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森
古人說:“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榮達,日長聊以銷憂。讀書,為明理也;明理,為做人也。”書讀多了,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內涵。讀書,還有益于育德、勵志、啟智、明史。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對于正在成長的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F在,我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首先是故事激發(fā)法。小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因此老師可選擇一些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符合少兒兒童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等,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引導他們自己去讀去看。其次是書本引導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著名作家的經歷和代表作,以及與其相關的奇聞逸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了解有關知識。比如,在上小學語文《赤壁之戰(zhàn)》一課時,通過向學生介紹三國形成的原因、對峙、衰敗過程,以及劉備、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引導他們去探究原著。最后,還有榜樣激勵法。榜樣能使學生產生向上的心理,能讓他們有學習的榜樣。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講述一些名人閱讀成才的故事,向學生介紹名人們如何熱愛閱讀。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里熱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請他們說說課外閱讀給寫作帶來的收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要選好閱讀材料的范圍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迅速,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要根據學生的認知不同,如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帶圖畫的形象生動的故事書、中年級學生喜歡讀一些短小的故事書(歷史故事、科幻小說等)、高年級學生則喜歡思辯性較強的文章(名人成長錄、名人名句等),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心理發(fā)展,選取的書也應該有所不同。小學生的從眾性很強,他們經常對一些課文中出現的文章類型或老師介紹過的文章表現出異常的熱情,并且就老師曾經指導過的閱讀方式實施于相似文章進行模仿品讀。為此,給學生適當的文體類型,以配合教育教學中的內容。給學生選一本好書,會給學生帶來遨游多姿多彩的知識海洋,會引領學生探索古今中外的無數精彩的奧秘,也會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好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給學生一本好書、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方法,讓他們和好書交上朋友,進而讓他們成為明理之人。
三、讀書,要有正確的方法
曾經有一位知名作家說過:“讀書,不是一味的讀書”。是??!有一個正確的讀書方法和技巧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小學階段,要避免學生唇讀和唱讀的不良習慣,要讓他們學會精讀、略讀、快讀相結合。而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巧又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是現代教育教學中在閱讀這一塊必須兼?zhèn)涞木C合技巧。只有平常的閱讀有了深度、廣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效果。另外,我們老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后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學生寫讀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是摘抄文中精彩的語句,也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讀后感和筆記都不要求長短,只要學生去做,即使只有幾句話,也是可以的。我們老師還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上臺講述自己閱讀以后的感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也達到了“溫故知新”的效果。
總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要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yǎng)成的,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沒有效果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好的,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不斷的練習,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就形成了。同時,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帶頭和學生一起讀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