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為為,吳 濤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北京 100191)
2007~2016年廊坊市布魯氏菌病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董為為,吳 濤*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北京 100191)
目的 分析廊坊市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我院2007~2016年收治的布魯氏菌病患者1152例作為研究對象。結果 廊坊市共計發(fā)生布魯氏菌病共1152例,發(fā)病至就診間隔0~1552天,年齡3~81歲,兒童布病16例。結論 廊坊市布病多呈散發(fā),多數(shù)在急性期內就診,兒童布病有增多趨勢,應繼續(xù)加強防治工作以控制布病流行。
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預防控制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rucellosis)是布氏菌屬的細菌侵犯機體后引發(fā)的傳染-變態(tài)反應性人獸共患病,為法定乙類傳染病[1]。布病危害人群健康,也影響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和國計民生的需求。對廊坊市記錄的布病患者資料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流行病學資料來自《中國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及個案調查等,人口學資料來自廊坊市統(tǒng)計局。
1.2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描述性流行病學統(tǒng)計方法,使用SPSS19.0和Excel 2007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概況
審核時間在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現(xiàn)住址屬于廊坊市地區(qū)的布病患者共計1152例,年均發(fā)病率2.5/10萬。
2.2 發(fā)病時間分布
布魯氏菌病全年均有發(fā)病,4~6月為發(fā)病高峰期,見圖1。
圖1 2007~2016年廊坊市布魯氏菌病疫情時間分布圖
2.3 發(fā)病到診斷時間間隔分布
廊坊市布病患者感覺不適到確診時間間隔是0~1552天,平均33.21天,在31天內就診的有886例(76.91%),在90天內就診的有1077例(93.49%)。
2.4 年齡和性別分布
男女性別比3.86:1;年齡3~81歲,平均43.34歲。2008年報告第一例兒童布病,2008年1例,2009年0例,2010年1例,2011年2例,2012年4例,2013年2例,2014年1例,2015年4例,2016年1例,0~4歲4例,5~9歲7例,10~14歲5例,15~19歲25例,男13人,女3人。
2.5 職業(yè)分布
廊坊市布病發(fā)病最多的是農民,達698例(60.59%)。
布病在廊坊市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病,布病的急性期通常指發(fā)病3個月以內[1],大部分布病患者能在急性期內就診。近年來兒童布病患者出現(xiàn)增多趨勢[2],兒童患者通常指發(fā)病年齡在0~14的布病患者[3],廊坊市2008年9月10日報告第一例兒童布病,患者張某,男,11歲,回族,開發(fā)區(qū)人,發(fā)熱關節(jié)痛一月余,其村大量養(yǎng)殖,患者有羊的直接接觸史。寧夏布病門診兒童就診者陽性率達40.0%,最小者6個月[4],兒童可通過直接接觸或氣溶膠吸入等方式而感染布魯氏菌[5]。
上世紀90年代末布病疫情出現(xiàn)回升,布病是廊坊市主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或源于野生動物[6],影響其發(fā)病的自然因素包括溫度、濕度等,社會因素包括過度開發(fā)、砍伐森林等,流動人口是傳染病暴發(fā)流行的高危人群,也是疫區(qū)與非疫區(qū)間的傳播紐帶。布病可轉成慢性,遷延不愈,有較高的復發(fā)率,而且影響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大部分布病患者接觸史明確,食用帶菌乳肉、吸入帶菌塵埃也可致病,在具備了條件后有可能出現(xiàn)爆發(fā)或流行。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對布魯氏菌病的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情的發(fā)展。加強布病防治措施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提高布病防治重視程度,疾控中心、相關畜牧部門需不斷加強合作,對協(xié)調機制進行建立,對布病防控責任進行明確,依據(jù)當?shù)貙嵡閷Ψ揽剡M行制定,并不斷對監(jiān)察工作進行強化,使相關防控措施可以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實現(xiàn)布病的有效防治[7]。另外,不斷加強相關防疫、檢驗、疾病控制等人員的培訓力度,使其對布病臨床認癥、病情監(jiān)測、健康宣教等能力提升,從而實現(xiàn)布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與防控。(2)不斷將對相關從業(yè)者的健康宣教力度加大,指導相關從業(yè)者定期圈舍、屠宰場、擠奶工作場所等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置,對于屠宰后的污物、吸奶器、家畜流產物,需進行嚴格消毒或無害化處理。另外,對于飼養(yǎng)員、屠宰工、擠奶工、畜牧產品加工者等,需指導其將個人防護工作做好,不要赤手對家畜皮毛、流產物等進行接觸。(3)不斷加強對民眾的健康教育,牛羊肉等不要生吃,需煮透,如果有長時間發(fā)熱、多汗等出現(xiàn),應及時對相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以實現(xiàn)布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1] 肖東樓.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第一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14.
[2] 米景川,張慶華,尉瑞平,宋利桃,鄭 重.內蒙古人間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征[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0,(01):34-36.
[3] 王宇樞,李 悅,王 銳,王伯群.10例兒童布魯桿菌病探討[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5,(01):46.
[4] 靳 峰,李 銀,胡興中,馬天波,陳建杰.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布魯氏菌病門診就診者陽性率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 (10):1213-1215.
[5] 倪慶翔,鄭 劍,陳 祎,魏晶嬌,潘瓊嬌.溫州市一例兒童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J].預防醫(yī)學,2016,(08):830-831+834.
[6] 唐家琪.自然疫源性疾病[M].第一版.科學出版社,2005.
[7] 王 凱,張志宇,劉祥寧,等.88例布魯氏菌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及臨床特點分析[J].微生物學雜志,2014,(4):97-100.
本文編輯:趙小龍
In langfang city in 2007 ~ 2016 brucella diseas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DONG Wei-wei,WU Tao*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langfang ci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s 1,152 cases of brucellosis were studi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16.Results There were 1,152 cases of brucellosis in langfang city,from 0 to 1552 days,ages 3 ~ 81 years,16 cases of child disease.Conclusion Brucella in langfang city is shown more send out,most in the acute period,children brucella has increasing trend,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o control the un-epdemic pop.
Brucellosi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ontrol and prevention
R516.7
A
ISSN.2095-8242.2017.21.3965.02
吳濤(1973-),女,博士,副教授,Email:twu@b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