皮病、糖尿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繼發(fā)性返流性食管炎患者排除。102例患者中男54例, 女48例, 年齡22~68歲, 平均年齡(45.63±7.46)歲。10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經過焦慮與抑郁評價系統(tǒng)評定后有78例患者評分異常, 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方案分為常規(guī)組及實驗組, 每組39例。
1. 2 方法
1. 2. 1 常規(guī)組 采取奧美拉唑進行治療, 連續(xù)治療4周, 之后再對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進行評分。
1. 2. 2 實驗組 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 給藥20 mg/次, 1次/d , 連續(xù)治療4周, 之后再對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進行評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心理癥狀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定。量表共包括90個條目, 每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價, 用于判斷兩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癥狀, 評價指標包括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恐怖、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方面, 評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越佳, 治療效果越好[3]。
1. 3. 2 臨床癥狀積分 無癥狀為0分, 輕微自覺癥狀為1分(輕度), 存在自覺癥狀但是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為2分(中度), 存在自覺癥狀并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3分(重度), 評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顯著[4]。
1. 3. 3 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比較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心理癥狀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心理癥狀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心理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為(0.90±0.43)分, 低于常規(guī)組的(1.23±0.4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 血、尿、便常規(guī), 心電圖檢查、肝腎功能均未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實驗組出現2例輕微的頭暈、惡心癥狀, 數日后自行消失, 未對疾病治療造成影響。
3 討論
近些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等, 導致返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在返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病因素中, 精神因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的慢性疾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礙情況。若患者治療效果不佳, 將會使得臨床癥狀反復發(fā)作, 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 長期處于反酸癥狀, 使得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繼而導致精神壓力增加, 出現各種負面情緒。
本次研究選取10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經過臨床分析后顯示78例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癥狀, 進一步說明該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礙情況。因此, 及時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 進一步緩解不良情緒的意義重大, 幫助患者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對于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來說, 在酸性胃液或者酸性胃液與膽汁返流等作用下, 將導致患者出現食管黏膜炎癥、糜爛等情況[5], 另外, 由于該類疾病患者心理壓力較大, 在高度緊張的情緒下, 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慌等多種不良情緒, 進而使得日常生活質量下降。如何將返流物中的pH值進行提高并將食管酸暴露減少十分重要, 利于可以幫助患者緩解不良癥狀。臨床上多半對該類疾病患者采取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 從而有效抑制胃酸, 該類藥物可持續(xù)有效的抑制胃酸, 減輕燒心、反酸等臨床癥狀, 并進一步改善患者心理與軀體功能[6]。
對于軀體疾病患者來說, 發(fā)生心理障礙的幾率相比健康人群明顯更高, 并使得疾病預后情況受到影響。對于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來說, 由于身體上的疼痛容易引發(f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使得中樞信號傳入改變, 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將引發(fā)內臟高敏感性, 進一步加劇了返流癥狀, 并消弱抑酸效果。另外, 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是導致該類疾病患者就醫(yī)的一類重要因素, 臨床上應積極進行干預, 幫助患者及時消除不良情緒, 解除心理障礙, 回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中。
對于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來說, 軀體癥狀、抑郁、焦慮、強迫癥狀均較為顯著, 由此可進一步得知, 心理因素可參與到該類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心理癥狀的存在還會對該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疾病診斷、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可采取身心松弛訓練等方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返流癥狀, 減少食管酸的暴露。有關學者研究認為[7], 對于伴有返流癥狀的患者來說, 相比無返流癥狀人群, 在人際關系敏感性、強迫癥狀、軀體癥狀、恐懼等方面的心理癥狀較為突出。另有學者認為,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與疾病治療失敗無明顯的相關性, 給予手術治療的患者中, 術前伴有精神心理癥狀的患者, 手術治療效果更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分析兩組心理癥狀評分可知, 實驗組在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方面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對于無典型胃食管反流?。℅ERD)癥狀的患者而言, 若給予常規(guī)治療后, 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采用抗焦慮、抑郁等精神類藥物進行治療, 對于持續(xù)存在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癥狀的患者來說, 同樣需要尋找患者是否存在相應的心理癥狀, 并給予對應的治療方案。但是目前臨床上對于哪些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對患者造成影響, 是對藥物治療效果還是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均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臨床研究。
本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采取奧美拉唑聯(lián)合帕羅西汀進行治療, 其中帕羅西汀屬于一類新型抗抑郁藥物, 具有選擇性高、不良反應少的特點, 無心血管、中樞鎮(zhèn)靜方面的藥物不良反應, 給藥后患者耐受性較佳。將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進一步改善不良情緒, 緩解臨床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心理癥狀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心理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為(0.90±0.43)分, 低于常規(guī)組的(1.23±0.4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返流性食管炎與精神因素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性, 臨床上應及時進行積極治療, 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緩解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 劉雋, 吳懷國, 李誠, 等.反流性食管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及治療.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 5(10):11-12.
[2] 高樂, 魏明, 邵明義, 等.精神心理因素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療中的影響.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6, 8(25):62-63, 65.
[3] 葉冠東.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分析.北方藥學, 2016, 13(8):46-47.
[4] 張麗, 董麗.黛力新治療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20):541-543.
[5] 周宇, 羅良德, 楊建, 等.奧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60例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9):345-346.
[6] 陳小泳.精神心理因素與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 6(6):8-9.
[7] 魚富麗, 吳苗, 馬媛, 等.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