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其國
袁世凱死于民國五年農(nóng)歷五月初六(1916年6月6日),不少書籍和文章提到袁的死,皆稱他系“憂懼而死”。而說起袁的憂懼,自然會令人想到袁“洪憲帝制”夢的破滅。不免會讓人產(chǎn)生錯覺,即似乎只要袁能繼續(xù)坐在“洪憲皇帝”的“龍椅”上,免受憂懼之困,他就不會“憂憤成疾”,生命也自然會延續(xù)。這就是將袁的死亡簡單歸結(jié)于政治原因。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袁在57歲時去世,是另有原因的。正是這個原因決定了即使袁的“洪憲皇帝”繼續(xù)當下去,他的身體狀況也已注定,高壽與他無緣。
袁自小身體強壯,后來又進軍隊歷練,人們因此有理由推斷,中年以后的袁即使染疾,也不至于就此撒手歸天。殊不知袁身體后來的所謂健康強壯,其實恰恰掩蓋了這表象后面的不良生活方式。
據(jù)1913年即在袁麾下任職的陶樹德回憶,乃父與他兩代人在袁帳下奔走,他本人更是隨侍袁左右直至袁去世。他說袁每天凌晨五時起床,之后進辦公室批閱文件,“然后喝茶、牛肉汁、雞汁。七時早點,包子四色,雞絲面一碗(一般僅吃包子一兩個,余下由侍從分充早點)”。“十時左右,進鹿茸一蓋碗。十一時許,進人參一杯。中午十二時午餐”。下午“點心為西餐,然后服自制活絡丹、海狗腎。七時晚餐……”不難看到,袁所食用的“多為補血強身、滋陰壯陽者”。由于過分補血強身,導致袁經(jīng)?;佳劳矗蟊忝亟Y(jié),以致每隔三二天就要請中醫(yī)診治或灌腸……據(jù)袁世凱女兒回憶,其父午餐最愛吃清蒸鴨子,尤其入冬后“每餐必吃”。除此之外還有紅燒肉、肉絲炒韭黃等。須知人患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吃入了不當食物。而人體對食物過度的攝入、滯留、累積打亂了自然的平衡,積存在人體里也會逐漸變成“萬毒之源”。
袁從二十五六歲起就天天吃補品,“常常一把一把地將人參、鹿茸放在嘴里嚼著吃”。就短期而言,此時袁給人的印象也許確是體質(zhì)強健。但就中醫(yī)的醫(yī)理來說,人參、鹿茸等,都是熱性的補品,他卻成年累月地在吃,日子長了,是不會不影響他的健康的。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在袁的日常食品中,難覓蔬菜、水果的影子。遠古時我們的祖先就一直以果實為主食,可見不管社會文明怎么進步,飲食文化如何變化,人體消化器官的構(gòu)造、消化過程還是和古人一樣。明乎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袁越是進補,越會加速他走向死亡的步伐。直到袁56歲時他才黯然嘆道:“我的身體不行了,參茸補品不能接受了?!?/p>
袁的短命,除了飲食、滋補“出格”外,再一原因就是傷于情色。袁妻妾成群,不下十數(shù),她們共為袁生育了32個子女。據(jù)陶樹德回憶,這些孩子小時候“多肥頭大耳,一如乃父,稍長即均不甚結(jié)實矣。當時北京流行一句歇后語:‘大總統(tǒng)的兒子——人參鹿茸。即指此”。所謂“多肥頭大耳”,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小胖墩。
袁自以為多攝入滋補品,就會補身壯陽,其實他不知,人參鹿茸作為高級滋補品,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服用的。像袁這樣沒有節(jié)制的胡亂服用,就像縱欲一樣,會對身體產(chǎn)生巨大的傷害,長此以往,勢必付出生命的代價。
(摘自《歷史風》2016.10.31)B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