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青
·經驗交流·
高血壓病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探究
李常青
目的探討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12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 58例行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對兩組調查對象均采用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統(tǒng)一印制的調查表予以問卷調查,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量表)評估兩組調查對象生命質量并予以比較, 以多元逐步回歸法分析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結果兩組調查對象社會功能(S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理功能(PF)、總體健康(GH)、生理職能(RP)、活力(VT)、軀體疼痛(BP)、精神健康(MH)及情感職能(RE)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命質量總分為(543.48±105.23)分, 低于對照組的(600.83±98.17)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分析發(fā)現(xiàn), 年齡越小、長期堅持鍛煉、對高血壓認知程度高、對高血壓病呈樂觀態(tài)度、近1年內未發(fā)生精神創(chuàng)傷、納入社區(qū)管理及平時血壓水平<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的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相對較高。結論要改善高血壓病患者的生命質量, 還需重視社區(qū)綜合管理、關注患者癥狀變化、合理有效降壓、加強高血壓病防治意識、維持樂觀積極心態(tài)以及加強自身鍛煉等, 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整體生命質量。
高血壓??;生命質量;影響因素
高血壓是最為多見的一種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 其患者用藥依從性低以及病情控制率低, 是引發(fā)冠心病、腦卒中以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確定性風險因素之一[1]。因生物醫(yī)學模式開始轉向為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 心理、生物以及社會因素在人們疾病發(fā)生與維持健康中的綜合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而高血壓病患者的生命質量也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2]。生命質量是用于評估個體與群體的心理、生理、社會功能狀態(tài)及各干預措施的療效的一種新型健康指標。探討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對改善控制率與生命質量、減少并發(fā)癥以及選擇干預方法具有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及相關影響因素,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接收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128例作為此次研究觀察組, 選擇同期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體檢中心的54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 男58例, 女70例;年齡37~88歲, 平均年齡(64.4±7.9)歲。對照組中, 男26例, 女32例;年齡35~85歲, 平均年齡(63.2±7.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4]①未并發(fā)其余任何急性或慢性疾病患者;②未并發(fā)腎功能損傷、腦卒中、糖尿病以及冠心病患者;③具備基本閱讀能力, 可以自主完成問卷填寫;④既往與當前無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
1.3 調查方法 運用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統(tǒng)一印制的相關調查表格, 分派通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對調查者進行面訪調查, 先由調查員簡易介紹調查內容, 獲得患者同意且簽訂知情同意書后, 為患者發(fā)放調查表格, 再由患者自行完成填寫。調查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①調查者基本情況:如姓名、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婚姻狀況、職業(yè)、家庭收入、病程、用藥情況、高血壓防治知識了解情況、醫(yī)療保障、精神創(chuàng)傷、性格、人際關系以及生活習慣等;②體格檢查與血生化檢查:主要項目有體重、身高、臀圍、腰圍、血壓、甘油三酯、血膽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③癥狀痛苦調查表(SDC)[5]:包括50項癥狀, 詢問調查者在以往4周內有無發(fā)生表內癥狀,發(fā)生癥狀在近期1個月中出現(xiàn)的頻率和所承受的痛苦程度;④疾病史:如確診時間、用藥狀況、診斷醫(yī)院以及平時血壓水平等;⑤浙江大學研制的中國人群使用的中文版SF-36量表[6]:主要有36個條目, 包括8個維度, 分別是PF、GH、RP、VT、BP、SF、MH及情感職能(RE)。
1.4 評價標準[7,8]采用李克累加法為生命質量各維度記分, 依據(jù)最后題值算出原始分數(shù), 再應用標準公式[轉換分值=(原始分數(shù)與最小可能分數(shù)之差/可能分數(shù)范圍)×100]計算出轉換分值。生命質量總分是8個維度分數(shù)相加, 得分越高說明該項功能情況越佳, 生命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采用線性逐步回歸法予以多因素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調查對象生命質量各維度評分對比 兩組調查對象S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PF、GH、RP、VT、BP、MH、RE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命質量總分為(543.48± 105.23)分, 低于對照組的(600.83±98.17)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命質量總分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SF-36總分作為因變量, 將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 予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將調查對象年齡、高血壓病病程、高血壓病防治知識評分、每周體育訓練時間以及家庭總收入等作為連續(xù)變量直接代入, 其余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情況作為等級變量代入, 賦值結果是:性別(男=0, 女=1)、區(qū)域(農村=1, 城市=0)、對高血壓病態(tài)度(樂觀=0, 悲觀=1)、近1年內是否有精神創(chuàng)傷(是=1, 否=0)、有無納入社區(qū)管理(有=0, 無=1)、平時血壓水平有無<140/90 mm Hg (有=0, 無=1)。經分析發(fā)現(xiàn), 年齡越小、長期堅持鍛煉、對高血壓認知程度高、對高血壓病呈樂觀態(tài)度、近1年內未發(fā)生精神創(chuàng)傷、納入社區(qū)管理及平時血壓水平<140/90 mm Hg的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相對較好。見表2。
表1 兩組調查對象生命質量各維度評分對比, 分)
表1 兩組調查對象生命質量各維度評分對比,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項目觀察組(n=128)對照組(n=58)tP PF 78.11±17.83a82.23±17.882.1890.031 GH 54.86±14.38a59.73±15.882.0700.040 RP 70.23±25.16a80.48±28.312.4740.014 VT 53.46±14.92a60.46±16.142.8890.004 BP 69.18±16.34a84.25±17.465.7030.000 SF79.68±18.21 81.17±17.380.5240.601 MH 64.59±15.31a69.95±16.722.1490.033 RE 73.37±28.96a82.56±24.982.0890.038生命質量總分 543.48±105.23a600.83±98.173.5150.001
表2 生命質量總分的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生命質量評價是對人們健康狀況予以綜合評估的一種新型評價方法, 現(xiàn)已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4]。SF-36量表是被眾多國家認可的普適性生命質量評價量表, 其具備的高效度、高信度以及靈敏度已被眾多研究及文獻報道所證實[5],現(xiàn)已被廣泛應用于測評各類人群的生命質量。此次研究所用的中文版SF-36量表為浙江醫(yī)科大學研制, 通過用其分析評估高血壓病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有效保障了此次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在排除了性別、年齡、臟器疾病等因素外, 高血壓病患者的SF-36量表除社會功能維度外其余維度評分均要低于健康人群, 生命質量要明顯比健康人群低(P<0.05), 其結果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相符[6]。高血壓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社會功能維度比較差異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患者發(fā)生高血壓后并沒有察覺出高血壓癥狀, 從而社會功能并沒有由于高血壓病情受到影響[7,9-12]。
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生命質量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 對高血壓認知程度越高、可以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平時有效控制血壓水平、維持積極樂觀心態(tài)以及無精神創(chuàng)傷的患者生命質量較高。有研究表示[8], 高血壓通過對腦血管系統(tǒng)與大腦本身機制予以直接作用, 會導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以及血管性癡呆的幾率明顯加大, 而當血壓水平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時, 則能保證患者維持正常認知功能,以此提高生命質量。每周開展體育活動也能夠促進高血壓病患者改善生命質量?;颊邔Υ哐獕翰〉膽B(tài)度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生命質量, 態(tài)度消極患者, 往往生命質量不高。高血壓病患者對疾病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也會對生命質量產生影響, 了解越少, 生命質量越差。社區(qū)醫(yī)師重視高血壓病患者的管理也能改善生命質量, 因為在慢性病防治試點上社區(qū)醫(yī)生通過加強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非藥物聯(lián)合藥物治療的綜合管理, 可以讓患者有效轉變危險行為,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不僅能夠控制血壓水平, 還能提高生命質量[13-18]。
綜上所述, 要改善高血壓病患者的生命質量, 還需重視社區(qū)綜合管理、關注患者癥狀變化、合理有效降壓、加強高血壓病防治意識、維持樂觀積極心態(tài)以及加強自身鍛煉等,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整體生命質量。
[1] 潘雁, 葉穎, 朱珺, 等.應用SF-36量表分析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QOL)的影響因素.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4, 41(2):205-209.
[2] 楊雪巍, 肖楠梓, 金婭娜, 等.重慶地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5, 42(6):758-763.
[3] 陳培培, 唐詩, 婁培安, 等.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生命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6, 24(4):241-245.
[4] 朱燕波, 王琦, 吳玉娥, 等.不同體質量指數(shù)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對比分析.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20(6):499-502.
[5] 陳萍, 歐陽煜, 張勝利.群組干預對改善高血壓合并早期腎功能不全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 21(z2):58-59.
[6] 周標, 陳坤, 余運賢, 等.浙江省兩地區(qū)老年高血壓人群生命質量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0, 31(4):474-475.
[7] 孫欣, 嚴文娟, 周丹.健康信念模式干預對H型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4):184-185.
[8] 馬麗娜, 馮明, 李耘.抗抑郁治療對老年高血壓合并抑郁患者血壓和生命質量的影響.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2, 6(20):113-117.
[9] 黃雅雯.有氧運動對高血壓及生命質量的影響.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1, 38(16):3258-3259.
[10] 郭強, 張愛蓮, 宋志斌, 等.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38(7):514-523.
[11] 錢云, 沈洪兵, 張敬平, 等.高血壓病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08, 35(1):132-134.
[12] 馬麗娜, 湯哲, 戈改真.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8(10):793-794.
[13] 孫紅梅, 吳麗芹, 周奇文.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 2009, 26(1):43-45.
[14] 韓熙瑞, 王青山, 白燕.高血壓病人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0(s2):93-97.
[15] 錢云, 張敬平, 林玉娣, 等.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生命質量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28(3):368-371.
[16] 朱旭斌, 張萍, 李常青, 等.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 33(4):147-149.
[17] 曹洋, 唐迅, 楊莉, 等.EQ-5D量表對北京房山農村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2, 33(1):17-22.
[18] 楊芳, 秦家碧, 楊建香, 等.長沙市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2, 14(1):132-133.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LI Chang-qing.
Genzhuyua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enter, Shenzhen City Guangming New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06,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There were 12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8 people in health examination as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ou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SF-36)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ocial function (S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lowe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F), general health (GH), role physical (RP), vitality (VT), bodily pain (BP), mental health (MH) and role emotional (RE)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total score in quality of life as (543.48±105.23) points than (600.83±98.17)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nalysis showe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younger age, long-term exercise, higher cognition degree of hypertension, positive attitude to hypertension, no psychological trauma within 1 year, community management involvement,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level <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Conclusion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requires attention on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symptom changes, rational and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enhancement of prevention awareness, maintenance of positive attitude and self exercise.
Hypertension;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ing factor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94
2017-03-22]
518106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根竹園社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