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不僅是審題和立意的關鍵,它還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典型材料。對于文題材料的引用,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一、八股破題式
在后期的封建科舉中,八股文是唯一的寫作形式,這種形式包括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雖然這是一種死板的寫作形式,長期以來也是一種被批判的寫作形式,但是對于我們來說,這種形式也有許多可取之處。比如“破題”這一步我們就可以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
破題就是對命題的解釋,破題之后才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材料作文的寫作,我們完全可以采用破題的方法引出中心。這里的破題就是對文題材料有一個自己的解讀,這個解讀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材料,而是對材料的內(nèi)涵進行分析。例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里住著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賣柴,回家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子起火了。鄰居們都來救火,但是因為風勢過大,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焰吞噬了整棟房屋。
當大火終于滅了的時候,只見樵夫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里不斷地翻找。過了半晌,樵夫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居發(fā)現(xiàn)樵夫手里捧著的是一把砍柴的斧頭。
要求: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題目自擬;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本題的寫作角度很多,無論我們選擇哪個寫作角度,都可以通過破題的方式把中心引出來。比如下面這個作文片段:
看了這個作文題,我對樵夫的行為感到由衷的佩服。對他來說,有了斧頭就有了未來,因為他可以憑借斧頭創(chuàng)造新的財富。樵夫的行為告訴我們,物質(zhì)財富會隨時消失,而掌握了創(chuàng)造財富的根本則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關鍵。樵夫找到了斧頭,就是掌握了創(chuàng)造財富的根本,那么我們斧頭又是什么呢?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才是我們創(chuàng)造未來的“斧頭”。
這個片段就是通過對文題的解讀來引出觀點,這種破題式的材料引用方法是非常簡單而又實用的。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財富?是金錢?是時間?是勝利?是……
這些都是財富,但是這千千萬萬的財富中,書本是最珍貴的。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既然連黃金屋都有了,還能說不是最珍貴的財富嗎?書中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雖然世界萬物,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但是有了知識就能在有生之年感到充實,有了知識就能更好地造福人類,有了知識就能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
請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可以發(fā)表看法、闡述觀點,但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二、概括總結式
在材料作文題中,有的文題材料篇幅較長,此時,我們可以采用概括壓縮的方法來引用材料,并在概括之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比如下面這個作文:
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皇帝的馬廄里,住著一只甲蟲。它看到皇帝心愛的馬兒釘有金馬掌,羨慕極了。于是,它也來到鐵匠鋪釘金馬掌,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還被鐵匠羞辱了一番。作為皇家馬廄里的一員,甲蟲有點憤憤不平:“我不能擁有金馬掌,為什么馬兒就能擁有呢?”
它有點兒絕望,甚至想到了死。不過,在死之前看看馬廄外面的世界,也許就不會再有什么遺憾了。于是,它就圍著世界飛了一整圈,實在是累得飛不動了,它就落了下來,落到了一棟巨大建筑物的窗子上,落到了皇帝那匹愛馬又細又長的鬃毛上。
它抓著鬃毛在馬背上坐了起來,似乎像是明白了什么。
“馬兒為什么擁有金馬掌呢?不就是為了我嗎?我要永遠騎著釘有金馬掌的馬,直到它把金馬掌穿破為止。”
請你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但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個材料作文主要意思是批判沒有真的本事,卻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的不良心態(tài)。即對精神勝利法的一種批判。這個文題材料較長,有的同學就采用縮寫法來概括材料,提出中心。比如:
有一只甲蟲羨慕馬兒的金馬掌,它整天為自己不能擁有金馬掌而憤憤不平。有一天,它落到了釘有金馬掌的馬兒鬃毛上,似有所悟地認為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可以騎著釘有金馬掌的馬,并永遠地騎下去,直到馬兒的金馬掌穿破為止。
這只甲蟲真有點兒阿Q精神,自己沒有金馬掌本來是件憾事,可是甲蟲卻換了種思維方式,猶如自己擁有了金馬掌一樣,還幸福起來。這種精神勝利法又何嘗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呢?
……
這個作文的開頭就是直接概括材料,然后提出了存在于我們身上的精神勝利法這一中心來。這種材料的引用方式雖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合理運用則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扣題緊密。
三、貫串全篇式
在現(xiàn)在高考中,有許多評論類的作文題,比如給出一段材料,讓考生針對材料中的現(xiàn)象或問題發(fā)表看法,此時,我們就應該自始至終把材料引入作文之中。比如某高考作文題,其材料如下: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里。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wǎng)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串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放長線,釣大魚
上海一考生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時,也許你會說:做人也太貪婪了吧。沒錯,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人的確活在一個利益的世界里,人們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奮斗,人們最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
……
把線放長些,把目光放遠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釣到大魚。正如丹麥人釣魚,他們把釣到的小魚放了,并不是出于仁慈之心,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們深深地明白,將小魚捕殺會斷了它們繁殖鏈條,最終的結果將是無魚可釣。丹麥人的做法是聰明的,是值得肯定的。
美的因為自己的短淺目光而自食其果了,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呢?孟子曾說過:“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蔽覀儽仨毎涯抗夥诺瞄L遠一些,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為了眼前而斷了后路?,F(xiàn)在國家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國策,其原理與丹麥人釣魚是一樣的,都是在為未來,為子孫后代“放長線”。
……
這篇文章就在各段都引入了文題材料。比如第一段就是對文題材料的一個總結性的解讀。在行文過程中,作者為了證明“放遠眼光”這一中心,又時時不忘引入材料中的“丹麥人”作為例證,同時,材料中孟子的名言也在行文中出現(xiàn)。可見,這篇文章對文題材料的運用正是全篇貫串式的,這可使文章扣題緊密。
作文評點報·高中版201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