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李莉
“五落實” “五走進”(具體見《黑龍江教育·中學》2017年第5期)是我們在深化和推進“三常規(guī)”“五結(jié)合”成人教育德育教育工程的過程中,所提出和倡導的又一個新的舉措,這一由理論向?qū)嵺`、由校內(nèi)向校外的德育教育導向模式的演變與開啟,為我校成人教育特色的研究與探索、實踐與創(chuàng)新,又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落實責任,在感恩回報中走進家庭”是我們開展成人教育特色,創(chuàng)設“五走進”德育實踐的第三步戰(zhàn)略構(gòu)想,即在確立 “立足感恩基點,溫馨回報家庭”的基礎上,認識家庭、走進家庭,并承擔起服務于家庭的義務與責任,其目的,一方面幫助學生在了解父母辛勤,感受父母不易的同時,明確自己當好家庭小主人所應擔負的義務和責任,進而學會主動承擔家務,為父母分憂解難;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在家務實踐過程中的遵循程序做事、專注做事、認真做事等好品質(zhì)、好習慣的培養(yǎng),完善求變求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謀求樹立自主家庭責任意識的途徑,激發(fā)學生自我當好家庭小主人的強烈欲望,為營造溫馨甜美的家庭氛圍,謀求幸福和諧的家庭情境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一、立足感恩基點,理性關注家庭
感恩,不只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現(xiàn)代文明的體現(xiàn)。所以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是讓學生了解感恩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享受,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本著這樣一種理念,我們在“立足感恩基點”的基礎上,以“理性關注家庭”為前提,開啟了把“回報家庭只是一種應盡義務”的消極情感轉(zhuǎn)化為使人內(nèi)心愉快的家庭感恩實踐體驗活動,以此在學生認識家庭,走進家庭的同時,明確感恩,體悟感恩,愿意感恩,并學會感恩,促成學生在家庭感恩實踐體驗活動中的良好心態(tài)、積極狀態(tài),以及關愛、尊重他人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進而推進學生在家庭感恩實踐體驗活動中,有情有義地生活和健康、快樂、幸福、活潑地發(fā)展。
家庭感恩實踐體驗活動示例一:認識父母感恩教育活動記錄表。
1.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屬相、星座和職業(yè)。
2.說說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最喜歡什么顏色?業(yè)余生活中的興趣有哪些?
3.說說爸爸、媽媽的身高、體重以及平時最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4.說說爸爸、媽媽平時最喜歡的歌曲、電影和運動。
5.說說爸爸、媽媽最難忘的事情各是什么?
6.說說爸爸、媽媽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煩惱是什么?
7.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認識的?他們的結(jié)婚紀念日是哪一天?
8.說說爸爸、媽媽年輕時心中各自的夢想是什么?他們對你目前的希望是什么?
9.說說爸爸、媽媽人生發(fā)展上最大的遺憾各是什么?
家庭感恩實踐體驗活動示例二:走進家庭感恩教育活動記錄表。
1.爸爸、媽媽每月的工資收入共計多少?每年總收入合計多少?
2.爸爸、媽媽每年為你花費的錢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3.每年各種花費累計共多少元?項目類別包括……
4.每個月生活費平均多少元?每年按9個有效的學習月份計算,每年生活消費多少元?(生活消費:電話費、伙食費、零食消費、交通費、置裝費、上網(wǎng)費、日用品費……學習消費:學費、學習用具、課本費、練習冊、補課費……)
5.寫一寫,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時間?(列出具體項目。)
6.說說自己與父母交流的情況。(簡述其中一次令你觸動最大的交流經(jīng)歷。)
7.記錄一則家庭中,你父親或母親生活中讓你感動的小故事。
8.你目前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么?你感覺父母是什么態(tài)度?
9.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
10.看茫茫人世間,聽盡滄桑物語,置身于愛的海洋的你,置身于如泉澈,如玉潔的愛河中的我,感受到這平凡而又珍貴的愛了嗎?你能否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描述父母對你的愛呢?(200字左右。)
11.粘貼一張全家福照片,并簡述這張照片的來歷。
12.父母這樣愛我們,生活中的我們該怎么做呢?(寫出自己對家庭責任的承諾。)
二、樹立服務意識,踐行家庭責任
在學生認識、走進家庭的基礎上,我們又通過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參與家庭管理、投身家務建設的過程中,親身體驗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強化自我服務家庭的責任意識。
為了使學生的這種家庭服務責任意識能夠落到實處,我們一方面協(xié)助家長依據(jù)學生年齡、知識和閱歷的特點,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服務崗位,通過這些力所能及的職責奉獻,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家庭主人翁意識,為每個學生的家庭責任的培養(yǎng)提供服務的舞臺;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設計由家長監(jiān)督、學生獨立填寫的家庭服務實踐反思記錄表,加大對學生家庭責任踐行的督察力度,以此在學生感性實踐、理性提升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家庭服務責任意識的自覺性、自主性和自制性。
服務家庭感恩教育活動記錄表:
1.給父母設計一張生日或節(jié)日賀卡。
2.我為爸爸、媽媽講述開心的故事。(梗概簡述,100字左右。)
3.我給父母捶捶背,或打一盆水,洗一洗腳……
4.我給父母過生日,贈送親手制作的禮物。
5.我送給父母的人生祝福語是什么?
6.記述自己做家務時的體會、感受。(如,打掃衛(wèi)生、疊被、洗碗、洗衣物等。)
7.記錄一則家庭中,你父親或母親生活中讓你感動的小故事。
8.你目前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么?你感覺父母是什么態(tài)度?
9.請用一件物品,或一種動物或一種食品來形容對家庭的感受,并說出理由。
10.以“今天,我來做家長”為題,提綱式記錄這一天你為父母所做出的付出性勞動,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11.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
12.看茫茫人世間,聽盡滄桑物語,置身于愛的海洋的你,置身于如泉澈,如玉潔的愛河中的我,感受到這平凡而又珍貴的愛了嗎?你能否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描述父母對你的愛呢?(200字左右。)
13.粘貼一張全家福照片,并簡述這張照片的來歷。
14.父母這樣愛我們,生活中的我們該怎么做呢?(寫出自己對家庭責任的承諾。)
通過上述認識家庭、走進家庭,尤其是服務家庭的系列感恩活動的理論提升和實踐體驗,真正使每一位參與的學生在心靈深處體悟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在明確感恩是人性善良的反映,是文明社會最基本的道德準則的基礎上,生發(fā)出對父母由衷的崇敬與熱愛之情,真正做到從理論上懂得子女作為家庭成員要為家庭的幸福美滿出一份力,當好家庭小主人主要應做到哪些;從情感上激發(fā)了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提升了學生愿意參與家庭建設,愿意回報感恩父母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自制性;從行為上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承擔家務,盡力分憂解難的家庭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雖然一年多來的家庭感恩教育實踐體驗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令社會贊嘆,令學校驚喜,令家庭欣慰的轉(zhuǎn)變,但我們深知,在家庭的認識、走進、服務的感恩回報的漫長征途中,對于學生,養(yǎng)成自覺勞動習慣,鍛煉動手能力;做到有條有理,遵循程序做事;訓練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和分配能力,培養(yǎng)自我專注做事的習慣;養(yǎng)成對家庭盡責,做事認真的品質(zhì)等諸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引領、扶持和幫助,作為教育者,要時時告誡自己,面對學生,他們的成人永遠是過程,沒有結(jié)果,因為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