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在古龍或金庸建構(gòu)的武學體系中,掌有掌風,劍有劍氣,都可以用于遠距離攻擊,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一陽指,姑蘇慕容家的參合指,鳩摩智的火焰刀,更是十分厲害的遠程攻擊術(shù)。金庸小說也提到專門的遠程攻擊武器——暗器,《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中的趙半山,外號“千臂如來”,是一位暗器高手,一雙手可以不停地連發(fā)鋼鏢、袖箭、飛蝗石、鐵蓮子、菩提子、金錢鏢各種暗器。
不過呢,六脈神劍之類的無形劍氣,顯然不可能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飛蝗石之類的暗器雖非杜撰之物,但實際上的攻擊距離與力度,都非常有限,別說在熱兵器時代的火槍面前,只有挨打的份,殺傷力其實遠遠不如冷兵器時代的弓弩。在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戰(zhàn)斗中,弓弩可以說是最厲害的大殺器。
神臂弓:古人的AK47
我們知道,宋代是熱兵器剛剛興起的時段,也是中國歷史上弓弩器術(shù)最為發(fā)達的高峰期。流行于宋朝的兵器理論認為,“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宋朝部隊中配備的兵器,也以弓弩為主。部隊對士兵的考核標準,也是“弓弩斗力”,即挽開弓弩的臂力;以及“射親”,即射箭的命中率。
宋神宗熙寧年間,河北諸軍演習,將士兵的“弓弩斗力”列為三個等次:“凡弓分三等,九斗為第一,八斗為第二,七斗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為第一,二石四斗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笔?、斗都是宋人衡量挽弓臂力的計量單位,一宋石約等于今天100市斤左右,如果“弓弩斗力”為九斗,即意味著其臂力能夠拉開90斤。宋朝武士挽弓斗力的最高紀錄是三宋石,相傳岳飛和韓世忠都能挽開三百宋斤的弓。
宋孝宗年間,對士兵“射親”的要求是,“弓箭手以六十步,每人射八箭,要及五分親”,即六十步遠的射程,射中率要60%以上。像《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肯定是“射親”最厲害的高手,百發(fā)百中。想象一下,如果讓花榮與段譽展開遠距離戰(zhàn)斗,誰會勝出呢?我個人看好花榮,因為六脈神劍的有效攻擊半徑遠短于宋弓,拉弓射箭的好手可以射及百步,即120米左右。
宋弩的射程比弓箭還要遠。熙寧年間,黨項人李定(一說是李宏)給宋軍制造的“神臂弓”,“以檿(一種堅韌的木材)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fā),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shù)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庇行涑踢_三百四十余步,約400多米遠。
這種神臂弓,實際上是一種弩。由于神臂弓威力驚人,“宋軍拒金,多倚此為利器。軍法不得遺失一具,或敗不能攜,則寧碎之,防敵得其機輪仿制也”。
南宋初,韓世忠又對神臂弓加以改進,改制成“克敵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每射鐵馬,一發(fā)應(yīng)弦而倒”。
但神臂弓、克敵弓都不是宋朝射程最遠的弩。宋人制造的床子弩,“矢及七百步”,射程是七百步,經(jīng)過魏丕、陳從信的改進,可射達千步。宋代最大的“三弓床弩”,又叫“八牛弩”,意思是用八頭牛才能拉開弓弦,如果用人力,則需要“以七十人張發(fā)”,射出的箭槍,可以直插入城墻。宋真宗時,遼兵圍困宋朝澶州,宋軍在澶州城頭上,就用床子弩殺了遼軍統(tǒng)軍蕭撻覽。
弓弩是宋軍對付北方草原騎兵的利器,深為宋人所倚重。宋人說,“虜人最怕弩箭,中則貫馬腹,穿重鎧?!币皯?zhàn)時,宋人都習慣“以步軍槍、刀手在前”,“良弓勁弩居其后,以雙弓床子弩參之。行伍厚薄,出于臨時,務(wù)于堅整,戎馬無以馳突”。
再強的弓弩都比不過熱兵器
可是,既然弓弩如此厲害,為什么宋軍在抵抗遼兵、西夏兵、金兵、蒙古兵時,卻不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是因為,弓弩又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弱點:裝機與拉弓都需要時間,“張遲,難以應(yīng)卒,臨敵不過三發(fā)四發(fā),而短兵已接”。為提高發(fā)射的速度,宋軍將弓弩手分為“張弩人”“進弩人”“發(fā)弩人”,分工合作。但效率再快,換箭之間,還是會浪費時間。
而且,宋朝嚴重缺乏戰(zhàn)馬。在冷兵器時代,自馬鐙發(fā)明之后(漢代時馬鐙的應(yīng)用尚未普及,騎兵的威力未能發(fā)揮到最大化),戰(zhàn)馬就是最強悍的裝備,騎兵就是最厲害的部隊。宋人已認識到:“馬者,兵之大也,邊庭之所以常取勝中國者也”。然而,“中國之兵,步多騎少,騎兵利平,步兵利險。夫自河以北,地若砥平,目與天盡,不見堆阜,此非用步之利也,雖步卒百萬,詎能抗戎馬之出入乎?”
之所以缺馬,是因為五代以降,中原王朝控制的西北養(yǎng)馬地落入契丹、西夏之手,良馬的供應(yīng)量嚴重減少。宋人說,“冀之北土,馬之所生,自契丹分據(jù)之后,無匹馬南來。備征帶甲之騎,獨取于西戎之西偏?!?/p>
良馬的匱乏,使宋朝部隊的攻擊力受到限制,難以跟草原鐵騎一爭兵鋒。相比之下,遼國、西夏都是馬資源充沛的地方,戰(zhàn)馬唾手可得。按遼國兵制,“每正軍一名,馬三疋”,每一名士兵配備三匹馬。這是宋人不可能做到的。
真正能克制騎兵的大殺器,要等到熱兵器時代才出現(xiàn),那就是火槍與火炮。
宋朝人制造神臂弓的技術(shù),元朝之后便失傳了。清朝的大才子紀曉嵐曾與友人鄒念喬一起嘗試復(fù)制神臂弓,但未能成功:“(神臂弓)至明乃不得其傳,惟《永樂大典》尚全載其圖說。然其機輪一事一圖,但有短長寬窄之度與其牝牡凸凹之形,無一全圖。余與鄒念喬侍郎窮數(shù)日之力,審諦逗合,訖無端緒?!?/p>
紀曉嵐想過“鉤摹其樣,使西洋人料理之”,但隨后又一想,“西洋人用意至深,如算術(shù)借根法,本中法流入西域,故彼國謂之東來法。今從學算,反秘密不肯盡言。此弩既相傳利器,安知不陰圖以去,而以不解謝我乎?”只好作罷。
神臂弓為什么會失傳?當然并不是因為后人笨,而是因為熱兵器時代已來臨,“有神機火槍之用以代之”,軍隊不再依賴發(fā)射效率較低的弩,“故不復(fù)置歟然”。明朝嘉靖年間從西洋傳入的火繩槍,明末從荷蘭傳入的“紅夷大炮”,殺傷力都是冷兵器中的神臂弓、床子弩難以望其項背的。
再強的武功,都比不上先進的武器;再厲害的冷兵器,也比不過后起之秀的熱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宋王朝需要用神臂弓、床子弩等當時最發(fā)達的武器抵御敵人,保衛(wèi)疆土,而不可能依靠什么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同樣的道理,到了晚清,已是熱兵器時代,中國也不能靠古老的弓弩對付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還得“師夷長技以制夷”。
(齊濟薦自《南都周刊》)
責編:小側(c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