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晴
林則徐先生寫了一副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事實上,“海納百川”最早出自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崩钪芎沧ⅲ骸胺酱缰?,如海之納百川也,其言包含廣也。”“有容乃大”則出自《尚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p>
可見。寬容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美德,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被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傳承。
寬容能夠解決矛盾。消弭爭端。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紐帶。據(jù)說,清朝康熙年間,張英擔(dān)任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府第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后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用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zhí)不下,將官司打到當(dāng)?shù)乜h衙??h官考慮到兩家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后,認為應(yīng)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里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奔胰说弥獜堄⒅?,深感慚愧,立馬將墻后移三尺。吳家見張家如此寬容,也讓出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傲呦铩钡摹皩挕辈皇菍捲凇傲摺鄙稀6恰皩挕痹谌藗兊男撵`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寬容能成大器,建偉業(yè),定乾坤。唐朝李建成為奪取皇位。發(fā)動了玄武門事變。為他出謀劃策的是魏征。最后,李世民反誅李建成奪得大位。當(dāng)魏征被五花大綁送到殿前時,李世民手下的文武大臣均力諫將其斬首,李世民卻寬恕了他。來到魏征面前為其解縛。魏征深受感動,最后成為剛正不阿、忠心侍君的宰相。他們共同開創(chuàng)了千古傳頌的貞觀之治。
我們從上述兩個典故可以體會到:寬容是何等重要,何等寶貴!
我們尊敬的習(xí)近平主席把寬容和諧的理念升華到了國家層面。以“天下為公”的偉大胸懷。繪制了“亞投行”“一帶一路”的藍圖。以此為紐帶把中國與世界各國連成一個命運共同體。把振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與世界各國的強國夢對接在一起,同進退,共發(fā)展,共享團結(jié)奮斗的勝利成果。這是多么令人興奮和憧憬的美好前景!
寬容的美德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它要經(jīng)過努力學(xué)習(xí)、陶冶情操、規(guī)范行為、修身養(yǎng)性積淀而成……
夏元吉曾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說:“我幼年時有人冒犯我,我沒有不發(fā)怒的。長大后,開始在神色上忍讓,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久了,就自然不與人計較了?!庇纱丝梢钥闯觯龅綄捜葸€真不容易。
我們不能把寬容單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貫穿于實際行動之中。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哪怕是對人的一個微笑。一聲“對不起”,一句普通的問候……都是寬容的起步。
如果人人都寬容一些,這世界將會更美好!