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發(fā)
摘 要:合同法與侵權法的關系一直是法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侵權責任法在日常中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使其不斷向合同法的領域滲透。在這種情況下,要重構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的關系,就必須深入剖析侵權責任法的擴張表現,從單純的經濟損失、人身侵害等角度實現兩者的關系重構。
關鍵詞:合同法;侵權責任法;關系重構
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物質產品的流通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而產品流通從生產到物質流通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人們都是以信用為保證,以利益為目的來構建合同關系。然而,隨著物質產品交換過程的復雜性,各種突發(fā)性的災害時間爆發(fā)信任危機,越來越多的侵權事件打破了傳統合同法的基本規(guī)則,使兩者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很容易導致民法體系的混亂,因此必須重構兩者的關系。
一、侵權責任法的擴張
1.侵權責任法保護范圍的擴張
在民法中,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是兩種不容的制度形式,兩者保護的范圍有一定的區(qū)別。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這兩種法律制度逐漸呈現出相互交融的趨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逐漸延伸到合同法的保護范圍中。
《侵權責任法》中列舉的保護權益,將“合同債權”排除在其保護范圍中,也就是說侵權責任法原則上只能保護權利主體的義務,例如物權與人身權,而合同法有義務保護權益主體與主體相應的權利,如債權。這種保護范圍的劃分一方面能夠顯示出絕對權的公示性,使其不被特定的義務主體導引,另一方面將債權排除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有助于建立侵權責任法獨立的體系與邏輯。
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數量巨大的合同簽訂為兩者的保護范圍帶來巨大的威脅。其中,現實中經常出現第三人干涉或者侵害合同權益的情況,這種巨大的社會危害使得人們逐漸重視合同債權的不可侵性,并且這種擔心也無法依靠單純的合同法來消除,人們往往會借助侵權責任法。而侵權行為介入到合同法的保護范圍,就必然會導致兩者的保護界限模糊與交叉。
2.侵權責任法作為義務的擴張
侵權責任法作為義務上的擴張也對合同法造成一定的沖擊。侵權責任法的義務指的行為人應積極從事某種行為,滿足他人在某方面的利益需求。比如,作為醫(yī)生,有責任起到救死扶傷的作用,再比如,公民不應該殺人防火,商場不應該開展不正當的經營或者競爭活動,這種“責任”以及“不作為”一般不成立侵權行為。
在合同法中,以上作為義務的侵權規(guī)則會發(fā)生一些改變,即違反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應不作為侵權問題來處理。具體而言,合同中約定了當事人之間按照合同調理形成相對應的權利與義務,因此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中規(guī)定的權益完成相應的義務,如果當事人不作為,就構成侵權行為,也構成違約的問題。雖然民法的立法人員會將兩法的功能進行區(qū)分,將侵權責任法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但是在實際中這種限制很容易打破。從合同義務的角度分析:違反主方人員的給付義務可能構成不作為侵權。比如,保姆受雇與雇主,其義務是照顧好雇主的孩子,而如果保姆在看護過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導致孩子受傷,就要承擔不作為的侵權行為,再比如,熱水器的經銷商在銷售熱水器中應向顧客詳細的講解熱水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而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如果違反通知、保密、協助等的義務也同樣會構成侵權問題。
二、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的關系重構
侵權責任法如果與合同法產生交叉重構的情況,將使民法處于危險的境地,因此民法制定部門有義務實現侵權與合同的關系重構,對兩者進行合理的區(qū)分與定位,重建出具有事件操作性與理論性的重構體系。
1.關于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機制選擇
純粹的經濟利益損失是侵權責任法擴張的最明顯領域,也是兩者保護界限模糊的重要因素,為了合理重構兩者的關系,要選擇合理的保護機制。
在具體保護機制選擇上,應充分發(fā)揮合同法中對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主體效果,實際操作上,對于存在合同關系的,應依據合同法來保護純粹經濟損失帶來的不合理與不公平競爭。應明確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可以將司法實踐中運用的比較成熟的領域作為侵權責任法保護的領域,比如,對油污損害、電纜偷竊、專家責任等造成的水利閘門防線被沖垮的情況,可以接觸被告人負擔過重帶來的憂慮。此外,最高法院應批復純粹經濟損失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具體劃分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的保護界限。
2.關于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對策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是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重構過程不可忽略的問題,為了解決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現有立法應做出以下改進。首先,可以參照德國的“允許競合”的觀點,允許受害人在兩種責任中任意選擇一種來行使,當第一種選擇被法院駁回或者未能得到全部賠償的時候,此時可以允許受害人使用另一種責任來重新起訴,以獲得相應的賠償額,這種方法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十分有效。其次,如果當事人之間存在有效的合同關系,要求合同責任方給予受損方相應的救濟,力求當事人在兩種責任中能夠進行主次定位;再次,如果合同責任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侵權責任競合,受損的乙方應盡量使用侵權請求權。因為合同法是建立在維護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而侵權責任法更多的強調正義與使命,兩者可以從人的主觀惡性關系上進行區(qū)分。最后,基于公平性的原則,合同法經常會設置減輕債務人責任的規(guī)定,這種情況雖說存在合同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但是實際上并不允許當事人選擇侵權責任法來回避合同法以減輕債務人的責任,利用這種區(qū)分手段,使得在當事人利用責任競合時的只有選擇權從侵權責任中獲得合同法所認可的救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存在的界限模糊的問題,應通過分析侵權責任法的擴張趨勢,從根本上解決合同法與侵權責任法的界分問題。重構兩者之間的關系,使民法的邏輯體系與評價機制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侵權責任法與合同法的界分——以侵權責任法的擴張為視野[J].中國法學,2011(03):107-123.
[2]謝鴻飛.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理論的再構成[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4(06):5-26.
[3]韓富饒.論侵權責任法和合同法界限[J].法制與經濟,2015(12):61-62.
[4]葉金強.論侵權法的基本定位[J].現代法學,2015(05):63-73.
[5]董春華.產品自身損害賠償研究——兼評《侵權責任法》第41條[J].河北法學,2014(1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