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在讀《呼蘭河傳》之前,我對蕭紅沒什么印象。直到讀到“火燒云”“祖父的園子”那些熟悉的段落,我方知我與她早已相識,敬仰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呼蘭河傳》被太多的人喜歡,擁有眾多讀者。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逗籼m河傳》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的風土人情。其展示的是一幕幕悲劇性的生活圖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初讀時只覺得作者的語言風格獨特。如:作者在寫呼蘭河人們的生活時這樣寫道——“他們這種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地過去了,也就過著春夏秋冬,脫下單衣去,穿起棉衣來地過去了?!痹偃纾骸吧?、老、病、死,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边@種“……了……了”句式在以前的文學作品中不常見,而在這部小說中俯拾即是。一章一節(jié)的文字從我的眼前掠過,只覺得悲從中來,心愈加沉重。小說中運用的是極其從容、平和的語調,這種平靜折射的悲哀,令人痛惜、憤慨又無可奈何。
一個12歲的小姑娘,愛笑,又黑又長的辮子,原本是健康快樂的孩子。到了她的婆家胡家——貌似一個其樂融融、很和諧的大家庭里,卻在一系列非人的虐待與折磨中慘死。她開朗的性格被認為是不知羞,婆家要給她個下馬威,于是她遭受了無端的毒打。這毒打花樣百出:鞭抽、吊大梁、冷水澆、紅鐵烙腳心……這招式真的不亞于某些影視劇中,喪心病狂的敵人對英雄人物嚴刑拷打的場景。她的哭聲沒有換來同情,相反左鄰右舍認為“早就該打的,哪有那樣的團圓媳婦,一點兒也不害羞,坐在那兒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在一系列好心鄰里的“幫助”下,團圓媳婦終于病了。更不堪的是“洗澡”那一節(jié):逼她在眾目睽睽之下脫了衣裳,把她抬進缸里,浸在滾熟的熱水中,往她頭上澆。我不知道該用愚昧還是殘忍來形容這群瘋子!最悲哀的是人性泯滅。最不可思議的是,當他們以為小團圓媳婦燙死時,突然良心發(fā)現一陣,也會覺得心痛,也會為剛才的行為自責??僧斔麄儼l(fā)現她并沒有死時,竟然一次次重復剛才的野蠻行為。我簡直沒有勇氣再讀下去,我讀到的不僅是一群看客,還是一群瘋狂的幫兇。
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總為一些人貧乏的精神、縮水的人格嘆息。卻萬萬沒有料到,物質貧乏的舊中國,人性竟然如此野蠻、愚昧、麻木,人與人之間如此冷漠。小團圓媳婦之死就是最有力的控訴。
馮歪嘴子是這部作品中令人喜愛的人物形象。他生活悲苦,卻大膽追求幸福。他打梆子、做年糕,他成了家,有了孩子。而他剛生下來的孩子蓋著四五只面口袋睡覺,屋子里只有零下七八度。他愛他的妻子,看到妻子端大盆、抱柴火,他會阻止,他會說:“你讓我來拿不好么!”看到賣雞蛋的,他會跟妻子說:“多吃幾個雞蛋算什么呢!我多賣幾斤年糕就有了。”他愛他的孩子,他不在意別人那不知是好意,還是惡毒的目光,他會把紅白喜事席上他應得的那份好吃的帶回來給大兒子吃。當妻子難產死后,他親手喂剛出生的孩子,用筷子,換湯勺,“喂著小的,帶著大的,他該擔水擔水,該拉磨拉磨”。而看客們又做了什么呢?當得知他有了妻子,得了兒子時,磨房掌柜和掌柜太太大罵:“破了風水了,我這碾磨房,豈是你那不干不凈的野老婆住的地方!”并把他們趕到磨房南頭裝草的房子里住。后來,看熱鬧的人們又編造謠言,在杜撰中自相矛盾、丑態(tài)百出。馮歪嘴子的妻子王大姑娘在他們眼中、口中的種種好,變?yōu)椤把劬﹂L得不好”“力氣太大”“辮子也太長”……他們似乎盼望著馮歪嘴子的二兒子養(yǎng)不活,以此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再掉幾滴鱷魚淚,以示自己的悲憫之心。
呼蘭河就是這樣日復一日,“我”的童年也就在斗轉星移中遠去?!拔壹沂腔臎龅摹薄拔壹业脑鹤邮呛芑臎龅摹保娓杆懒?,“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我真心希望,那些慘不忍睹的童年記憶最好也荒涼下去吧。
佳作點評
作為初一學生,能對《呼蘭河傳》有如此理解難能可貴。文章主題鮮明、集中,通過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兩個人物形象表現“人性的荒涼”,夾敘夾議,情理交融。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充分進入了作品中,字里行間充滿對那個時代那座小城里小人物悲劇命運的悲憫之情,對那些殘忍、麻木者的憤慨之情。而結尾一句“那些慘不忍睹的童年記憶最好也荒涼下去吧”,更清晰地表達了作者的態(tài)度,也更能觸動人心。此文有文采、有思想、有深度,值得一讀。
(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