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中越戰(zhàn)退伍大兵阿甘有一天忽然開始跑步,從美國東海岸往西狂奔,跑步途中吸引了無數的跟隨者,對那些嬉皮士一般的跑者們來說,長跑意味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改變,仿佛新宗教一般。今天的中國長跑浪潮中,更多的跑者同樣想從跑步當中尋求某種生命的哲理。
分割線
出版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跑步圣經》,被視為跑者的精神指引,全球跑步愛好者的哲學圣經,今天依然對每位跑者有啟示意義。作者喬治·希恩是一名心臟病專家,45歲那年重新穿上跑鞋,開始了自己的跑步生涯。1964年,與225名跑者一起跑了自己的第一個波士頓馬拉松賽,之后又完成了20次波士頓馬拉松賽。
書中認為,你的身體也有“思維”,跑步使你成為藝術家、英雄或者圣人,跑步使你回到童年,跑步使你獨一無二,跑步使你找回自我。這種思維“來源于運動又高于運動”,因為只有“運動的生命”才能保證我們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每天的挑戰(zhàn)。如果你找到了適合你的運動方式,那么你就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從“跑起來”到“怎么跑”,再到“跑著思考”。在這里,你可以尋獲“為什么跑步”的最終答案;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有關訓練、防止受傷和運動競技方面的知識;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跑者的堅韌,感受到跑者的胸懷;在這里,你可以聆聽偉大思想家和運動者的精神;在這里,你更可以與身體中的“思維”對話。
《跑步圣經》關于跑步有很多精妙的論述:跑步的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盡管對于很多人來說,跑步和走路都是極其“無聊”的事情,但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往往是我們所忽視的東西,比如空氣、陽光、水,還有跑步;跑步時,有規(guī)律的步伐節(jié)奏就像是一個過濾器,慢慢將你的壞脾氣、你的壞情緒、你的種種怨恨、你的種種壓力都過濾掉,汗水流出,即便是熱天,心也涼快得像根黃瓜一樣;跑步跑到后面的時候,身體會有很奇妙的變化,起初,你對外界的環(huán)境會變得敏銳,慢慢地,你對自己的身體會變得敏銳。
對于正想嘗試的初跑者來說,這本書也有一種激勵你跑起來的力量。作者認為,跑步沒有攻擊性,并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要比下去的敵人,去跑步前,你只需要戰(zhàn)勝自己的懶惰,而在跑步時,你要戰(zhàn)勝的,就是前一次跑步時的自己。這是一種隱忍的自我訓練的方式。而且,這也是一種最大眾的方式,你所需要的,只是一雙適腳的鞋子,還有一點愿意打開房門跑出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