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點讀
嫌臟所以表示愛潔,因此清潔成癖的人寧可不洗澡,而不愿借用旁人的浴具。穢潔之分結果變成了他人和自己的分別。自以為干凈的人,總嫌別人齷齪,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骯臟,還比清潔的旁人好受,往往一身臭汗、滿口腥味,還不肯借用旁人使過的牙刷和手巾。當然,除非肯把情人出讓的人,也決不甘以手巾牙刷公諸朋友。這樣看來,我們并非愛潔,不過是自愛。“潔身自好”那句成語,頗含有深刻的心理觀察。老實說,世界上是非善惡邪正等等分別,有時候也不過是人我的差異,正和身體上的穢潔一樣。所以,假使自己要充好人,總先把世界上的人說得都是壞蛋;自己要充道學,先正顏厲色,說旁人如何不道學或假道學。說到此地,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聊齋》里女鬼答復狐貍精的話:“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
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fā)表文章,教訓人類?!叭诉@畜生”,居然未可一概抹殺,也竟有能夠舍己忘我的。我更奇怪,有這許多人教訓人類,何以人類并未改善。這當然好像說,世界上有這許多掛牌的醫(yī)生,仁心仁術,人類何以還有疾病。不過醫(yī)生雖然治病,同時也希望人害病:配了苦藥水,好討辣價錢;救人的命正是救他自己的命,非有病人吃藥,他不能吃飯。所以,有導師而人性不改善,并不足奇;人性并不能改良而還有人來負訓導的責任,那倒是極耐尋味的,反正人是不可教誨的。教訓式的文章,于世道人心,雖無實用,總合需要,好比我們生病,就得延醫(yī)服藥,盡管病未必因此治好。假使人類真?zhèn)€學好,無須再領教訓,豈不閑煞了這許多人?于是從人生責任說到批評家態(tài)度,寫成一篇篇的露天傳道式的文字,反正文章雖不值錢,紙墨也并不費錢。
人生中年跟道學式的教訓似乎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單就作家們觀察,也看得到這個有趣的事實。有許多文人,到四十左右,忽然挑上救世的擔子,對于眼前的一切人事,無不加以咒罵糾正。像安諾得、羅斯金、莫里斯(William Morris),以及生存著的愛利惡德(T.S.Eliot)、墨瑞(J.M.Murry)等等就是人人知道的近代英國例子。若南(Jules Janin)說巴爾扎克是發(fā)現(xiàn)四十歲女人的哥倫布。四十左右的男人似乎尚待發(fā)現(xiàn)。圣如孔子,對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論語·季氏章》記人生三戒,只說少年好色,壯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了說中年好教訓。當然也有人從小就喜歡說教傳道的,這不過表示他們一生下來就是中年,活到六十歲應當慶九十或一百歲。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古書上說“能受盡言”的是“善人”,見解不免庸淺。真正的善人,有施無受,只許他教訓人,從不肯受人教訓,這就是所謂“自我犧牲精神”。
從藝術的人生觀變到道學的人生觀可以說是人生新時期的產生。但是每一時期的開始同時也是另一時期的沒落。譬如在有職業(yè)的人的眼里,早餐是今天的開始,吃飽了可以工作;而從一夜打牌、通宵跳舞的有閑階級看來,早餐只是昨宵的結束,吃飽了好睡覺。道德教訓的產生也許正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死亡。這里我全沒有褒貶輕重之意,因為教訓和創(chuàng)作的價值高低,全看人來定。有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根本就是戴了面具的說教,倒不如干脆去談道學;反過來說,有人的道學,能以無為有,將假充真,大可以和詩歌、小說、謠言、謊話同樣算得創(chuàng)作。
(節(jié)選自《寫在人生邊上》)
含英咀華
本文有著錢鐘書先生一貫的幽默。文章運用各種各樣的比喻,展開想象,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說明、去揭示道理。這種引證和喻證的手法,將語言的個性化與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的論證中去,是值得考生揣摩、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