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
(南京市第九中學)
【教學目標】
1.整理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的常用手法和常見題型。
2.掌握表達技巧類詩歌鑒賞的答題步驟。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表達技巧類詩歌鑒賞的答題步驟。
2.完成高考模擬題的訓練。
3.學生人文素養(yǎng)、道德情懷的提高。
【教學對象】
筆者所面對的是一群高三畢業(yè)學生,面對高考,詩歌鑒賞的復習課中,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然而,詩歌的精妙更多是來源于那寥寥幾個字里所包含的世間萬象和人情世故,品味詩句的精妙和解題方法的掌握可以完美合成嗎?帶著這個想法,筆者開始在高三語文復習課中“努力”地滲透著人文情懷。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選擇PPT的設計,是因為這是現(xiàn)代教學中最基本的,也是對于學生而言較直觀的一種文字展現(xiàn)的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最近做的一系列的詩歌鑒賞題切入(PPT展示)
(1)學情摸底卷:第二聯(lián)是運用什么手法來寫廬山夜色的?
(2)二模試卷:“自是長安日下影”中的“長安”和“日”分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蘇錫常鎮(zhèn)卷:“風露巧欺客”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提問:大家來看一下,這些題目主要考查的是詩歌鑒賞哪方面的內(nèi)容?(PPT展示考綱要求)
(目的:明確考點,緊密聯(lián)系高考)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把握作品內(nèi)容,注意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表現(xiàn)手法,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
——今天我們所復習的內(nèi)容就是關(guān)于詩歌鑒賞題中表達技巧類的題目如何規(guī)范作答。
二、進入復習
1.提問:回憶一下,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哪幾個方面?(板書)
——修辭、表達方式、結(jié)構(gòu)技巧、一般技巧。
(1)修辭:用典、借代、比喻、擬人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
(3)描寫:正側(cè)面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方位的變化描寫等。
(4)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諷今等)。
(5)結(jié)構(gòu)技巧:開篇點題、鋪墊、升華等。
(6)一般技巧:虛實、渲染、烘托、襯托、動靜、感官、抑揚、象征、聯(lián)想等。
2.提問:再次回到前面的內(nèi)容,關(guān)于技巧類的題目多數(shù)會設置怎樣的問題呢?也就是“怎么問”?
——提問方式: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技巧)?
提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或: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該句(聯(lián)、詩)是如何描寫景物的?
3.提問:知道了怎么問,關(guān)鍵就是怎么答了?下面我們來看一道題目(PPT展示)
(目的: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從一首已經(jīng)做過的詩歌入手,學生不易產(chǎn)生厭煩感;同時這是一首與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南京息息相關(guān)的詩歌,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于無形中,幫助學生對南京歷史文化有更多了解。多了解南京的歷史文化,有助于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
例題1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①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提問:“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本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步驟一)。
(2)“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長安,自己不得見長安,自然不會被統(tǒng)治者所重用(步驟二)。
(3)表達了詩人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憂國憂君憂民之情(步驟三)。
4.提問:上面是將標準答案投影出來的題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另一題,大家來鑒賞一下這首詩歌(PPT展示)。
(目的:這是一首畫面感較強的詩歌,描述的是詩人清早出行時的情景,有典型的物象,“露”“曉寒”“星斗”“闌干”等詞都可以看出詩人出行之早,詩中也有明確表示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詞語“寂寞”,故詩歌的情感不難把握。但是,詩中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學生卻無法準確回答,這在于他們并未將詩歌理解全面、深入、透徹,須將詩歌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準確。早行為何要強調(diào)天上的星星分外明亮呢?原是因為走得太早了,夜里即出行了;聽見草叢里的蟲鳴,也是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過于安靜造成的,這其實是反襯手法的運用。對詩歌的全面理解,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道德情懷提高的一種體現(xiàn)。)
例題2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提問:此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2)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
(3)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產(chǎn)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步驟三)。
5.小結(jié):手法+句意分析+主旨情感。
6.很好,掌握了方法,現(xiàn)在就請大家獨立完成一道題目(PPT展示)
(目的:這是所選取的第三道詩歌鑒賞題,難度在逐漸加大,學生必須很好地理解頷聯(lián)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意象,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方能正確地答題。這道題目既考查了學生這一類題目的掌握情況,同時于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情懷和道德素養(yǎng)。)
例題3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梢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提問: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參考答案】
(1)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步驟一)。
(2)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步驟二)。
(3)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步驟三)。
三、課堂總結(jié)反饋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在復習詩歌鑒賞題目的時候,既學會了技巧類型題目的答題步驟,又滲入了人文情懷、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然而欣喜的同時,也有深深的擔憂,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是一個長期有效的手段,學生對方法的掌握可以迅速反映在做題的熟練程度上,而人文情懷、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
語文課堂中,任何一篇文章、一首詩歌,都滲透著作者的人文情懷,這些情懷和素養(yǎng),僅憑教師課堂上的教,備受高考指揮棒折磨的莘莘學子又能積淀多少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呢?
似乎素養(yǎng)、情懷這些名詞應該伴隨人的一生才是真理。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