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
一直以來,中國古代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課改前的語文教材中共有24篇中國古代詩歌,課改之后更設有《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課。從教材的編定情況不難看出,中國古代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地位沒有降低,也不會降低。同時,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它不僅在內容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藝術手法也達到了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成為國人的驕傲,也成為教師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詩歌的學習與考查也是歷年來高考的一個重要內容,能力要求達到E級。因此,無論是著眼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其知識的邏輯性,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品質,詩歌鑒賞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詩歌鑒賞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在高中語文教研組就未曾中斷過,高中教師在選擇公開課時,比較愛選擇《登高》《沁園春》長沙》《閣夜》《春江花月夜》《聲聲慢》《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稓w園田居》《蝶戀花》《將進酒》等,幾乎每學期都會有教師對古代詩歌的教學提出新的理解和設計,這樣的課型選擇不只是為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也為總結古代詩歌的鑒賞方法給出了具體的案例。
現(xiàn)將這種課例按其鑒賞方法分為三類。
一、披情入景法
鑒賞古代詩歌的主流方法是借助詩詞中的意象披景入情。如《聲聲慢》《春江花月夜》《歸園田居》等課例的教學設計就采用了這一方法。別林斯基說:“詩人用形象思考。他不證明真理,但都顯示真理?!边@就是說詩人創(chuàng)作需要形象思維。同樣,鑒賞詩歌也需要形象思維,因為鑒賞詩歌是以對作品所提供的形象感受為前提的?!耙磺芯罢Z皆情語?!币皇自姼枰谟邢薜钠锶菁{大量的形象要素和情感要素,就要通過其外顯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蘊含深層的潛信息。在詩歌中,外在信息與其潛在信息是統(tǒng)一的、一致的。寫了什么景物,必然要突出景物特征,而這其中也自然地滲透了抒情主體的形象。詩歌語言本來就少,如果能抓住幾個意象作為切入點,使之成為解析整首詩有力而簡捷的敲門磚,那至少尋找到了一個下口之處了。這種方法在新教材中體現(xiàn)為“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正是因為這一優(yōu)點,披景入情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最常選用的教學方法。
二、情感體悟法
閱讀小說、戲劇這樣體裁的文學作品,我們首先接觸到的是故事,它們的敘事性很強??墒牵蕾p詩歌所能感知的是情感。如果把感情比喻成水,詩歌就成了浸滿了水的海綿?!秾⑦M酒》這一課例的設計角度就對準了這塊海綿,教師將教學設計的切入角度放到了詩歌情感的把握上,教學設計的線索以李白的情感變化為主,通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感的變化,體悟詩中的“悲—歡—狂放”之情,從而達到把握全詩的目的,對情感活動的分析可以說貫穿整個詩歌鑒賞活動。其實,使鑒賞成為可能,歸根結底詩歌鑒賞的最終目的是在情感上愉悅讀者、凈化心靈。正如作家陳建功所說:“我讀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瑣;我讀陶淵明感到自己勢利;我讀李白,感到自己狹窄?!弊x詩,與其說是為了了解,不如說是為了感動。這種情感體悟法就是抓住了詩歌學習的根本點展開教學設計的。
三、角色轉換法
在一次聽課中,我聽到了又一新型詩歌鑒賞理念——“角色轉化”。這種方法強調學生與詩人之間的角色互換,讓學生將自己假想成詩人,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詞的內容進行描述,也就是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這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主要憑借讀者聯(lián)想、想象等積極的形象思維進行。這種方法使欣賞主體對詩歌的欣賞不是消極的接受,也不是機械、被動的反應,而是欣賞主體根據自身的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和價值觀念,對詩作提供的信息進行積極的選擇、改變和“同化”的過程。這要求學生先走進詩歌,再走出詩歌,不僅是對學生鑒賞能力的考查,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但因為缺少對學生理性感知詩歌鑒賞技巧方面的指導,當用于詩歌鑒賞答題時就會讓學生感到茫然,無法將這種方法推而廣之。
作為教師,還可以運用“此時無聲勝有聲——重視課堂中默讀作用”的教學理念,因為學習需要思考,思考需要冷靜,需要時間。鑒賞詩歌也是這樣,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去品味詩歌,去咀嚼詩歌。而現(xiàn)在詩歌鑒賞教學中常用的齊讀則以固定的速度將學生囿于同一條線上,就像一支部隊起步前進,士兵無暇欣賞路邊的風景一樣,無法體會詩歌中變化的、微妙的情感。因此,我認為詩歌鑒賞方法可以運用個性化美讀感受。
詩歌中有許多東西“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我們要通過朗讀去自我感悟、消化。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獲?!睆囊话愕睦首x到有表情的美讀,恰恰是一個深入體會詩歌內涵的過程。師生或淺吟,或低唱,動情處放聲高歌又有何妨?在瑯瑯讀書中,體味蘇軾的曠達、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辛棄疾的雄渾、李清照的婉約。
其實,無論是哪種方法的出現(xiàn),都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指出了新的方向和方法?;蛟S我們的探索是緩慢的,有時甚至是無效的,但畢竟我們正在漫漫長路上求索著、前行著。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