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游
春風吹
春節(jié)的喜慶還沒走遠,春風就腳跟腳地趕來了。也許春風原本是跟春節(jié)一起來的,只是我們因為愛湊春節(jié)的熱鬧,忽略了春風的存在。春風是春天的使者,不僅給我們送來了歡快的節(jié)日和美麗的風景,也給我們送來了溫暖與祥和。
春風剛來的時候是溫和的,溫和得讓我們不易感覺到她的到來。“吹面不寒楊柳風”,大約說的就是這種細如柳絲的春風,它似乎沒有固定的方向,喜歡前后左右地亂吹一氣,卻無處不在,讓人能從各個角度感受春的溫暖。
河邊楊柳枝上萌動的新芽,細細的綠綠的,藏在飽經(jīng)寒冬風霜的枝條上,不注意還不容易發(fā)覺,新綠是我們最先看到關于春風的影子。
春風來了,寒冷還不肯輕易褪去,它在伺機反撲。寒風是寒流的急先鋒,趁著陰雨天氣再度來襲,它們用陰冷來對付暖和的春風,想一舉奪回它們被春風占領的地盤。為了徹底趕走寒冷,春風漸漸加大了力度,日夜不停地吹呀吹,把寒流一點點往北趕,直到到達它們想去的目的地,才肯停歇一會。
春風吹過的地方,不論是田野,還是山崗,草芽一點點探出頭來,樹葉也張開睡意惺忪的眼睛,爭相一睹春姑娘的風采。這時春姑娘還在遠方,等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的時候,春姑娘就會光臨,她跟小草、樹木和小鳥一起,盡情唱歌,盡情舞蹈,把春天的主題渲染得淋漓盡致。
夜晚來臨,春風時時在叩打我的窗戶,呼呼的,一聲接著一聲,執(zhí)著而頑強,仿佛要破窗而入一樣。這樣的夜晚,我往往什么也不做,放松心情,靜下心來,呆在房間里靜靜地傾聽春風的聲音,默默地感受春風的力度,漫無邊際地想象在春風的吹拂下,荒蕪的土地上,怎么魔術般地長出嫩嫩的新芽來。
春風就這么呼呼地吹著,一陣比一陣緊,綿長而有力,大有不把春天送到每一個角落,誓不罷休的勁頭。當然,我不可能像花兒一樣在春風下綻放絢麗的色彩,但我的心也不會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寧靜。春風來了,種籽都會蘇醒,何況一顆不甘寂寞的心靈。對迎面而來的春風,任何時候,我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春風像吹醒小草和樹木一般,一點一點吹亂了我的思緒,面對一個新的春天,我常常無法入眠。時光短暫,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太雜,忙碌往往讓我無法停下腳步,仔細欣賞一下眼前春光的明媚。更多的時候,我只能在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靜聽春風歌唱,細品人生的無奈和感傷。其實,我也想像春風那樣,自由自在地飛到想去的地方,過自己向往的生活??上?,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由于放不下的世俗的牽絆,我只能像一棵小草一樣呆在原地,坐待春風的光臨,在等待中飽嘗徘徊,飽嘗失落,然后在寂寞中緩慢成長,只是最大程度地爭取生長得舒心一點和開心一些。
春風吹,百草長。春風過處,大地復蘇,不久便是春暖花開的美麗景象。春光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希望。對春的向往,對春的眷念,讓我們對春有一種特殊的與生俱來的親切感。期待走進春天,期待擁抱春天,是每一個人在春風吹拂下心里最強烈的愿望。
走向春天的路總是那么漫長,免不了有那么一些曲折和坎坷,重要的是我們要行動起來,要朝著春天邁開腳步,只有隨著春風上路,跟著春風一起飛翔,最后我們才能到達心中希翼的那個美麗的春天。
在一朵花兒上綻放的春天
春天像一個調皮而又愛美的小姑娘,有時在梨花上綻放,有時又在桃花上燦爛,還不忘藏在杏花中,和蜜蜂一起飛舞,和小鳥一起吟唱,春天到哪里,她都愛舉辦一場歡樂的歌舞會。
家里的那棵桃樹,有一些年頭了,樹桿如虬,樹枝疏而曲,像一幅古老的水墨畫,尤其是在冬末春初時分,落光了葉的樹枝上奇跡般長出嫩嫩的花蕾,當夕陽把它的身影投映在白色的圍墻上時,那畫面感就更強烈。可惜我不會畫畫,不然我會從這棵桃樹的身上,學到許多關于桃樹和桃花的畫法和技巧。
不會繪畫,并不影響我對那棵桃樹的喜愛。家中庭院里有關春天的訊息,總是由那棵桃樹傳達。每年春節(jié)過后,在我們不經(jīng)意間,那彎曲的樹枝上突然會冒出一個花蕾,開始時只有米粒大小,幾天就有黃豆那么大,而且數(shù)量也由原來的一個,長成一串,然后滿枝滿樹的綻放。桃花開起來粉紅粉紅的,絢麗而不張揚,不像櫻花那樣濃郁,卻洋溢著春天的喜慶,這也許就是我喜歡桃花的主要原因。
在某一個早晨,從睡夢中醒來,在院子里看到了桃花的綻放,粉嫩的花瓣上露水欲滴,陽光在上面幻化出五光十色的景象,十分漂亮,心里莫名其妙地滋生出一些感動,原來是桃花的靚麗和溫婉,喚起了我心中柔弱的情愫。桃花可以開得這么美麗,我們的生活同樣也可以這樣美麗,只要我們珍愛生命,一切都可以桃花般美好。
桃花一朵接一朵開放的時候,春天就像蜜蜂一樣來了,而且總是愛在花朵上流連,久久不愿離去。桃花的香味有種獨特的氣息,甜中略帶淡淡的苦味,站在桃樹下,香味沁入心脾,叫人神清氣爽,渾身煥發(fā)出春的活力。
家中就那么一棵桃樹,在家雖然不能感受桃花盛開的大場景,但我喜歡桃花這樣幽靜和收斂的綻放,那滿山滿坡成林的桃花,對我來說太嫌熱鬧,每一樹都那么爭相競放,總有眼花繚亂的感覺。
對桃花的喜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桃子的向往。童年時,家里沒錢買水果,院子里有一棵桃樹,是讓小伙伴羨慕的事情。每年春天桃花開了,小伙伴就會像小鳥一樣飛過來,圍著桃樹看桃花。那時雖然不懂怎樣欣賞桃花的美,也不會吟關于桃花的詩,但似乎天生就跟桃樹有緣,看到桃花開放,我們的心情會異常高興,玩起來往往比平時更加盡興。
從桃花開到桃子成熟,中間有一段漫長的等待時間。大約是小孩子心急的緣故,在我們的記憶里時間總是過得那么慢,桃花在我們的驚喜中漸漸凋謝,結的桃子只有玉米粒那么大,在我們期盼中,桃子一點點生長,有核桃那么大時,我們就有些蠢蠢欲動。這時母親會不厭其煩地告誡我們,不成熟的桃子不能吃,輕的會拉肚子,重的會打擺子。開始我們不信,偷偷嘗試,結果知道了青桃子的苦和澀,方想起“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老話。桃子成熟時,我們每天都要吃好幾個桃子,要不是母親不讓多吃,大約一兩天就能把樹上的桃子全吃光。
院子里的那棵桃樹結的果子一年比一年減少,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老去。春風吹來,古老的樹枝上還會開放一些花朵,靜靜地把春的信息傳播,這一點我尤其看重。如今,我不會再刻意去計較樹上結有多少桃子,我最關心的是桃花,還有在桃花上綻放的春天,當然,還有桃樹下活力四射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